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 作品
第三百三十四章 莫掌櫃的馬幫隊(七)
古代文人最喜歡就是給天下人劃分等級,“封禁之地”的由來就是等級之分才鬧將出來的,被封禁的地區為什麼慢慢地彙集了大量流民而最終成為了大明的毒瘤呢?這一切都要從明朝的戶籍制度說起。明朝將天下所有臣民按照職業(農、軍、匠、醫、灶、商等)分類編入戶籍(記錄戶籍的《黃冊》和登記耕地的《魚鱗冊》,是明朝最重要的檔案文件),而且是終身且世襲的。
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如果你被編入農戶,不光你這一輩子,包括你的子孫們(只要沒有絕嗣)都是農戶。別說換職業,就連搬家換個地方都不可能。從洪武年間開始,軍戶們因為生活太過於困苦就開始大量逃亡,此後各朝軍戶逃亡越演越烈,直到軍衛制度徹底崩壞。
就目前的平安鎮,逃亡前來的軍戶多達上千戶,人口六千餘多。
到了正統年間,由於吏治的腐敗,大量的自耕農因生活所迫變賣土地。雖然土地沒有了,但是相關的賦役卻還掛在他們身上。明朝普通農戶的賦役大頭不是糧賦而是徭役,徭役是按戶徵而不是按土地來徵。本來田地沒了一家吃飯都是問題,現在壯丁還得無償去出徭役那還不得全家餓死。於是逃亡就成了這些破產農民的必然選擇。
對於逃亡的軍戶、農戶來說(這類逃亡明朝叫“逃戶”),逃跑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活下去。這個時候荊襄地區就成了樂土,因為朝廷的封禁,荊襄地區有大量的無主沃土可供耕種,更重要的是這片地區沒有戶籍管理也沒有土地管理,不用繳稅服役。對於明朝的平民來說,陶淵明的世外桃源也不過如此。
但是朝廷是不能容忍的,首先擅入封禁地區要驅趕,其次逃戶的人必須抓捕回去,不然長此以往誰給朝廷當兵,誰向朝廷繳納賦役?面對官府的抓剿,這些流民要麼逃入深山躲避,要麼抱團對抗官府差役。部分流民抱團之後就不再只對抗抓捕,也開始搶劫荊襄周邊地區的大戶人家。荊襄地區由此慢慢變亂。
現在的大藤峽也是這樣而在發展壯大中,而當時的荊襄地區已經聚集了幾十萬流民,憲宗繼位時,地方官員已經沒有辦法清理了,紛紛上疏朝廷,請求朝廷儘快治理,遲則會導致民變。在成化元年三月,憲宗任命河南布政使王恕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撫治南陽、荊、襄三府流民。
當時王恕也不想用殺戮驅趕的方式,招撫主要方式就是發放口糧,然後逼迫流民返回原籍。這明顯沒有作用,因為流民回到原籍之後難以生存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解決,就算是回去也很快再次成為流民。
王恕剛接到任命,他的母親就去世了,於是王恕停職回家治喪兩個月(原本申請丁憂守制,被憲宗奪情),就是這兩個月荊襄的局勢再度惡化。地方官府並不願意招撫流民(受被劫掠的地方大戶的影響),將所有流民都視為“賊人”,一味地發兵捕“賊”,流民怎麼肯束手就擒?於是對抗和反叛之火越燒越烈。
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如果你被編入農戶,不光你這一輩子,包括你的子孫們(只要沒有絕嗣)都是農戶。別說換職業,就連搬家換個地方都不可能。從洪武年間開始,軍戶們因為生活太過於困苦就開始大量逃亡,此後各朝軍戶逃亡越演越烈,直到軍衛制度徹底崩壞。
就目前的平安鎮,逃亡前來的軍戶多達上千戶,人口六千餘多。
到了正統年間,由於吏治的腐敗,大量的自耕農因生活所迫變賣土地。雖然土地沒有了,但是相關的賦役卻還掛在他們身上。明朝普通農戶的賦役大頭不是糧賦而是徭役,徭役是按戶徵而不是按土地來徵。本來田地沒了一家吃飯都是問題,現在壯丁還得無償去出徭役那還不得全家餓死。於是逃亡就成了這些破產農民的必然選擇。
對於逃亡的軍戶、農戶來說(這類逃亡明朝叫“逃戶”),逃跑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活下去。這個時候荊襄地區就成了樂土,因為朝廷的封禁,荊襄地區有大量的無主沃土可供耕種,更重要的是這片地區沒有戶籍管理也沒有土地管理,不用繳稅服役。對於明朝的平民來說,陶淵明的世外桃源也不過如此。
但是朝廷是不能容忍的,首先擅入封禁地區要驅趕,其次逃戶的人必須抓捕回去,不然長此以往誰給朝廷當兵,誰向朝廷繳納賦役?面對官府的抓剿,這些流民要麼逃入深山躲避,要麼抱團對抗官府差役。部分流民抱團之後就不再只對抗抓捕,也開始搶劫荊襄周邊地區的大戶人家。荊襄地區由此慢慢變亂。
現在的大藤峽也是這樣而在發展壯大中,而當時的荊襄地區已經聚集了幾十萬流民,憲宗繼位時,地方官員已經沒有辦法清理了,紛紛上疏朝廷,請求朝廷儘快治理,遲則會導致民變。在成化元年三月,憲宗任命河南布政使王恕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撫治南陽、荊、襄三府流民。
當時王恕也不想用殺戮驅趕的方式,招撫主要方式就是發放口糧,然後逼迫流民返回原籍。這明顯沒有作用,因為流民回到原籍之後難以生存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解決,就算是回去也很快再次成為流民。
王恕剛接到任命,他的母親就去世了,於是王恕停職回家治喪兩個月(原本申請丁憂守制,被憲宗奪情),就是這兩個月荊襄的局勢再度惡化。地方官府並不願意招撫流民(受被劫掠的地方大戶的影響),將所有流民都視為“賊人”,一味地發兵捕“賊”,流民怎麼肯束手就擒?於是對抗和反叛之火越燒越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