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 作品

第二百十一章 首戰走馬梁(下)

    再來說說吳家堡這一邊,章勇很是納悶,怎麼韃靼兵全退了,剛才不是還惡狠狠地衝鋒,羽箭就像不要命地射來,這一會不聲不響就退了,可不知剛才被章勇一槍撂倒的是一位臺吉,邊上一位甲士抱著主人大哭而去。其它人一看也就快速退回了。

    這一次的衝鋒就這樣虎頭蛇尾般地草草收場,仗打到這樣的份上,這些從小在草原上長大的韃靼兵,從小起就練習騎射、槍術和刀術被一把火燒的士氣大落,個個焉頭搭腦,有點虎落平陽被人欺的感覺,有力使不上,往日對明軍作戰派數十騎兵且戰且退將明軍引入伏擊圈,或直接憑藉優勢兵力將明軍包圍慢慢消耗。

    在與明軍的交戰中,蒙古人並非只以騎射為主。蒙古騎兵的編制與中原王朝不同,他們以三人為一小隊,橫向對敵。三人中中間是鉤槍手,裝備鉤鐮槍和弓箭,負責衝鋒突刺以及勾走戰死同伴;右邊是騎射手,裝備腰刀加弓箭,負責先期投射殺傷,左邊是馬刀手,裝備腰刀加弓箭,在鉤槍手衝破敵人陣線後,協助鉤槍手跟進砍殺。如果明軍人多,蒙古騎兵就會避免正面接觸,用騎兵優勢將明軍包圍後採用裹陣戰術。

    也就是蒙古騎兵以明軍為中心,在環繞機動的過程中進行騎射殺傷。但蒙古人因為箭重,所以騎射距離並不遠,一般在20~30步之間,最遠不會超過五十步,有效距離在40米左右。雖然距離很近,明朝步兵在這個情況下也動彈不得,一旦陣型鬆動就會給蒙古騎兵可趁之機,只能默默堅持,所以明軍邊兵逐漸用拒馬槍和戰車來代替長槍兵維持陣線。因此古人說百騎可裹萬眾,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明軍人少的話,蒙古騎兵就會直接憑藉兵力、騎兵的雙重優勢對明軍進行衝鋒,在衝鋒過程中鉤槍騎兵雙手持槍平舉,傾斜前刺或者單臂夾槍衝刺,刀騎兵手臂與刀成直線前指,刀與馬頭平行,弓騎兵左手持弓右手撒放,無往不勝。

    可這一次這些招數全使不上,面對這二個小土堡似乎在呼喚著,你來呀,我在這裡,有種你就過來呀。足足五千騎射打不下二座小堡,更別說去攻榆林主堡了,氣的韃靼兵呼哧呼哧直喘氣。

    到了此時,退兵好窩囊,內心不甘。繼續進攻損兵折將不說,耗下去對己不利,因為糧草告急快沒吃的了,昨晚的大火燒掉了一大半。到目前為止兵員損失了七百,其中戰死了三名臺吉,失去戰馬四百餘匹。剩下的臺吉商量後還是決定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