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 作品

第一百六十二章 百姓苦逼生活從稅開始(上)

    改進的主要部分是輪轂、輪軸、輪輻均採用鐵製,對四輪馬車來說,前輪有一個懸架裝置及一個裝在車軸上的活動轉盤,有點像石磨,在車伕位有一個左右轉動杆及一個前後輪同時“剎車”拉桿,當拉動時,前後輪轂上就分別被二個鐵製疙瘩磨擦抱死,起到減速及停止效果。這個裝置有點像是火車輪的剎車,因為輪轂是鐵製,剎車的接觸片是生鐵製,當使用中,磨損的就是生鐵片,只要更換就成。當然最驚豔的就是輪子中間的大鼓包,一次性翻砂泥膜成型,後期內壁用“土車床”加工後,按裝了一個“明朝版圓柱鐵軸承”所以顯的有點大,不過效果很明顯,車輪摩擦係數成倍減小,這一切在姜鐵匠的製作下,很多地方做的粗苯,這就要在往後的製造中逐步改進,比如輪軸、輪轂,用多少厚度的鐵,承載多少重量,如果只是坐人的兩輪馬車,除了縮小輪子的大小,還可以減少輪軸的粗細,或是不用輪軸,直接可以把輪子安裝在馬車前後兩根大梁上,這樣馬車就更加輕巧。

    在箱體上裝部分就簡單了,全用木製,裝貨的只是一個平板面,四周帶上一圈欄板,四輪的馬車前輪轉向輪因為比後輪小,所以在車底下面,而後輪很大用木板包出半圓形狀分割開來,這樣做塵土或是雨天時,就不會把地上的水漬翻上來,起到擋泥板的作用。

    還有就是上下車的踏步,目前坐人的馬車上下車要搬一個小板凳子,因為開口處從馬屁股後面上去,爬進車內。現在這種新式馬車上下就在前輪邊上,因為前輪在車架下,從側面開一個上車門,加上一個可翻轉的木踏步,很方便地上下車,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朝向前面做成了一扇玻璃窗戶,颳風下雨天也不會影響到車內,傳統的車箱,前面只能用一塊布擋著。

    解決了傳動裝置,在車輪上下了一番功夫,翻砂泥坯出來的大輪子光是鐵用量很大外,沒有彈性,所以這種輪子做成了二片,中間還是用火烤木料後輮成弧形拼接而成,兩面就是鐵鑄出來輪子分別是一體成型的輪輻,看上去兩個鐵片中間夾上了木頭,用鐵釘貫穿在一起。這樣做有個好處,製作輪子更加容易,以前的火烤木料後輮成弧形,現在不用輮弧形,只要用木片拼接成外圓就成。

    不管怎麼樣,道路硬化才是馬車發展的方向,可是在明朝官道全是土路,好一點的地方有點碎石路面,只有在一些城裡才有石板路面及青磚路,可是通過一些河道時,所造的橋不適應馬車通過,有階梯阻礙了車架行駛,可以說,在明朝百分之九十九的官道全是泥土路,而且全是驢馬道,在北方馬車還能通行,在南方只能當成短途旅行,大部分都出不了縣城以外,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