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兮娘 作品
第72章 第七十二章
“哦?是嗎?”陳羅烏故作驚訝:“可我畢竟不是糧商,你們怎麼不去找閻三萬?”
別說閻三萬了,省內各府糧商沆瀣一氣還不是聽了贛商會館的話?可陳羅烏跟他們裝傻,他們也沒法子。
“您是贛商會長,一呼百應,您一聲令下,別說閻三萬,就是四省三十八府的商人都得給您幾分薄面。我們兄弟幾個實在是官小、人微言輕,這趙白魚是我們頂頭上差,他想做什麼,我們除了聽令行事還能做什麼?可我們知恩圖報,平日多受贛商恩惠,到了關鍵時刻自然湧泉相報,趙白魚想對付糧商,就是對付洪州府乃至兩江的商人,那怎麼能行呢?沒了贛商,兩江不得亂套?無論是私情還是公職所在,我等來告訴您一聲,也是義不容辭的事。”
“哈哈哈……承蒙諸位大人的恩情,某不勝感激。”
陳羅烏一個眼色示意,便有人呈上來一個蓋著紅布的托盤,竇祖茂掀開紅布一角,瞧見裡頭都是白花花的銀子登時亮起眼睛。
“小事一樁,何足掛齒?陳會長實在客氣。”一邊說客氣,這幾個官吏倒是毫不客氣地收錢。竇祖茂面露為難:“雖說糧商是不滿趙白魚行事過激,但是糴糧貽誤……卻和我等脫不了干係。”
“竇大人說笑了,貽誤朝廷糴糧大事是趙白魚一人所為,跟你們何干?就是朝廷怪罪下來,也是拿負責此事的漕司使問罪,論不到小官小吏的頭上,再說這是兩江,不是天子腳下,如何結案定讞還不是提刑司說了算?”
而提刑司收了好處,自然能幫就幫。
有了這保證,竇祖茂等人立刻安心。
“陳會長為我等著想,我們也該投桃報李,一定不會讓底下的人打擾糧鋪生意――”
“別,別不去,你們就聽趙白魚的話。他是上差,你們合該聽令行事,該叫人喬裝打扮去糧鋪就叫人去,不用避諱。”
幾人面面相覷,摸不透陳羅烏心裡的算盤,但沒阻止他們辦差就是件好事,免得他們還得找理由應付趙白魚。
“如此,便多謝陳會長了。”
***
麻得庸被關在漕司衙門幾個月,沒人理睬,吃喝拉撒都在小小的房間裡,從一開始的破口大罵、威脅到求饒,再到現在的麻木,披頭散髮,渾身髒汙,憔悴不堪,發現門被打開了也只是動了動眼皮,還蹲坐在牆角面壁。
“麻得庸。”趙白魚開口。
麻得庸充耳不聞,直到趙白魚問:“想不想出去?”
“看來是不想出去。那算了,我們走吧。”
“放……放我出去,放我出去!”麻得庸驟然回神,飛撲過來,想抱住趙白魚的腿但撲空,抱到門檻時突然失聲痛哭:“我想出去……殿下,救救老奴。”
趙白魚蹲下來,“你家殿下早就放棄你了,兩百多萬兩白銀的走私大案全推到你頭上,你有十顆腦袋都不夠砍的。就算本官一時心軟放你出去,你家殿下恐怕也會懷疑你是不是私底下透露她的辛秘,用來將功補過,說不定抓你回去大刑伺候……昌平公主為人如何,想必你很瞭解。”
想起昌平那些折磨人的手段,麻得庸不禁打了個寒顫。
見他恐懼之色尤為明顯,趙白魚便繼續說:“所以你想不想將功贖罪?”
麻得庸眼睛一直在轉,好半晌才遲疑地說:“你剛才說如果我被放出去,殿下會懷疑我……”
趙白魚:“本官能擔保你平安無事。”
麻得庸吞了吞口水,思索半晌,猶豫不決,大概想的是他追隨昌平公主二十多年,從京都府到她被髮配兩江,一路追隨、一直忠心耿耿,幫忙操持兩江事宜,看在情分上,或許不會見死不救?
“田英卓死了。”
“什麼?”
“服毒自盡,舉家自焚,死無全屍。”
麻得庸渾身顫抖,駭然不已,自然猜到田英卓是被逼自盡,二品大員尚且是這般下場,何況他一個不到五品的通判?
趙白魚作勢要走:“看來你的確忠心,我便不強求,過幾日判決下來,也能結案定讞,你估計是秋後處斬吧。”
“等等――我說,我說!你想知道什麼――”麻得庸抓住趙白魚的衣襬,抬頭看去,見到那張俊秀溫和的面孔忽然語塞,遲疑地問:“你是誰?我是不是在哪裡見過你?”
