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弄沫 作品

第312章 過分!

當然了,掌握更多的作戰技能,主動要求增項,上面是不會卡脖子的。

李學武今天提了這件事,主要還是未來船廠技術引進後的應用。

不可能白白的幫意大利人造了船,做代工。

得把技術吃進去,還得琢磨一下內銷的問題。

李學武有考慮過內河巡查、應急保障、漁船遊船等等,要說量大,還得是部隊應用和採購。

這玩意兒其實吃透了技術,生產成本並不高。

如果真的高到離譜,海子公園裡怎麼可能用它當遊樂船。

公園裡天天碰撞都不怕,就說明這玩意有一定的適應極限。

讓衛三團不僅僅具有陸地作戰能力,還要有水上應急的能力,未來還要有空投作戰能力,這是全天候衛戍的使命和目標。

你看齊耀武在這挑三揀四的,當他不想要?

首先是李學武拿出了模型,不等於現在就能提供成品。

其次,團里正在磨合期,戰鬥力恢復還得一段時間。

最後就是衛三團的未來發展計劃,他現在心裡也打鼓,不敢真的照李學武說的那麼想。

這件事在齊耀武心裡一直翻滾著,琢磨著,會議開完了,他拉著李學武又說了好一會。

現在衛三團一營是特種偵查,二營是火力支援,三營是摩托化步兵,四營是電子放空,五營是工化。

他準備在負責勤務保障的六營實驗一下這個想法。

哪怕是從其他營抽調一部分人員參與這個任務。

李學武沒有現場應他,倒是就著會議上談到的電子工業說了說四營的事。

技術反饋,是企業與防務最直接的聯繫,齊耀武死乞白賴地留著李學武在衛三團,就是要的這個。

剛才會議上,李學武提到了軋鋼廠的技術引進項目,到時候會安排技術總結會,討論轉向的問題。

衛三團具有電子研發和實驗的能力嘛?

當然沒有,別說團一級,就是再往上,再往上,再往上也沒有啊。

這是代工電子技術,屬於產業執行末端了,想要搞研究,吃技術,只能倒推。

不倒退行不行?

行,放棄自主研發唄,永遠吃生產的紅利。

可李學武深知技術自主的重要性,現在代工生產,是為了未來生產自己研發的產品而積蓄力量。

當前最穩定的研發方向就是吃透外面的技術,貼合電子作戰武器和系統的研發,安全很高。

李學武要在軋鋼廠搞技術研發,藉助了華清的力量,還要培養屬於軋鋼廠的人才。

無論怎麼搞,安全是第一位的。

怎麼保障研究所的安全呢?

套娃,瘋狂的套娃。

只要研究項目涉及到了保密方向,那在軋鋼廠,李學武就能執行封閉管理和特殊管理。

誰敢過問?

既保護了科研人員,又保護了當前的技術成果。

實驗室在搞的項目就一定真的能成嗎?

