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 作品

第四百零六章 風起雲湧(五)

 想想這三十萬大軍每日的消耗吧,每一年韃靼犯邊,明軍只能依託屯堡據點,城堡等固守,運氣好沒被攻佔歡呼一陣,如果韃靼彙集萬人以上來劫掠,那麼像這一次被深入到了鹽池境內實屬正常,如若再不改變當前的邊策,將永無寧日。歷史上韃靼曾深入到了慶城,合水。造成了河套內千里無人區。當前韃靼糾兵,放棄了東勝衛,榆林,達拉特知道在河套內部駐守著一位平安伯的人,擁有大量的火器,不能擋。所以轉而在寧夏,大同左雲這二個方向擾邊劫掠,這才有了像新進官員王鏊,楊廷和這樣的一批大臣紛紛上疏御邊之策,所續內容只是對內部要求清吏治,重法律,舉乾綱等,沒有什麼實質的禦敵舉措。畢竟都是文臣,紙上談兵而已。

 章子俊主張的邊牆屯堡輪換制,得不到朝廷重視,卻被王鏊所重視,王鏊雖然對這位平安伯在邊境的所作所為很是鞭撻,說是平安伯要變成“西北王”矣,唯獨對這個輪換制很是熱衷,還有就是特別贊同《大明科技報》上刊登《蒙古本是中華一族》的文章,可是因為有太祖定下的衛所制不能否定,也不能輕易更改,其結果只能觀望了。

 弊端重重的衛所制就不說了,重點來說說章子俊的輪換制。很簡單,每五年輪換一次,也就是說,大同的兵將五年後全體調往東勝衛駐紮,相應著東勝衛的兵將駐守大同五年,而在屯堡方面,以百戶為單位,每三年在自屬轄區互換一次,這樣做也是為了有些將領在一個地方呆久了驕橫跋扈,勾結外敵,欺騙糧餉。這樣的主張就跟衛所制的區別實在是太大,因為衛所制唯一的好處是衛所兵屯墾農田,自給自足,戰時為兵,安時為農。

 當然了除了有幾處地方,屯墾不了,朝廷花錢發放軍餉養活著,比如當年的大寧都司,只因花費所巨,最後不得不撤府。

 輪換制就不一樣,朝廷要養活邊關的將士,就要額外拿出一筆軍費出來,這靡費從哪裡去找呢?章子俊又出了一個餿主意,邊關的將士軍餉除了現有的屯墾田地收入外,放開軍士家屬搞副業,保種植,養殖,經商等行業,一切能改善將士及其家屬生活條件為優,地方上給予赦免。

 因為是輪換制邊關的將士家屬,不得隨軍跟隨,就說在河套內,現在收復東勝衛後,守邊將士的家屬集中居住在妥妥城,達拉特,河曲,神木,榆林等地,每年可享受一月探親假期,直到十年的兵役滿期可歸。是的沒錯,章子俊定下的兵役是十年,十六週歲起至二十六止,對於特種的軍職可以延長至二十年後,發放軍人補貼迴歸地方擔任“要職”,再有就是高級將領可服役終生。

 提出這樣的軍隊輪換制是有底氣的,一般輪換的地方都在河套內,相隔不是很遙遠,榆林跟達拉特輪換,神木跟東勝衛輪換等等,可是在明朝這樣的背景下,遠出百里就是另一個天地矣,隨著鐵路,駛道及沿途的驛站建設聯通,交通已經變的不那麼崎嶇不可行,章子俊已經打通了榆林經東勝衛直線通達拉特的駛道,路線就是用了五百年後包茂高速段的走向,取榆林至東勝,東勝至包頭段,再也不用繞神木經河曲的路了,接下去就是鐵路線。軍隊輪換制也就水到渠成。將來必定要越過黃河在北岸雲內州(包頭)建立一個堅固堡壘,成為刺進韃靼腹地的一根刺,起到西至永寧,東至大同的鐵三角防禦態勢。守護著這鐵三角點的中心,往後就是東勝妥妥城了。其包頭的白雲鄂博礦區才是真正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