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 作品

第二百三十五章 成化年西北大 饑荒

    在裝備上,章子俊特別為其配了雙槍,一長一短二支燧火槍,一人雙馬,每三人為一組,又配給了一門小炮,這種小炮能打一里地遠,屬於四鎊炮,小型輕巧,炮口下有支架,很像迫擊炮,長度為五十公分,黃銅澆築跟內徑半公分厚度的精鐵管結合,炮彈為四鎊實心鉛鐵球,雖然威力有限,可要是一炮打在人身上或是擦碰到馬腳上,也能非死即殘。

    在這樣的一個災荒之年,季琮帶領的這支十人小隊出發了,沒有後勤,維一的後勤就是一人雙馬,騎乘一匹,另一匹用作後勤給養,除了兵器外就是彈藥、乾糧、羊皮水袋。任務很簡單,摸清烏梁素海周邊韃靼人的情況,烏梁素海就是神湖,距離神木不遠,目前已經被韃靼幾個部落佔領,成為了牧場,這裡水草豐滿,面積大湖水淺,水生動植物滋生,鳥類佴料豐富,又成為多種水鳥息緊殖的場所。每年春天后常有天鵝、大雁、野鴨、鷺等從遠處越冬地飛回產卵育雛,這個湖中魚類資源豐富,盛產鯉、鯽、草、鰱等數十種魚,其中黃河鯉,金翅紅鱗,肉脂豐,清香味美,尤為著名。可惜這些古人不太明白,自從被韃靼佔領後,只是放牧吃草擠奶。

    在這裡就要說明一下,此時的黃河河道走向,在明朝成化年時的黃河河道,可不是五百年後的模樣,所謂的烏梁素海就是此時黃河河道的一部分,先來說一說這裡的地理環境,這個湖屬於黃河故道殘留的河跡湖,在第三季中新世喜馬拉雅運動最劇烈的時期,大青山、狼山山麓產生大斷裂。最早的黃河就沿著狼山南麓斷裂帶滾滾東流。其時,黃河以狼山下的烏加河為主流,在流到西山咀附近,因受隆起的大青山餘脈之阻,就在現在的烏梁素海區急轉南流,形成一個大拐彎。以後由於風沙東侵以及狼山南側洪積沖積扇的不斷發展,直到1850年,烏加河被泥沙淤斷,從此黃河主流被迫改由目前的河床東流,結果就在烏梁素海區留下這個湖泊。可見烏梁素海的形成,至今不過130多年。

    可是在明朝成化年時,這裡黃河主流還沒有被淤斷,成了湖床面積巨大的水澤之地,所以成為了烏梁素海。章子俊就要在這裡建造一個巨大的糧食生產區,這裡的環境太好了,光照充足,水源充沛,是上好的農田,如果把“高產糧”在這裡大批種植的話,加上魚牧牛羊豬一起養殖,弄好了就能供應整個明朝百姓的口糧。

    可是這裡人煙稀少,沒有基礎設施,說穿了就是一片水草豐盈的蠻荒之地,那些侵入此地的蒙古韃靼人,只是當成了一個牧場水源,就是不開墾播種,章子俊也只是破口大罵幾聲,瑪德,真是捧著金飯碗要飯啊。

    在這裡可以說,不管種植什麼農作物,都可以獲得豐收,距離水源遠的可以種紅薯、土豆、玉米、高粱、小米、黃豆等,離水草近處,可以種水稻、大麥、小麥、油菜等品種,可謂是草原上的江南。可就是這樣一處世外桃源般的地方,距此地三百里外的黃河對面,卻鬧起了饑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