“某姓趙,京都府裡一芝麻小官。”
麻得庸愕然失聲:“――是你?”他腦子一轉,更驚駭:“你是新任漕使趙白魚?”
趙白魚笑望著他。
麻得庸瞬間頹然,還能說什麼?
原來去年京都府一行就被人家盯上了。
技不如人,自當認輸。
“趙大人,您果然如同說書裡一般。”剛正不阿,謀略過人,卻不知他和昌平公主鬥到最後,誰輸誰贏?“你來找我,是要從我這裡找出殿下的罪狀?我提前告訴你一聲,我是經常替殿下看貨出貨,手裡卻沒任何審計賬簿,單憑我這張嘴也指認不了殿下,如果要我當人證,怕是竹籃打水。”
趙白魚:“我問你,當日京都府撞翻的官糧,你們是從兩浙買的?”
麻得庸:“也有兩江、廣東和福建的。”
趙白魚:“南方各省每年糴糧的數目都根據前一年糧食收成進行調整,你們去年從兩浙收了那麼多官糧,不怕今年交不上朝廷的糴糧歲額?”
麻得庸:“不瞞大人,周邊四省三十八府每年的糧食收成都會瞞報。”
瞞報實屬尋常,譬如之前的淮南漕使司馬驕通過匿田、藏田等手段貪汙稅收,實際也是瞞報糧食收成的情況之一。
“當時的兩百萬石官糧,有一半是從兩江的糧倉拿的,剩餘一點分別從周邊四省糧倉挪一些,再從兩浙挪了大約八十萬石的糧草。”
趙白魚突然厲聲呵斥:“你們敢碰糧倉?!”
糧倉何等重要,關乎天下民生,倘有不測,監守糧倉的人直接砍頭,少有上訴求情的機會。
“糧倉被挪用,沒人發現……哦,我倒是忘了,四省三十八府的官早就擰成一股繩了。不對,我赴任時,去看過糧倉,裡頭全是糧草――你撒謊?”
“不是,小的哪敢?”麻得庸小心翼翼地覷一眼趙白魚,小聲說道:“如果大人現在再去糧倉看,捅開麻袋就會發現裡面裝的不是當季好米。多數是陳米……兩江還算好的,其他窮點的地方,說不準是米糠。”
趙白魚倏地站起,負手看向庭院水缸旁邊的一棵雜草,灼灼日光驅不散官場腐敗,自古如是,並無新事。
麻得庸想起什麼似的,急忙補充:“不過兩浙的糧草並非官糧,是從糧商那兒買的。”
別說閻三萬了,省內各府糧商沆瀣一氣還不是聽了贛商會館的話?可陳羅烏跟他們裝傻,他們也沒法子。
“您是贛商會長,一呼百應,您一聲令下,別說閻三萬,就是四省三十八府的商人都得給您幾分薄面。我們兄弟幾個實在是官小、人微言輕,這趙白魚是我們頂頭上差,他想做什麼,我們除了聽令行事還能做什麼?可我們知恩圖報,平日多受贛商恩惠,到了關鍵時刻自然湧泉相報,趙白魚想對付糧商,就是對付洪州府乃至兩江的商人,那怎麼能行呢?沒了贛商,兩江不得亂套?無論是私情還是公職所在,我等來告訴您一聲,也是義不容辭的事。”
“哈哈哈……承蒙諸位大人的恩情,某不勝感激。”
陳羅烏一個眼色示意,便有人呈上來一個蓋著紅布的托盤,竇祖茂掀開紅布一角,瞧見裡頭都是白花花的銀子登時亮起眼睛。
“小事一樁,何足掛齒?陳會長實在客氣。”一邊說客氣,這幾個官吏倒是毫不客氣地收錢。竇祖茂面露為難:“雖說糧商是不滿趙白魚行事過激,但是糴糧貽誤……卻和我等脫不了干係。”
“竇大人說笑了,貽誤朝廷糴糧大事是趙白魚一人所為,跟你們何干?就是朝廷怪罪下來,也是拿負責此事的漕司使問罪,論不到小官小吏的頭上,再說這是兩江,不是天子腳下,如何結案定讞還不是提刑司說了算?”
而提刑司收了好處,自然能幫就幫。
有了這保證,竇祖茂等人立刻安心。
“陳會長為我等著想,我們也該投桃報李,一定不會讓底下的人打擾糧鋪生意――”
“別,別不去,你們就聽趙白魚的話。他是上差,你們合該聽令行事,該叫人喬裝打扮去糧鋪就叫人去,不用避諱。”
幾人面面相覷,摸不透陳羅烏心裡的算盤,但沒阻止他們辦差就是件好事,免得他們還得找理由應付趙白魚。
“如此,便多謝陳會長了。”
***
麻得庸被關在漕司衙門幾個月,沒人理睬,吃喝拉撒都在小小的房間裡,從一開始的破口大罵、威脅到求饒,再到現在的麻木,披頭散髮,渾身髒汙,憔悴不堪,發現門被打開了也只是動了動眼皮,還蹲坐在牆角面壁。
“麻得庸。”趙白魚開口。
麻得庸充耳不聞,直到趙白魚問:“想不想出去?”
