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弄沫 作品

第829章 先進經驗

李學武看著窗外的荒涼,很難找到記憶中的建築。

車隊並沒有進入繁忙的碼頭,僅僅在港口外圍便被保衛攔住了。

辦事員去協調進入的手續,李懷德和李學武卻是下了車,站到了路邊眺望著遠處的碼頭。

“這就是供萬噸級貨輪停靠的大港口啊”

李懷德看著遠處的繁忙景象,感慨道:“祖國的發展真是一天一個樣,以前可不敢想咱們自己的船能造這麼大”。

“造大船不算是能耐了,往後會越來越細分化,專業化”

李學武揉了揉鼻子,他想點菸來著,面對這種開闊的場面,點支菸才覺得舒服呢。

“昨天晚上跟張長明和白西元聊了聊,現在遠洋捕撈漁船都是根據網具來設計漁船”

他手指點了點海面上漂著的木製漁船,道:“這樣的通用型漁船都將被淘汰掉”。

“像什麼拖網船、圍網船、捕鯨船、漁業加工船等等”

李學武轉回身靠著木製欄杆,看向另一面的水泡子,道:“現在的形勢不是很好,先解決技術上的問題,再解決發展的問題”。

李懷德手扶著欄杆,看著遠處的船舶,道:“你說的有道理,看得也很透徹”。

說著話轉回頭看向李學武問道:“其實造大船是不利於船廠發展的是吧?”

“或者你對造船廠沒有信心?”

李懷德笑了笑,沒太在意李學武的回答與否,又仰頭看向了天上盤旋的海鷗。

從京城到津門,從津門到了海邊,李學武明顯感覺得出李懷德的心態發生一些改變。

或者可以說是心胸開闊了很多,視野廣闊了,思想就昇華了?

“造船工業的發展不在於我有信心與否”

李學武轉過身,面對著大海說道:“我堅信未來造船業咱們一定是最強的”。

“但還是那句話,先解決眼前生產的問題,再提發展”。

李學武扭頭看了一眼港口門崗方向,道:“造漁船隻是一個方向,未來是航運的天下,世界各國之間的溝通會越來越密切和頻繁”。

“即便是咱們現在四面楚歌”

他抬了抬雙手,語氣頓了一下,又繼續說道:“可您也聽海產公司的人說了,出口貿易仍然在繼續”。

“一千噸是個分水嶺,可以海運,也可以內陸河運,再大就只能是海運了”

李學武看見辦事員跑回來了,便拍了拍手上的灰塵,笑著對李懷德說道:“您放心,營城造船廠有五年的起步時間,訂單我已經談妥了”。

“包括千噸級貨船”

