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 作品

第三百七十七章 進兵東勝衛(下)

  東勝衛內遷不久,殘元軍隊立即渡河入河套,對陝北地區進行嚴重的威脅;陝北一失,中原各地將是馳騁的戰場和蒙古復興的希望。但由於殘元內部存在矛盾,本身實力也不足,因而雙方只是僵持著。直到洪武二十年,局勢出現轉機。同明軍對峙二十餘年的北元遼東地區的核心戰將,納哈出投降,明朝終於有放手一搏的機會,對北疆和西北邊疆的用兵再無後顧之憂。三個月後,藍玉為徵虜大將軍,奉命率軍北伐,連戰連勝,北元政權遭到前所未有的打擊。洪武五年被迫放棄的軍事據點,一個一個重新建立起,用以鞏固北部邊疆的國防力量。東勝衛自然也在恢復的計劃內,經過認真規劃和籌備,洪武二十六年二月,東勝衛築城置兵屯守復置,較之以前更加完善和強悍,將其納入大同防線。

  靖難戰爭登上皇位的燕王朱棣,便是從南京遷都到北京,東勝衛在此次鉅變中,被遷往腹裡地區,東勝衛內撤有隱患嗎?有,而且很大。但由於當時北元內部不團結,朱棣又多次主動出擊,因而東勝衛遷徙並未造成很大的影響,因為殘元已經自顧不暇、沒有力量對河套地區產生威脅。明朝因殘元覆滅,對河套平原的影響力今非昔比,不用把控原來東勝地區也能夠對河套地區進行強力統治。

  當時寧夏總兵何福憂心日後有遊牧民族強大搶奪河套,便上書朝廷恢復東勝衛地區的衛所,最好將原有的東勝衛調回,以加強河套地區的統治。朱棣直接否定,致使東勝衛再沒復置回去。

  東勝地區明朝不要,立即被蒙古部落佔據,在此建造城池,名妥妥城。東勝地區失去東勝衛的壞處和弊端立馬顯露出來,蒙古鐵騎直接從東勝衛故地長驅直入侵擾河套和明朝邊疆。永樂朝後,河套地區邊疆危機更甚。大臣們發出的復置東勝衛之聲此起彼伏,但最終還是沒有執行,終明一朝,東勝衛沒有再恢復。此後引發一系列的禍事,乃至明朝最終被後金女真滅亡,都與遷出東勝衛不再復置有關。xièwèn.com

  可見東勝衛的重要性,在章子俊看來,東勝衛在明軍中的歸屬為大同,就是一個錯誤,應該單獨建立一個防禦區,哪怕是孤城也不能放棄,現在好了,東勝衛距離大同很遠,距離榆林很近,可以從神木沿烏蘭木倫河修建鐵路到達東勝衛,加上東勝城西濱黃河,東接大同,南抵偏關,北連大山、榆楊等口,中有赤兒山,東西坦平二百餘里,其外連亙官山,實外寇出沒必經之地,若屯軍此城,則大同右衛、淨水坪、偏頭關、水泉堡四處營堡皆在其內,其內可以不勞戌守,非惟可以捍蔽太原,大同亦所以保障。延安綏德也。再加上這一條鐵路後,延安綏德就是大後方了。

  目前因沒有路,章子俊的幾萬人馬,拖拖踏踏,肩扛人拉花時二個月後,結集在東勝衛東南城外三十里的一道土樑上,東勝衛城牆為夯土而築,高9至12米,基寬14米,頂寬6.5米。城外北、東、南三面有寬約20米的護城河。護城河水來源於白渠水,白渠水流經托克托縣,經枳芨壕、董家營一帶,西注入沙陵湖。呈長方形,南北長2410米,東西寬1930米,周長8.6公里。四牆正中均設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