“看來是不想出去。那算了,我們走吧。”
“放……放我出去,放我出去!”麻得庸驟然回神,飛撲過來,想抱住趙白魚的腿但撲空,抱到門檻時突然失聲痛哭:“我想出去……殿下,救救老奴。”
趙白魚蹲下來,“你家殿下早就放棄你了,兩百多萬兩白銀的走私大案全推到你頭上,你有十顆腦袋都不夠砍的。就算本官一時心軟放你出去,你家殿下恐怕也會懷疑你是不是私底下透露她的辛秘,用來將功補過,說不定抓你回去大刑伺候……昌平公主為人如何,想必你很瞭解。”
想起昌平那些折磨人的手段,麻得庸不禁打了個寒顫。
見他恐懼之色尤為明顯,趙白魚便繼續說:“所以你想不想將功贖罪?”
麻得庸眼睛一直在轉,好半晌才遲疑地說:“你剛才說如果我被放出去,殿下會懷疑我……”
趙白魚:“本官能擔保你平安無事。”
麻得庸吞了吞口水,思索半晌,猶豫不決,大概想的是他追隨昌平公主二十多年,從京都府到她被髮配兩江,一路追隨、一直忠心耿耿,幫忙操持兩江事宜,看在情分上,或許不會見死不救?
“田英卓死了。”
“什麼?”
“服毒自盡,舉家自焚,死無全屍。”
麻得庸渾身顫抖,駭然不已,自然猜到田英卓是被逼自盡,二品大員尚且是這般下場,何況他一個不到五品的通判?
趙白魚作勢要走:“看來你的確忠心,我便不強求,過幾日判決下來,也能結案定讞,你估計是秋後處斬吧。”
“等等――我說,我說!你想知道什麼――”麻得庸抓住趙白魚的衣襬,抬頭看去,見到那張俊秀溫和的面孔忽然語塞,遲疑地問:“你是誰?我是不是在哪裡見過你?”
“某姓趙,京都府裡一芝麻小官。”
麻得庸愕然失聲:“――是你?”他腦子一轉,更驚駭:“你是新任漕使趙白魚?”
趙白魚笑望著他。
麻得庸瞬間頹然,還能說什麼?
原來去年京都府一行就被人家盯上了。
技不如人,自當認輸。
“趙大人,您果然如同說書裡一般。”剛正不阿,謀略過人,卻不知他和昌平公主鬥到最後,誰輸誰贏?“你來找我,是要從我這裡找出殿下的罪狀?我提前告訴你一聲,我是經常替殿下看貨出貨,手裡卻沒任何審計賬簿,單憑我這張嘴也指認不了殿下,如果要我當人證,怕是竹籃打水。”
趙白魚:“我問你,當日京都府撞翻的官糧,你們是從兩浙買的?”
麻得庸:“也有兩江、廣東和福建的。”
趙白魚:“南方各省每年糴糧的數目都根據前一年糧食收成進行調整,你們去年從兩浙收了那麼多官糧,不怕今年交不上朝廷的糴糧歲額?”
麻得庸:“不瞞大人,周邊四省三十八府每年的糧食收成都會瞞報。”
瞞報實屬尋常,譬如之前的淮南漕使司馬驕通過匿田、藏田等手段貪汙稅收,實際也是瞞報糧食收成的情況之一。
“當時的兩百萬石官糧,有一半是從兩江的糧倉拿的,剩餘一點分別從周邊四省糧倉挪一些,再從兩浙挪了大約八十萬石的糧草。”
趙白魚突然厲聲呵斥:“你們敢碰糧倉?!”
糧倉何等重要,關乎天下民生,倘有不測,監守糧倉的人直接砍頭,少有上訴求情的機會。
“糧倉被挪用,沒人發現……哦,我倒是忘了,四省三十八府的官早就擰成一股繩了。不對,我赴任時,去看過糧倉,裡頭全是糧草――你撒謊?”
“不是,小的哪敢?”麻得庸小心翼翼地覷一眼趙白魚,小聲說道:“如果大人現在再去糧倉看,捅開麻袋就會發現裡面裝的不是當季好米。多數是陳米……兩江還算好的,其他窮點的地方,說不準是米糠。”
趙白魚倏地站起,負手看向庭院水缸旁邊的一棵雜草,灼灼日光驅不散官場腐敗,自古如是,並無新事。
麻得庸想起什麼似的,急忙補充:“不過兩浙的糧草並非官糧,是從糧商那兒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