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 作品

第一百七十八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九)

    廬州的管理模式,經營之道可謂是一股“清流”,看得讓人眼紅,得到實惠的拼死維護,沒有得到的利用手中權力“打秋風”,更多的就是冷眼旁觀。

    也有官員在找廬州的錯,翻遍所有朝廷律令也找不出一條房地產開發帶動商業繁榮的律法,只能往越制、僭越方面去摳。可是這種事自有人會為章子俊代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弄的很累,隨之就是觀望。

    英山縣銘大人道:“府尹大人,本縣有吳姓家吳三,本是縣中一屠夫爾,在東市常年殺豬羊營生,前個月突然抖起來了,說是一個本家在京城做官了,前日那個吳三本家來找本縣,說是奉太監段英前來,讓本縣採辦藥材、糧食、茶葉,還拿出了戶部律令,這讓本縣實在是無能為力,數量實在太大,望府尹大人能為屬下通融通融。”

    不等英山縣銘大人說完,舒城縣林大人接口道:“本縣也有這事,不想銘大人先說了,本縣也來了一位傳俸官說是奉太監段英前來,讓本縣收糧食三千五百石,銀子一千五百兩,用作衝抵本縣礦產的稅收,原因是這些礦產原本是內官收入,地方是不能隨便開採的,雖然本縣有,可太平倉要空了,這可如何是好?”

    宦官、傳俸官到縣衙私下收取糧食及官銀而知府不知道,以後碰到這樣的事,直接抓起來,說不定是行騙之人。咱們只認朝廷吏部的官憑,還要有戶部的文書,等本府上書核實,對於這樣的事章子俊不怕事情鬧大,正好討個說法。

    自洪武十八年,太祖令全國各布政使司、府縣將一年所收田賦刻於石板公示作為定額,並於不久之後宣佈新墾田地永不起科,將皇朝的田賦基數劃定在了三千萬石。宣德時期,為平息江南地區愈演愈烈的抗稅風波,宣宗下令減免江南賦稅三百萬石,田賦的基準線就降落到了二千七百萬石,直至皇朝覆滅  。

    朝廷每年的財政收入大致分兩大塊來使用。一塊由朝廷用於維持皇朝的日常運營(官吏俸祿、賑災水利、軍事邊防等等);一塊給皇帝用於皇帝本人以及宮廷開銷。

    雖然明朝的支出被分為了內外兩個部分,但是皇帝也不太可能完全不顧外朝。例如為了皇朝的安全以及自身權力的穩固,皇帝必須定期地給予勳貴、禁軍、邊防軍將賞賜,戰爭時也得拿錢出來貼補軍需不足。

    隨著宮廷規模的不斷擴大,到了此時成化年間這些錢開始不夠花了,朱見深只得頻繁地向戶部討要銀兩。前陣子用太倉銀彌補內庫就是這樣發生了,這時外朝由於自身官僚系統的膨脹、軍事衰落導致的邊防開支擴大,本身也缺錢。加之文官集團固有的想要約束皇帝和皇權,所以這種討要往往沒什麼結果或者被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