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 作品

第三百八十章 佔領東勝衛

  京城,鴻臚寺禮賓院,達延汗貢使阿噶爾思詔見鴻臚寺卿,要求明廷說明為何進兵妥妥城。

  自達延汗繼位之後,群雄環伺,虎視眈眈。他打算先與“政敵”亦思馬因太師緩和關係,連兵對明朝大同等地展開報復性的入侵,但最終未能實現。後面的數年,達延汗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安內”上面。在剷除亦思馬因的當年,即1483年(成化十九年)七月,他對於明朝襲擊威寧海子營地的行為,進行了報復。對於達延汗而言,這一仗可謂“出了一口惡氣”,給了明朝上下巨大的震動。即便過了十多年,明朝官員還在心有餘悸地議論道:“成化十九年,小王子復仇,大同官軍大遭摧衄。”

  自此之後,蒙古成規模地入犯明邊的頻次明顯增多,而明朝守軍也多有乘虛出邊“燒荒”、“趕馬”、“搗巢”行動,雙方你來我往,以牙還牙,冤冤相報。

  到了弘治年朱佑樘繼位後,雙方的關係帶來了機遇。自弘治五年(1492)以後,達延汗致力於解決蒙古內部的問題,與在甘涼邊外的乜克力部以及更遠的瓦剌等部展開爭奪。此後的幾年,達延汗既未朝貢,也很少犯邊,雙方進入了穩定的“和平期”。

  1495年(弘治九年)春,達延汗再次入貢明朝。不過令明朝始料未及的是,這蒙古方面“以賞薄生怨”,改變了此前的態度,不到一年進而開啟了連年大規模進犯明朝的帷幕。這一次控兵十萬,七萬南下兵鋒河套,三萬危大同,現在反過來質問大明,為何兵出東勝衛,實屬可笑。

  《大明科技報》刊登一枝花的文章《蒙古本是中華一族》文中說道:“中原和蒙古本是一家,韃靼作為我華夏一個民族,尊我大明為主,我大明朝有五十六個民族,就像是五十六朵花,子曰:“故聖人乃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非意之也。”而不是殺光、搶光、拿光的強盜行徑。中原和蒙古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住在一片土地上,本可以各自相安,不必動刀槍,百姓安定,生活幸福才是天下人所要追求的,不是為了殺戮,掠奪。故而在此疾呼,蒙古達延汗收起一人之野望,併入到中華一家中。”

  這篇檄文不像檄文,戰書不像戰書的文章,就是為這一次攻打東勝衛的辨文,咱們把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如果你們韃靼接下去再來侵擾大明,那就不要責怪下一輪進攻土默特部(包頭)。

  還有讓大家看到。對付北方韃靼也好、女真也罷這些民族都是我華夏一員,相互殺戮只會增加仇恨,那麼咱們因該先唱個高調,把大義抓在自己手裡,如果韃靼還行強盜行徑,那麼就別怪大明下死手了。

  這麼一片文章很幼稚,幼稚到令人捧腹,為什麼?因為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匈奴人多次騷擾北方才建起了長城起,中原對付北方遊牧民族入侵的辦法很有限,就說為了阻止匈奴的侵擾,中原王朝採取了不同的對策。和親和賂款,即通過娶匈奴公主為妻或者給匈奴送去財物來換取和平。但是這種方法並不有效,匈奴往往會趁機提高條件或者毀約再次進攻。有的王朝選擇了遠征和屯田,即通過派遣大軍進攻匈奴或者在邊境上開墾土地來增加實力。但是這種方法也有很大的風險和代價,遠征往往會遭到匈奴的反擊或者陷入困境,屯田往往會引起民眾的不滿和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