他的自信很容易感染人,李懷德看了他一眼,也是笑了笑,點頭道:“你辦事,我放心”。

說著話拍了一下李學武的胳膊,示意上車繼續出發。

今天下午要看兩處貨場,未來軋鋼廠的很多貨物都要在新港上船和下船。

包括從鋼城運來的零件、鋼材和汽車等商品,從京城要運出去的聯合企業生產的汽車配件和其他商品。

航運一定比火車運輸便宜,且不佔用火車的車皮計劃,現在鐵路運輸計劃太緊張了,說不上在哪就被小崽子們攔住了。

這些人在搞“大旅遊”坐火車不給錢,住店吃飯不給錢,反正全國哪兒都躥。

南島的可以去哈勒濱看看,哈勒濱的也能去南島轉轉,四面八方的都往京城擠,只要搭上火車就算是出門旅行了。

出來的時候京城站那位領導說了,有貿易項目也得搞專列了,不能從京城站發出,得從軋鋼廠掛火車頭直接走。

李學武讓財務處的人測算過,綜合考慮,航運比鐵路運輸要節省35%左右。

原因其實就在於航運的運輸能力大、鐵路運輸限制大、航運燃料成本低。

一列最大滿載額度的火車跟現在東風船務的一艘貨船運力相當。

十一年前,也就是五五年,國內開始推廣集裝箱運輸,鐵路部門亦是開始推廣運行。

李學武給鋼城到京城的運輸航線制定的規劃是分段運營。

簡單來說,

因為城市間距離短,重型鋼材或者零件的運輸以現實條件為準則,方便用船的,就執行內陸河運,不方便的就用鐵路。


津門到京城有南運河、子牙河、北運河和薊運河、亮馬河的內河運輸線路。

鋼城和京城之間的車皮計劃則更傾向於冷凍列車使用。

按照時間緊張程度以及貨物的種類和運輸要求,未來是要把津門囊括在貿易線路之內的。

鋼—京:鐵路、航運直達。

鋼—營:航運、鐵路直達。

營—津:航運直達。

津—京:鐵路、航運直達。

更多的運輸手段和渠道讓京城同鋼城有了更方便的溝通條件。

似是軋鋼廠這樣的重工業企業,每年能在運輸上節省的成本足足養活一個造船廠。

集裝箱的使用更是能讓航運成為改變運輸的一個關鍵節點。

當然了,正因為集裝箱的使用,改變了航運業的發展。

前三十年鐵路運輸打敗了航運是因為海船的裝卸很麻煩,停靠港口的時間也是成本。

再有,海船運輸阻力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說,船速越快,阻力越大。

鐵路運輸則不然,火車的速度是沒有上限的,空氣阻力不值一提。

後三十年航運打敗鐵路運輸也有一條定律,那就是海船阻力和自身重量的三分之二次方成正比。

也就是說,在固定速度的前提下,船隻重量增加一千倍,那麼阻力只會增加一百倍。

火車的重量增加一千倍,阻力就會增加一千倍。

以這條規律為基準發散思維,集裝箱的發明減少了貨船在港口等待的時間,加快了裝船的速度和載貨量。

那麼這後三十年,大就是有理了。

越大越有理,航運能力開始比誰的船大就行了。

船越大,成本就越低,大船就開始吃小船!

李學武把新造船舶的噸位數控制在一千噸就是卡住這個標準了。

一千噸能吃掉大多數小船,也能暫時抗住不被萬噸巨輪吃,畢竟內河運輸用不了萬噸輪船。

這個時候航運和內河運輸不是沒有船隊和航運公司,但李學武不敢也不想把這些業務交給他們。

一方面是要用這些業務養活東風船務,同時完善回收站在貨物疏散和夾帶運輸的渠道。

另一方現在的船隊和航運公司並不靠譜,軋鋼廠的很多貨物都是帶著保密要求的,不能輕易委託給別人。

李學武都不用跟李懷德解釋東風船務的性質,李懷德絲毫不懷疑這一支船隊的品質和可靠性。

畢竟調查部在船上呢,哪個不開眼的“五十萬”敢主動上船去送二等功?

下午三點多的陽光正好,走在海邊的堤壩上絲毫感覺不到熱度。

李學武陪著李懷德看了幾處倉庫選址,這邊本來也是作為辦事處來定選的。

但是在看過津門的商業氛圍和貿易形勢後,李懷德兩人商量了一下,最後定的是雙線作戰。

一方面在津門設立辦事處,用於貿易管理,另一方面在新港這邊設置附屬倉庫,用於貨物管理。

以這個標準來參選地址,條件就放寬了很多,畢竟新港這邊發展的還沒有後世那麼大。

看過幾處倉庫位置後,李懷德同李學武商量了一下,直接選了一處靠近公路,距離碼頭較近的大院。

可能是受李學武的地皮論影響,也可能是受軋鋼廠成功學的激勵,李懷德現在是有些膨脹的。

根本沒考慮租用場所的意見,直接選擇了購買。

正是因為考慮到未來軋鋼廠在津門的佈局和發展,李懷德才敢投入大量資金在津門辦事處的。

津門城內的辦事處他的心理價位在十五萬,李學武眨了兩下眼睛跟莊蒼舒合夥又砍了兩萬。

現在還不知道津門那邊能不能成呢,這邊定下來的碼頭倉庫又了七萬。

七萬塊,地上建築基本上狗屁沒有,就是一個敞開的大院子,很大。

李學武也不知道是大鐵門值七萬,還是特麼門口那處都要倒塌了的門房值七萬。

不過前期來這邊做準備工作的辦事員也很無奈,這地方就這個價,港口的人說了愛要不要。

雖然現在搞大學習活動耽誤了不少業務和工作,政策更是變化的厲害。

但並不妨礙新港的發展和建設,似是這樣的大院子有很多鋼鐵企業和煤炭企業青睞。

李懷德也很惱火,自己不就是鋼鐵企業嘛!

李學武卻是笑著解釋了,碼頭倉庫緊張和地皮漲價可能跟進口的鐵礦石和出口的煤炭有關係。

李懷德聽懂了也是沒轍,看著路邊那個叫四十萬的倉庫裡堆著跟山一般高的煤炭,他更加堅定了買倉庫的決心。

回去的路上他的心情依舊是不算太好,先前還為貿易項目賺錢太容易而開心,現在一看錢也容易啊!

啥事都還沒幹呢,好幾萬塊錢跟去供銷社買幾分錢的洋火似的禿嚕一下沒了。

雖然不是自己的錢吧,可錢的滋味還是不老好受的。

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出去的每一分錢都是貿易項目骨幹用辛勤汗水賺回來的。

烏城辦事處他才給批了不到一萬塊錢的建設標準,都不足津門辦事處的十分之一呢。

好在是啊,車隊到達津沽港招待所的時候,津門傳來了好消息。

這張長明還真有兩下子,不怪韓慶偉願意提拔他,重用他,說在市裡有關係還真就能辦事。

莊蒼舒回電話說那處東亞銀行舊址被他們以十四萬五的價格談下來了。

張副總很有能力,也很幫忙辦事,他這幾天就可以跑手續和辦接收工作了。

李懷德聽著莊蒼舒興奮地講完電話,面色上忍不住的得意和滿意,嘴上卻是淡定又裝嗶地回了一句:“才節省五千塊錢有什麼好興奮的”。

“行了,那邊你看著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