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忽悠盛紘
李皓解釋道:“他是名正言順的指揮使,又有宮裡面的支持,就算我不幫他。
只要他願意花些時間,掌控住禁衛軍也只是遲早的事,如今我做個順水人情不是正好嘛。
而且楊文遠還在殿前司呢,原先是顧廷燁在宮中,所以才沒有讓他把注意力放到宮裡。
如今這個時候,就該到楊文遠發力了,禁衛軍的那些人,楊文遠也熟悉的很。
我就不信這麼個半路出家的,還能比楊文遠更得人心。”
聽到李皓的想法,張桂芬不免說道:“你這算盤打的可夠精明的,這事什麼都想用啊。”
對於張桂芬的調侃,李皓笑而不語,反正這事李皓也已經打定了主意,沒什麼好說的。
反而是靈堂裡的那一幕,讓李皓感覺奇怪,為什麼忠敬侯沒有告訴趙宗全實情。
忠敬侯到底在想什麼,他會是什麼樣的立場,這種種問題的答桉正困擾著李皓。
不過這事暫時還不急,在趙禎身體沒有進一步惡化之前,李皓都還有時間尋找答桉。
接下來,李皓遵守了與曾朝生的承諾,陪同他入宮走了一趟,親自幫他在禁衛軍中樹立了威信。
當然這一切都是在,李皓把楊文遠也給叫上的前提下完成的,不過李皓也有正當理由。
畢竟皇宮守衛是由禁衛軍和殿前司一同完成的,那曾朝生和楊文遠肯定會經常打交道,兩人相互熟悉也是應該的。
反正該做的事情李皓都已經做了,剩下的東西也不需要李皓細說,以楊文遠的腦子,自然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而忙完了宮裡的事,從兩淮的鹽場也傳來了喜訊。
曬鹽法經過了這麼長時間的整理總結,終於大致成型,可以大範圍的推廣了。
按照當地鹽工和鹽場官員的計算,雖然現有曬鹽法在產量上沒有指數級的增加,但因為節省了大量燃料和人力。
所以在製鹽成本上有了大幅度的降低,那當初設想的,在保證鹽稅總額的基礎上,適當降低官鹽價格也就有了可行性。
當然曬鹽法也只適用於沿海地帶,對於井鹽和解鹽的成本管控並沒有多大用處。
但即使是這樣,對於天下百姓也已經是一件大好事了。
於是李皓先將此事告知了陳昇之,畢竟他是三司使,這點尊敬還是要有的。
而陳昇之對此自然也是好生勉勵了一番,但也沒有太過在意。
畢竟鹽稅的事一直都是李皓直接向趙禎彙報,就算是有功勞,能落到他身上的也不多。
通知完了陳昇之,李皓便又是一封奏疏,直接呈報到趙禎那裡報喜,並提出繼續實施接下來的方案。
不過在真正實施之前,李皓其實還是想要再去一次兩淮,親眼到鹽場查看下情況。
甚至若是可以的話,針對如今的榷鹽制度,李皓也想在全國巡視一番,然後再進行鹽稅改革。
但趙禎的身體一直沒有好轉,李皓實在不敢在這個時候離京,免得在這期間發生了什麼事,自己沒有辦法及時應對。
畢竟在歷史上,趙禎也差不多就是在這段時間去世的。
雖然這個世界和歷史有所不同,但依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大概率這個軌跡不會有過多的變化。
而趙禎在收到李皓的奏疏之後,也確實挺高興的,即不會影響朝廷賦稅,又能給百姓減輕負擔。
這就是一件大好事,所以當即便同意在一定範圍內降低官鹽價格,並讓李皓出一份具體的計劃。
然後這份計劃就讓李皓犯難了,畢竟要讓計劃有可行性,光紙上談兵就不夠了。
還是得派人去一趟看看實際情況,然後才能有針對性的做出計劃來。
於是在李皓不能動身的情況下,李皓就想把盛紘給派出去。
畢竟在鹽鐵司裡面,就盛紘的鹽鐵使司副使的官階比較合適。
而且在官品上值得信任,雖然人是不太聰明,但至少不會因為錢財而被別人給拉攏去。
所以李皓這天便把盛紘給單獨找了過來,說道:“如今兩淮鹽場使用曬鹽法,成本大為降低。
官家知道之後,便有意降低官鹽價格,讓利於民,與民生息。”
盛紘聽了這話,熟練的附和道:“官家仁厚,愛民如子,此事等到百姓知道之後,必然能感受到皇恩浩蕩。”
李皓也是點點頭,贊同道:“是啊,官家確實是一心為了百姓考慮。
不過官鹽價格調整,說起來容易,可做起來就難了。
現如今只靠兩淮那邊的幾封書信,我們總不能隨意就定個價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