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 作品
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
送別了劉升,不想某日章子俊在內閣守值,恰被李賢差人叫了去,章子俊來到李賢的值房,只見李賢在批摺子,也沒抬頭看自己,作為下屬,當然要主動,看著李賢書桌上茶杯空著,就主動續水,表示對尊長的敬重,也表示我已來了。
李賢沒有反應,章子俊只能坐著靜等,過了半響李賢才把手裡活幹完,喝了一口茶道:“敬一啊,現在正是朝廷用人之時,你的能力吾是知道的,聽劉升臨走前說,下月你將迎娶姚夔之女,老夫到時必有賀禮,不過一定要按排好家中內房之事,要不然有損個人清譽,對仕途不利。”
章子俊一聽楞住了,這是什麼意思?隨即一拍腦門回過味來,家中現在住著一位要嫁女的師母,這事已經傳到了李賢這裡了。
章子俊也不好爭辯,善眉搭目假裝聽從教誨,李賢一看,接著又道:“陳大人為文辯博,筆札遒勁典雅,很有名氣。但為官不是其所長,加上好談論,喜訐人隱私,所以得罪了不少人。現在家中剩下妻女生活難以為繼,聽說你時常送去米糧接濟,這事做的很好,不過要注意影響啊,畢竟都是女眷。”
章子俊聽到這裡剛想辯駁幾句,卻被李賢用手勢打住接著又道:“ 陳大人雖已過世,皇上還是很記掛他的,不日內閣會同禮部發悼文,皇上下旨追授為嘉議大夫, 諡號 “文毅 ”。
古代文人最看重什麼?生前享受榮華富貴,錦衣玉食,死後青史留名,千古歌頌。朝廷為了表彰他們的功績還會給予哀榮,這哀榮便是“諡號”。
其次諡號是朝廷對官員這一生功績的評價和總結(諡號會載入史冊,甚至會影響到後世對你的看法)。既然是總結,那麼就有可能是表揚(美諡)也可能是批評(下諡),所以朝堂之上袞袞諸公都為了這一榮譽大動心思,不但想要諡號,還要個流芳千古的美諡。
更何況諡號不但有其特定的涵義,而且還排了等級,根據個人生前的貢獻和成就不同,諡號同樣有高低上下之分。諸位大人是既希望自己得到美諡流芳千古,又私底下較勁生怕落後他人。這諡號既關係到千秋萬載之後的榮譽,又關係到子孫家族的尊嚴、臉面,也就難怪官員們一個個如同餓急了的狼一般盯著,生怕這好諡號被別人搶走。
文官的最高諡號為“文正”,接下去為成、忠、端、定、簡、懿、肅、毅、憲、莊、等字 。
武將以“武寧”為美(開國大將徐達的諡號就為最高的“武寧”),而後跟毅、敏、惠、襄、順、肅、靖、等字。
不過任憑朝代如何變化,“文正”始終是大臣們心中的那抹白月光,無他,這諡號實在是太稀少也太誘人了。
大明開國宰相李善長沒有,劉伯溫沒有(文成),解縉沒有(文毅),于謙也沒有(忠肅),內閣三楊更沒有。到正德時帝國已有了一百五十年的歷史,竟沒有一個大臣的諡號為“文正”。
直到正德時期大學士李東陽忍辱負重將權閹劉瑾鬥倒,給混亂的朝廷以平靜。這位從先帝孝宗時期就享譽天下的大臣個人聲望更達到了頂峰,在他病重時大學士楊一清去看望李東陽,見李東陽正在為自己的諡號擔憂,楊一清拍著胸脯發誓將為李東陽爭取“文正”,這可是大明第一個“文正”。李東陽不顧自己重病將死,馬上從床上爬起來向楊一清磕頭,就知道“文正”在文人心中何其重要。
李賢沒有反應,章子俊只能坐著靜等,過了半響李賢才把手裡活幹完,喝了一口茶道:“敬一啊,現在正是朝廷用人之時,你的能力吾是知道的,聽劉升臨走前說,下月你將迎娶姚夔之女,老夫到時必有賀禮,不過一定要按排好家中內房之事,要不然有損個人清譽,對仕途不利。”
章子俊一聽楞住了,這是什麼意思?隨即一拍腦門回過味來,家中現在住著一位要嫁女的師母,這事已經傳到了李賢這裡了。
章子俊也不好爭辯,善眉搭目假裝聽從教誨,李賢一看,接著又道:“陳大人為文辯博,筆札遒勁典雅,很有名氣。但為官不是其所長,加上好談論,喜訐人隱私,所以得罪了不少人。現在家中剩下妻女生活難以為繼,聽說你時常送去米糧接濟,這事做的很好,不過要注意影響啊,畢竟都是女眷。”
章子俊聽到這裡剛想辯駁幾句,卻被李賢用手勢打住接著又道:“ 陳大人雖已過世,皇上還是很記掛他的,不日內閣會同禮部發悼文,皇上下旨追授為嘉議大夫, 諡號 “文毅 ”。
古代文人最看重什麼?生前享受榮華富貴,錦衣玉食,死後青史留名,千古歌頌。朝廷為了表彰他們的功績還會給予哀榮,這哀榮便是“諡號”。
其次諡號是朝廷對官員這一生功績的評價和總結(諡號會載入史冊,甚至會影響到後世對你的看法)。既然是總結,那麼就有可能是表揚(美諡)也可能是批評(下諡),所以朝堂之上袞袞諸公都為了這一榮譽大動心思,不但想要諡號,還要個流芳千古的美諡。
更何況諡號不但有其特定的涵義,而且還排了等級,根據個人生前的貢獻和成就不同,諡號同樣有高低上下之分。諸位大人是既希望自己得到美諡流芳千古,又私底下較勁生怕落後他人。這諡號既關係到千秋萬載之後的榮譽,又關係到子孫家族的尊嚴、臉面,也就難怪官員們一個個如同餓急了的狼一般盯著,生怕這好諡號被別人搶走。
文官的最高諡號為“文正”,接下去為成、忠、端、定、簡、懿、肅、毅、憲、莊、等字 。
武將以“武寧”為美(開國大將徐達的諡號就為最高的“武寧”),而後跟毅、敏、惠、襄、順、肅、靖、等字。
不過任憑朝代如何變化,“文正”始終是大臣們心中的那抹白月光,無他,這諡號實在是太稀少也太誘人了。
大明開國宰相李善長沒有,劉伯溫沒有(文成),解縉沒有(文毅),于謙也沒有(忠肅),內閣三楊更沒有。到正德時帝國已有了一百五十年的歷史,竟沒有一個大臣的諡號為“文正”。
直到正德時期大學士李東陽忍辱負重將權閹劉瑾鬥倒,給混亂的朝廷以平靜。這位從先帝孝宗時期就享譽天下的大臣個人聲望更達到了頂峰,在他病重時大學士楊一清去看望李東陽,見李東陽正在為自己的諡號擔憂,楊一清拍著胸脯發誓將為李東陽爭取“文正”,這可是大明第一個“文正”。李東陽不顧自己重病將死,馬上從床上爬起來向楊一清磕頭,就知道“文正”在文人心中何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