第84章 軍屯地南瓜



 朱襄看著在淤泥中露出來的釘螺心頭一梗,但阻止的話被他嚥了下去。


 果然,暴雨再次讓疫水蔓延。大災後必有大疫。


 但他已經看到了大疫的苗頭,卻什麼也做不了。他無法阻攔農人去淤泥中清理他們的粟他們一家人活命的希望,他也無法讓農人做好預防血吸蟲的準備。


 因為他拿不出那麼多大蒜那麼多油脂那麼多布,也不可能讓農人按時更換。


 農人們的衣服很少,為了不被雨水泡爛,他們大部分人身裹淤泥,赤|身下田,若是女子,可能會在身上捆一點草遮掩一下。


 有些女子都不在乎這些,男人們在田地裡怎麼耕種,她們也在田地裡怎麼耕種。沒有人去評價她們的身體。


 這一幕不是因為這個時代多開明,對女子多友好。而是這個時代太苦了,所以在地裡耕種的女人和男人一樣都不算人。


 即便到了封建末期,禮教枷鎖濃重的時代,在田裡耕種的女人也一樣。


 朱襄觀察了農人忙碌的情況後,得到一個折中的辦法。


 他教導農人,用地面較為乾燥、沒有生物存在的淤泥裹住身體,勉強可以隔絕一部分寄生蟲。


 但踩進淤泥的腳和腿沒有辦法,只能聽天由命。


 朱襄只能讓人全力備好草藥,等洪水退去,糧食收割之後,再進行疫情治理。


 即便他知道那時候再治理,基本都是安慰劑效應,用處不大。


 又是一日,高地上的老弱婦孺農人基本都回到了田地,河道里的水也逐漸退去。


 今年老天似乎沒有把黎民逼到絕路,李冰最終頂住了壓力,在李牧的幫助下,守住了兩座重要堤壩,既保護了成都城,也保護了成都平原主要產糧區。


 但除了成都城內的富人們,其他平民臉上都沒有笑容。


 因為他們保住了兩座堤壩,也只保住了兩座堤壩。


 而四川盆地除了成都平原,還有許多丘陵和山區,這些地方都被放棄了。


 他們暫住過的涪城,還有成都城附近、後世被稱為金堂的地方,全部都變成了一片汪洋。


 朱襄想,或許他們能守住堤壩,自己的努力其實很小,老天也並未開眼,而是其他河水蔓延的地方起到了洩洪的作用。


 因為他們只能守住兩座重要堤壩。


 成都平原重要產糧區沒有絕收,能收穫大概十之八、九的糧食。


 但更廣闊的區域,只能有六個字來形容,“秋大水,禾無苗”。


 這是《春秋》中時常出現的六個字,如今出現在了蜀郡。


 “我要去巴郡借糧。”李冰道,“朱襄,你暫代郡守一職。”


 朱襄道:“巴郡可能也遭遇了洪水。”


 李冰苦笑:“巴郡的主要城池在山上,他們會好許多。而且,巴郡豪強林立,基本沒有平民立足之地。所以他們的糧食會很多,很多。”


 朱襄略一沉思,明白了李冰的話。


 巴郡因為基本在山區,以開礦富裕,所以比蜀郡還要閉塞。雖說巴郡也已經廢國立郡縣,但比蜀郡更像是一個獨立王國。


 在這樣的獨立王國,即便遭遇了洪災,李冰也能借到糧,因為他們的平民相當於奴隸,根本不算人,不用吃糧食。


 李冰此舉,就是隻顧蜀郡的平民,不顧巴郡可能比蜀郡更慘的平民。


 朱襄心裡不贊同,但心裡說不出阻止的話。


 人能顧得上眼前就不錯了,即便同為秦國人,李冰是蜀郡的官,他就要優先管著蜀郡的平民少餓死。


 何況,李冰不是帶兵去造反,搶奪巴郡的糧食。


 他只是去借糧,讓巴郡郡守為他和巴郡豪強牽個頭,賣一下臉面而已。至於別人給不給糧食,給多少糧食,是別人說了算。


 但朱襄知道,李冰肯定能借得到糧食。


 成都平原即便還沒有都江堰,也是西南最為富庶的地方。其中蜀錦和南北往來的貨物,都是巴郡豪強所希求的奢侈物品。


 他們討好了李冰,李冰就會在商路上給他們行個方便。


 郡守府有從巴郡來的官吏,他為李冰介紹了巴郡主要的豪強。


 巴郡的豪強以巴為姓氏,曾經被秦王尊為巴人的領袖。現在立郡縣之後,雖然他們沒有了這個名譽,但在巴郡仍舊如國王一樣尊貴。


 他們發現了丹砂礦後,財力更勝一籌。巴氏所在縣城中,三分之二都是他們的族人,剩下的人也依仗他們存活。他們有獨立的武裝,鑄造了高聳的堡壘,所在的縣城基本成了他們的封地。


 如果要借糧,肯定是向巴氏借最為妥當。


 朱襄聽到官吏所介紹的巴氏,有了熟悉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