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君子偽善心





 要拿出怎麼樣的態度來面對眾人的試探,怎麼一邊轉變秦國和秦王在其他六國士人心中的形象,一邊堅持秦王的權威和秦國的基本國政。這一切,秦王柱完全沒底。




 沒有人做過這件事,他只能一邊摸索,一邊蜿蜒前行,給後人開闢道路。




 朝議結束,除了守孝的事之外,所有關於國政的議題都沒有得到結論,秦王柱只是暫時吩咐下最緊急的處理手段。




 朝議後,秦王柱讓太子子楚、左右丞相留下,其他人退下。




 朱襄和嬴小政從屏風裡走出來的時候,子楚、荀子、蔡澤的臉色都很精彩。




 他們早就知道秦王柱還是太子的時候,就對朱襄、嬴小政過分寵溺。沒想到太子柱當了秦王,這寵溺絲毫未改。




 外面人都傳朱襄是秦國的實際掌權人,君上你還真讓朱襄在屏風後面聽政?




 “寡人讓政兒多學點。”秦王柱看到左右丞相質疑的眼神,狡辯道,“政兒已經不小了,該學著學習國政了。”




 荀子陰陽怪氣道:“君上英明。如果外人知道了這件事,就不會再提太子權勢過大,恐怕會認為公子政才是那個權勢過大的人。”




 秦王柱樂呵呵道:“讓他們說。政兒不懼,大父會護好你。”




 嬴小政道:“政兒知道,荀翁就是羨慕我!”




 荀子的眼神一冷。




 嬴小政立刻躲到朱襄身後。




 除了舅母揍人很疼,荀子的戒尺也挺疼。




 “為君父主持葬禮的事,荀卿你多教教朱襄。若是朱襄為禮官,君父可能會更高興。”秦王柱趕緊說正事,以免荀子當著他的面揍他的寶貝孫兒,“這次葬禮,荀卿費心了。”




 荀子恭敬道:“分內之事,算不上費心。”




 秦王柱道:“咸陽學宮那些反對的學者們,荀子不用多操心。寡人決定讓他們去修書。”




 “修書?”荀子先是一愣,然後視線撇向朱襄。




 朱襄立刻條件反射道:“和我無關!不是我出的主意!”




 蔡澤無奈:“朱襄,你這種反應就坐實了是你為君上獻策。”




 朱襄:“……”




 他乾咳一聲,道:“好吧,是我。編書之事已經拖了這麼久,現在造紙術和印刷術已經得到了改良,成本降低了不少,或許該執行了。再者秦國也該為統一後培養更多的士人做準備,不編書,怎麼集思廣益,為士人制定一套考官的教材?”




 朱襄看著荀子,認真道:“秦國統一天下之後,百家都將為秦國所用,不拘泥一家之言。但不拘泥一家之言,並不是思想混亂。土地統一後,思想也要統一。所以編寫一套‘秦學’至關重要。”




 荀子露出了冰冷的微笑:“讓不聽話的人埋頭編書,別再吵鬧,也很重要,對嗎?朱襄?”




 朱襄眼神飄忽不定:“我可沒這麼說。”




 荀子深呼吸了一下,道:“編書是一件大事。戰亂之後,不知道多少珍貴典籍會在戰火中逸散。即便單純為子孫後代保存這些珍貴典籍,也應該編書。只是君上,你對六國史書態度如何?”




 秦王柱沉思良久,荀子等待了良久。




 嬴小政抬頭看著自己的大父。




 大父會做出怎樣的決定?他會毀掉六國史書,只留下秦國史書嗎?




 “留下備份,但重新編寫周史。”半晌之後,秦王柱道,“各國曆史都記載了他國不知道的事,但又都為了自己國君避諱。周代已滅,如今是秦的時代。秦修周史,不需要再為周王和諸侯避諱。”




 孔子曾經說過史官修史的一個原則,就是“為君者諱”,後世衍生出“春秋筆法”這個成語。




 秦王柱的意思是,現在已經是秦的時代,周王和諸侯都不是“君者”,所以編寫周史的人應該整合各國史書,儘可能地還原歷史真相。




 當然,秦王柱還有一層未說明的意思,就是隻有秦王才是“君者”,所以這史書只需要避諱一些秦王的事就夠了。




 荀子聽言,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他緩緩下拜,真心誠意向秦王柱叩首:“君上英明。”




 秦王柱見到荀子如此敬重的一禮,有些不自在。




 他趕緊將荀子扶起來,道:“寡人希望周史能成為後代秦王之鑑,所以關於秦國的得失,史官也應該記載。只要記載得當,即便是寡人做過的錯事,也不懼被史書記錄。以君父氣魄,應該也是如此。”




 荀子再次一拜:“尊君上命。”




 嬴小政的小拳頭在衣袖裡握緊半晌,然後不甘心地緩緩展開。




 夢境中另一個自己記憶中的世界,大父繼位後守孝一年,改元僅三天便離世。




 這短短的一年零三天執政,看不出大父是一個怎樣的秦王。




 但他眼前的大父,哪怕執政時間還未過一年孝期,嬴小政也敢肯定,大父一定是一個很英明偉大的秦王。




 即便大父的英明偉大,和曾大父完全不一樣。




 這種自信和灑脫,是因為大父當了許多年太子,王位繼承權很穩固,從太子到秦王的過渡也很安穩的緣故嗎?




