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泡白菜蘿蔔(二更三更,251w、25...)
朱襄安慰道:"說不定亡國之災迫在眉睫,韓王和韓國的卿大夫會支稜起來,你也不必太沮喪"
小張良疑惑:支稜?
朱襄把用來夾糕點的筷子立起來:"支稜。"
"撲哧......"不由笑出聲的小張良趕緊捂上嘴。
朱襄輕笑著給小張良夾了一塊桂花糕:"你這個年紀餓得快,雖然剛用過早膳,肚子應該也有些飢餓了。吃點桂花糕墊一墊。"
長者授,不敢辭。小張良用帕子擦了擦手後,雙手接過桂花糕,小心翼翼啃了一小口,然後眼睛一亮。
張勝見弟弟臉上憂鬱散去,鬆了一口氣。
他誇讚道:"長平君府上膳夫技藝超群,我在韓國從未吃過如此美味。"
朱襄端起茶遮住嘴邊笑意:"這膳夫就是我。我就謝過誇讚了。"
小張良差點咬到舌頭。
朱襄道:"不必驚訝,下廚是我愛好。不過我倒也不是特意為你們二人做飯,昨日太子宿在家中,我為他準備了早膳和糕點,只是多備了些。"
張勝和小張良這才鬆口氣。
昨日長平君還訓斥了他們,今日居然給他們做飯,那會嚇死他們。
不過朱襄的和善也讓兄弟二人猜到,朱襄雖對張家有不滿,但氣消了之後沒打算和小輩計較,不由鬆了一口氣。
只是"被成為小輩"張勝心裡又生出些小小的尷尬。
小張良聽到秦太子三字,想起了昨日見到的可怕身影,不由肩膀縮了縮。
朱襄見小張良懼怕嬴小政,心裡不由失笑。
這一世不知道張良還會不會在韓滅後刺殺政兒。希望不要,這一世的政兒肯定對天下掌控力度更強,張良不一定逃得掉了。
"有何不懂,儘可問我。"朱襄道,"我今日不下地,很閒。"
小張良驚訝道:"下地?不是上朝?"
他驚訝完後,又立刻把嘴捂住。
我這嘴,怎麼管不住。
朱襄溫和道:"我的本事就是種地,國政大事自有朝堂眾卿操勞。我在政務上並無太大才華,就不獻醜了。你在咸陽學宮這一月,可能也會跟著學子下地。農桑乃國之重事,若不知農桑,便不知如何利民;不知如何利民,就不知如何國富。"
張良如何成為一代名相,性格大變?
不是刺秦,不是復趙,而是看到了秦末的生靈塗炭。從剛追隨劉邦時只是"暫時"輔佐劉邦,一心復韓相韓,到後來阻止劉邦分封,承接秦制,張良的改變幾乎是天翻地覆。他的人生重心,也從韓國韓王轉移到了天下庶民。
黃石公只傳了兵法,人生理念和治國思想是張良自己的。
小張良也是張良,朱襄一頓棒喝讓他提前醒悟,他或許會提前成為"留侯"那樣的賢良。
朱襄願意提點,張勝和小張良兄弟二人當即十分殷勤地求學。
朱襄看著小張良那副充滿求知慾的雙眼,心裡不由一嘆。
若小張良提前成為"留侯"那樣的賢良,恐怕會提前痛苦很多年,原本史書中記載的性格肆意脾氣火爆的貴公子,恐怕就不會出現了。這對小張良而言,或許不是一件好事。
清醒,就伴隨著痛苦啊。
而且史書中的張良有劉邦,這裡的張良不一定會侍奉滅韓的仇人。他可能一輩子都生活在痛苦中。
歷史改變,有失意者奮起向上,也會有原本的得意者墜入塵埃。
朱襄心裡感慨一聲,收攏心思悉心教導張家兄弟。
不想未來,只說教導聰明的孩子,朱襄心裡還是很愉快的。
小張良留在了咸陽宮當書童。
荀子原本看不上張平,但看了幾眼小張良的功課之後,就把小張良帶在自己身邊當書童。
朱襄原本打算把小張良留在身邊教導。他已經很久沒有遇到如此聰慧的學生。
但荀子出手搶人,他也無可奈何。
贏小政聽聞了朱襄的誇讚後,十分不屑,特意出宮來考校小張良。
小張良膽氣十足,明明被嬴小政關過大牢,幾日後就不怕了,還就書本知識和嬴小政爭論起來。
嬴小政許久沒遇到能與自己爭論的人,也起了爭勝負的少年意氣。他把政務丟給子楚,自己要與小張良好好比一比。
朱襄無奈極了。
他家政兒叛逆期之後不僅變成河豚,遇見人就鼓足氣長滿刺,還變鬥雞是吧?
叛逆期的孩子好難養啊。
子楚更無奈:"既然太子要偷懶,太子的舅父請入宮代太子處理政務?"
朱襄語重心長道:"夏同,你已經是成熟的秦王了,你要學會自己處理政務。待我和政兒走後,你要怎麼辦......啊,不要拽我頭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