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 作品

第三百十二章 平安府代銀券(上)

 在古代一個局部地區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在這個地區商品產出及人口數量和購買力指數,這個道理在交通不暢的古代尤為突出。比如在一個跟外界閉塞的村落,一兩銀子的購買力不及一罈子米酒,因為生活在村子中的村民根本用不上銀子,都是自產自銷,而銷售的對象也只是侷限在自家村子裡面,久而久之只要用自家多餘的東西跟鄰家交換即可,最普遍的就是用牲畜換糧食,用糧食交換布匹,用布匹交換日常所需的柴米油鹽醋等,就這樣形成一個環閉。 

 這種生活方式在古代最為常見,最好的例子就是農民用收穫的黃豆去換豆腐吃,用雞蛋換油鹽醬醋,用自家織布換米麵,在這個交換過程中就不需要銅錢作為參照,雙方交換純屬自願。 

 目前平安鎮上所有廠礦作坊內部都有一種票據,章子俊稱作“代銀券”分為代銀一兩,代銀五錢,代銀二錢,代銀一錢,代銀五分,代銀二分,代銀一分,七個票面等級。由平安鎮大明科技學堂印書坊採用專門機器、油墨印製而成的鈔票,只限於在平安鎮各個工礦廠間工人福利流通,比如鍊鐵廠工人可用這樣的“代銀券”去幸福街十九號米糧店換取當價米麵。農具廠匠作工人手裡拿著剛發的“代銀券”去四季農場時代廣場八號商鋪換取羊肉等等,久而久之隨著發行的數量擴大,這樣的“代銀券”成了整個平安鎮上可流通的錢幣。因為這種小額的錢幣不管是隨帶還是使用都比碎銀銅錢方便許多,更重要的是平安府錢莊為其背書,可以把多餘的這種“代銀券”回收等價兌換成銅錢及銀子。使用這種“代銀券”在特定的幾個大型商鋪中還能買到“特價商品”,比如市面上的糖霜一兩白銀換半斤,而用“代銀券”能換回十五兩糖霜,還有各種的罐頭,仙人面,肉食,高度白酒,農具等等都要比用銀子便宜不少。這就使得“代銀券”非常堅挺,傻子才去平安府錢莊換回銀子。 

 楊一清已經在平安鎮待了一月,在市井中所看到的就是這樣的狀況,根本沒有人身揹著包裹使用銀子及銅錢,大批的外地商人來到平安鎮後,首先就是去平安府錢莊換取這種“代銀券”,在零售市場上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一個完美的計價環閉。 

 平安府錢莊可謂是一本萬利,用手中的小卡片換取到了真金白銀後,用作生產發展,把產出的東西供應市場,就這樣也形成了一個環閉。目前這種“代銀券”大有向外溢出,聽說有人拿著這種“代銀券”去了太原消費而不受,大罵太原府的,也有人在一些地方吃飯後要用“代銀券”而不得,結果鬧到當地官府衙門的事例。 

 楊一清翻看一張“代銀券”細看起來,跟寶鈔不太一樣,這是一張厚實的紙卡,一掌大小,四邊印有一圈精細祥雲紋,中間四個大字,代銀五分,,最看上面的文字是“此代銀券只用作平安府內部使用,用作府內福利交換商品的憑證,不能替代實際銀錢交易。”還有不同的雲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