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6 章 秦王政養兒
秦王政九月底出兵,十月攻佔大梁城。
廉頗花了兩個多月慢悠悠地掃平魏國全境,趙國、燕國和楚國都沒有出兵援助魏國。
因為楚國正在內亂,而趙王偃又雙叒叕去打燕國了。
項燕迎回公子啟,擁立公子啟為楚王,大軍回楚國圍了陳都。
他找的藉口很好。他說李園、楚王后害死了先王,自己找到了證據,要為先王報仇。
項燕當然沒找到證據,但他誤打誤撞說中了真相。
原楚王后已經被尊為太后。李太后本來心裡就有愧,也埋怨兄長李園。
自己的兒子是太子,楚王身體不好,沒幾年就會死了。到時自己的兒子順理成章繼位,為何非要謀害楚王?
但她無法忤逆兄長,只能做了那等惡事。
當項燕舉兵反叛,要為楚王報仇的消息傳到楚王宮時,李太后承受不住壓力和愧疚,自縊身亡。
李園和李太后謀害先王的事,楚王悍並不知道。
他很敬愛自己的君父。特別是君父放逐公子啟,重立他為太子後,他與自己君父的感情就更深了。
當李太后自縊,楚王悍猜到舅父和母后恐怕真的謀害了君父,心神崩潰,一病不起。
李園雖然對外宣稱李太后是憤怒項燕的侮辱而以死證明清白,楚王悍因母喪而生病,但楚國貴族一直瞧不起李園的出身,李園之前又太囂張,許多人落井下石。
很快,就有楚國貴族開城門迎公子啟和項燕,李園被滅滿門,楚王悍被殺,公子啟繼立為楚王。
項燕終於如願以償得以封君,號“臨武君”。
楚國的臨武君和秦國的武安君一樣,並非以封地為號,有特殊含義。前任楚國臨武君是楚國名將景陽。雖然景氏和昭氏叛出楚國,自立南楚國,楚國將領仍舊以這個名號為榮。
楚王啟給項燕增加了封邑,但項燕並不滿足。
項氏原本起源於春秋項子國,被齊國所滅,後歸屬魯國。楚滅魯後,這片地方又到了楚國手中。
損失慘重,連族人都被擄走的項燕希望能將項城作為封地,以在祖先面前洗清族人被擄走的屈辱。
但秦國把楚襄王從郢都趕到陳都後,位於淮水和黃河正中間的項城地理位置很安全,已經成為楚國陪都。
現在項燕想要楚國陪都作為封地,楚王啟怎麼可能同意。
項燕不肯退讓,忍了很久的牛脾氣湧了上來。
他因為楚國全族被俘虜,沒有叛了楚國,還去迎接公子啟回楚國繼任王位,把那昏庸惡毒的楚王悍和李園趕走,可謂是楚國的救國之人。
若沒有他,楚國都已經被滅亡了,楚王啟還在魏國逃亡。
現在楚王啟靠著他當了楚王,只是一個項城而已,居然都不肯封給他?只給一個臨武君打發他?
難道他的功勞和為楚國承受的屈辱,還不夠楚國換一個陪都嗎?!楚國又不止一個陪都!!項燕以為自己護送公子啟回國之後,就能左右楚王的決定。
但他沒想到,等他帶兵回國之後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楚國二氏,屈氏一直跟隨楚王身邊,在楚國內亂時默默發展勢力,現在展露出的實力已經不容小視。
在項燕帶兵南征(抵禦秦國)北戰(抵禦秦國)的時候,屈氏的兵絲毫未損,拱衛陳都。
南楚國滅後,景氏、昭氏兩族許多貴族北遷投奔楚國。
羋姓一族打斷骨頭連著筋,哪怕曾經反叛了,現在帶著家丁私兵來投,楚王仍舊欣然接納。現在景氏和昭氏的北逃貴族都在屈氏的管轄下。
別說屈氏,就是景氏和昭氏野心再大,也不希望外姓人當楚王。
南楚國滅,更讓他們看到了楚國的“天命”——楚王還是得楚王一脈來當,我們羋姓貴族還是乖乖在一旁敲邊鼓,就算將來亡國了也還能投奔秦國當個貴族。
秦王政的長子又是羋姓女所生,他們退路寬著。
楚王啟本身也並非庸人。
他逃到南楚國之後,和南楚國許多貴族都有交情。
在他回到陳都之後,就悄悄聯繫北逃的南楚國貴族,向他們許諾,恢復曾經南楚國還未分裂時,景氏和昭氏在楚國的待遇。
景氏和昭氏也不是所有人都去了南楚國。他們留了一半的人脈在楚國作為退路。即使因為楚王厭惡他們,兩族地位變低了,但也比尋常貴族強上幾分。
楚王啟許諾之後,景氏和昭氏立刻團結在楚王啟身邊,成為楚王啟的“直屬力量”。
楚王啟又說服屈氏。景氏和昭氏另立南楚國,也不過是羋姓自己人鬧騰,兄弟之間吵架打架。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我們老楚家的事,與項氏何關?
楚王啟也不是過河拆橋的人。臨武君的封號可以給,封地食邑可以增加,甚至他項燕想要當令尹都沒問題。但項城作為楚國陪都,是萬萬不可封給他人。
項燕非要項城作為封地的事,也被楚國其他卿大夫所警惕。
因二家分晉和田氏代齊之後,國君地位的“神聖性”已經被打破。各國君王都會警惕手下大臣勢力太強。
何況楚國還經歷了南楚國的分裂,只是強行靠著“羋姓的都是一家人”,把楚國分裂說成“分封”來挽救楚國的尊嚴。
項燕現在就要陪都當封地,接下來還要做什麼,其他人根本無法想象。
他們紛紛上門勸說項燕退一步。陪都對楚國的政治意義太大,項燕把握不住。如果項燕肯退一步,他們一定說服楚王,給項燕的食邑再加一倍,這不比項城好?
但這次項燕就鐵了心要項城。
在春秋戰國一眾老貴族心中,祖先和族人比什麼都重要。項燕失去了他的族人,如果不能得到能讓他在祖先面前揚眉吐氣的成果,他就寢食難安。
何況,在楚國上下都在反對他的時候,項燕也感到了危機。
項燕身邊的門客進言:“楚王一脈出了名的刻薄寡恩。曾經拉了楚國一把的吳起、屈原和黃歇後果如何,將軍你是知道的。項城在淮水與黃河之間,距離秦國最遠,城池也很堅固,將軍才能安心積蓄實力,以免赴了那三人的前車之鑑。”
項燕看著地圖上項城的位置,深知門客說得對。
他冷靜下來之後,也明白楚王啟為何不肯將項城封給他。
魏國和韓國都已經覆滅,陳都離秦國太近,楚王啟大概是想遷都陪都項城。
正因如此,自己才更應該將項城拿下。
哪怕項城只是他名義上的封地,楚王啟和楚國那些羋姓貴族逃往項城的時候,都得看他臉面行事。他就不會再受到如此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