 自己能學到這樣的自信和灑脫嗎?




 “荀子,你可別心動,自己去修史了。”朱襄看見荀子如此激動,趕緊道。




 荀子沒好氣道:“我暫時不會去,等我把秦禮修好再去。”




 朱襄道:“荀子,你不當丞相了,朝堂怎麼辦!你忍心將朝堂拱手讓給縱橫家和法家嗎!”




 蔡澤:“咳咳。”




 子楚扶額。




 秦王柱和嬴小政祖孫倆都興致勃勃看著朱襄耍寶。




 朱襄道:“如果藺贄出使回來,朝堂甚至會被老莊佔據!那多可怕!”




 荀子實在是忍無可忍,雖然沒帶戒尺,拳頭一握就是一個爆錘:“閉嘴!你這麼擔心儒家,何不自己入朝堂!”




 朱襄捂著腦袋:“不去,上朝要早起。”




 秦王柱:“……”




 他在自己懷裡摸了摸,最後從腰間解下長劍遞給荀子:“用這個劍鞘揍!”




 蔡澤立刻將嬴小政拉到自己身後護著,免得荀子誤傷嬴小政。




 子楚揣起了袖子,默默看朱襄作死。




 朱襄以一己之力,將荀子和秦王柱感人肺腑的“修史對答”搞得一團糟,捱了好幾下荀子的劍鞘攻擊。




 荀子罵道:“你就不能正經一些!”




 朱襄摸著被揍的地方道:“我很正經,我說的都是實話。”




 子楚冷哼:“聽聞你每日都睡到日上三竿,確實是實話。”




 蔡澤嘆氣。無論時間怎麼變幻,朱襄永遠都這副模樣,你不會長大了是嗎?




 秦王柱和嬴小政仍舊開心地看熱鬧,秦王柱還從桌子上抓了一把炒黃豆給嬴小政吃。




 朱襄是故意逗荀子。




 他知道以荀子的智慧,肯定能看出自己獻策的險惡用心。荀子年紀大了,氣在心裡憋著會憋出問題,不如自己隨便找個藉口讓荀子揍他幾下,揍完荀子就不氣了。




 荀子雖然看出了自己的險惡用心,但以荀子的理智,不會因為這件事揍自己,他只能這樣故意耍寶了。




 雖然,朱襄說的確實是實話。




 他堅持不上朝,除了不太習慣朝議的氣氛,最大的原因是朝議實在是太累,起得早走得晚,比老黃牛還辛苦。




 荀子揍完朱襄後,心中氣消了不少。




 他瞪了朱襄幾眼,實在是拿朱襄沒辦法,把寶劍還給秦王柱後,哼哼了幾聲,不再為朱襄獻策的事鬱悶。




 如果對朱襄不放寬心,他早就被朱襄氣死。




 見荀子和朱襄“和好”,秦王柱才笑眯眯讓人設宴,幾人一邊吃一邊討論朝議的事,順帶提起出使的藺贄。




 藺贄出使楚國,與楚王正式簽下劃江而治的條約。




 秦國不會再主動越過長江進攻楚國,但楚國也不能再幫助其他五國對抗秦國。一旦楚國違約,秦將李牧將會重新在楚國南方燃起戰火。




 藺贄此次出使,保底任務是把這個條約簽下來,暫時穩住楚國,讓秦國能將所有力量集中在三晉之地上。




 蔡澤在上黨高地經營了幾年,再加上朱襄的種田技術指導,秦國消化吞併的三晉之地的速度十分迅速。




 根據蔡澤的判斷,秦國已經有實力繼續蠶食魏國和韓國,甚至滅掉這兩個國家。




 不過秦王柱決定一個國家吞一點,暫時不動其國都。




 哪怕魏國和韓國的土地僅留下國都那一郡一縣,只要國未滅,六國就會繼續各自為敵,不會聯合起來。




 等秦國滅掉魏國或者韓國國都,徹底將魏國和韓國除國的時候,就是秦國要一口氣吞併天下的時候。




 現在六國中只有楚國有糧有兵,還有勉強能看的國君和不算平庸的相國。主要楚國不動,其他五國在秦國徹底滅掉魏國或者韓國前,就無法再次聯合起來。所以秦昭襄王在自己快要離世時,特意派藺贄出訪楚國。




 他對藺相如的兒子寄予厚望,希望藺贄能在此次出訪中,展現出藺相如的風采。




 除了秦昭襄王給藺贄的“保底任務”之外,藺贄還有更多的目標。




 這些目標,他離開前沒和任何人說,連朱襄都沒告訴。




 藺贄當時笑道,目標只要自己知道就行了,不然沒達成的話,那就太丟臉了。




 “希望藺贄能在君父下葬之前回來。”秦王柱嘆氣道,“君父十分喜愛藺贄,他一定想要藺贄能送他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