怎麼可能,所有項目都不敢保證一定能成功,十幾年如一日都有可能的。

保密項目成不成功無所謂,不耽誤期間「幸運」地研究出了其他成果。

軋鋼廠,衛三團,乃至是關聯到的其

他單位,都有意抱在一起取暖。

人多力量大,人多了也好辦事。

軋鋼廠從華清接收了那麼多人,一直沒出事,靠的還不是這種複雜關係嘛。

李學武是在充分的利用手裡的關係,給這件事套上一個合理的外殼。

-----------------

從衛三團裡出來,李學武直奔軋鋼廠。

今天的會議依舊多,工作也很多,說不定這會兒辦公室裡就有人在等著自己了。

果然,人還沒進辦公室呢,桌上的電話鈴聲就在響了。

給坐在辦公室裡等著彙報工作的幹部擺了擺手,示意他們坐,稍等一下,他先接起了電話。

電話是栗海洋打過來的,李主任在開會,叮囑他等著李學武,一回來就提醒關於六國飯店改造的事。

李學武答應了下來,掛斷電話,這才看向等著自己的幾人。

「在羊城,意外結識了幾位外商,他們有來京城做商業旅行的打算」

李學武解釋道:「李主任已經跟上面申請了,要做接待工作,地點就在六國飯店」。

「可飯店那邊在用著呢」

馮行可接了李學武扔過來的香菸提醒了一句,隨後借了工程副組長郎鎮南的火點著了。

「這我知道」

李學武發了煙,也給自己點著了,沙發那邊沒位置了,就坐在了辦公椅子上。

扔了手裡的打火機,吐了一口煙皺眉道:「進步師生那邊有信了嗎?什麼時候走?」

「請神容易送神難」

管委辦主任丁自貴微微揚了揚脖子,道:「且走不了呢,說是要等下次接見」。

「我滴媽呀~」

李學武苦笑道:「別不是賴在咱們這了,好吃好喝的供著,真當勞動食堂了~」

「呵~我是沒轍了」

丁自貴攤了攤手,道:「今兒找你來就是想說說這件事,李主任那邊也很惱火」。

「我能有啥法兒」

李學武抽了一口煙,道:「我還能一個一個去攆啊,沒法~」

「我看也是」

丁自貴無奈地說道:「形勢沒有變化,估計是不會走的」。

他沒有負責具體的接待任務,自然不愁這個工作的。

但跟李學武的關係很好,兩人現在又在一個組裡共事,自然要關心和幫忙。

「六國飯店改造的事你打算怎麼辦?」

「不管它,先搞定設計再說」

李學武也是撓頭,給沙器之吩咐道:「約一下東風建築的竇經理」。

說完又看了郎鎮南一眼,道:「下午吧,同工程處的同志對接一下,拿個方案出來」。

郎鎮南剛調過來不久,可在軋鋼廠遇到的事倒是挺多。

以前的李學武是啥樣他沒親眼看到過,只是有所耳聞。

可來了軋鋼廠以後看到的,卻都是已經上位了的軋鋼廠最年輕廠領導。

你不承認?

以前還有人質疑,可現在誰還敢質疑當初李學武的那個副書記崗位。

機關所有人都默認他是廠領導,沒看見大家有事都來這邊坐著等嘛。

李主任正在開項目協調會,晚一點要去上面協調相關工作,廠裡新立項目接下來都是李學武在管理。

昨天都看見的那塊肉,分肉的刀子就在李學武的手裡,你說他們現在是個什麼心情。

郎鎮南服不服李學武不知道,但他辦事,從來都不會讓人挑出錯來。

本可以叫了竇耀祖來,直接把改造事宜定下

來,可郎鎮南畢竟是主管工程工作的副組長。

一般項目都無所謂了,這種大項目,還是要注意團結的。

李學武給面子,郎鎮南也看得懂,討論了基建項目的設計思路,他主動提出要協調東風建築入場施工。

理由很簡單,東風建築在居民區項目工程建設中表現出了很好的作業風格,工程質量也有所保證。

當然了,你要說這裡面沒有李學武的因素也是不可能的。

郎鎮南也問過了,從李學武掌管招待所以後,這位姓竇的就開始介入到了軋鋼廠的項目建設當中。

就算死瞎子也能看得出這裡面的問題了。

可這是問題嘛?

現在一把手李懷德不覺得是問題,財務那邊沒人提問題,紀監以前也不是吃乾飯的,自然知道沒問題。

大家都沒問題,包括跟李學武不對付的人都挑不出毛病來,郎鎮南能有啥辦法。

也不是沒有人背後調查過竇耀祖,可就憑藉竇耀祖幫李學武家裡修繕過房屋的關係,怎麼可能判定兩人有利益輸出呢。

答案都知道,可所有人都解不開這個謎題。

東風建築工程做的好,經理做人也很本分,再加上李學武的支持,軋鋼廠的工程項目首先得是東方建築來做。

李學武並沒有矯情,在同郎鎮南對接項目基建工作時也將關鍵點交代了個清楚。

工作嘛,該說的說,該提的提,別當面哎哎思思,背後說人家不行。

郎鎮南話不多,說完了就告辭離開了。

丁自貴有些看不慣他,可也沒表現出什麼異樣來。

由著馮行可就後勤和服務兩方面,同李學武做了溝通。

這種工作應該是他跟薛直夫彙報請示的,可有請李懷德批准的內容薛直夫那邊也拿不準。

畢竟業務上的協調現在都交給了李學武這邊來負責,敖雨華手裡雖然也負責這一部分的工作,可她說話沒力度啊。

一般組織工作還行,可以慢慢推進,業務工作等不得。

只能來找李學武協調彙報,只要這邊點頭同意的,李主任那邊基本上不看,直接簽字的。

這就很奇怪了,李主任見天的忙,沒時間管理廠裡的業務工作,他又不願意放權,搞的所有人都抓耳撓腮的。

也是有高人提醒,李主任沒時間,可都把工作交給了管委辦。

管委辦誰在具體負責這件事啊?

副主任都找不著李主任,可管委辦李副主任這邊可以直接拍板,什麼工作能一邊做,一邊走流程,什麼工作能先做,再走流程。

反正你要是著急,哪都別去了,直接來李學武這邊彙報,能辦就辦,不能辦的就自己換思路。

管委辦李學武一家獨大了?

並不是,組織和廠務他就不管,協調工作也只負責拓展項目相關的內容。

這是李懷德定下來的,沒人眼氣,也沒人閒話。

沒見著管委辦主任丁自貴都在這邊抽菸喝茶嘛,誰能有什麼異議。

送走了馮行可,丁自貴拿了茶壺,給走過來的李學武續了一杯。

「這老小子真能墨跡」

他說的是馮行可,對方工作比較認真,做事講究方案,很有條理。

可在丁自貴看來就是墨跡,後勤和服務工作能找出多少著急業務來,八成是來露臉的。

李學武也理解,從羊城回來,他的辦公室可以說的上是門庭若市。

看他的目光不一樣,說話的語氣都變了。

不說是阿諛奉承吧,可也都是討論彙報的樣子,讓他也很心累。

我拿你們當同志,你們卻拿我當領導!

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