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上加狂 作品
第51章 第 51 章
但凡經常外出討生活的人, 風吹日曬,大都有臉頰曬傷,紅殷殷一片。
所以有這標記的, 大都不是什麼顯貴人家,多是務農,或者跑船子弟。
韓瑤本是嬌生慣養,自然肌膚嫩滑。可惜從梁州來的這一路上,雖然有馬車遮日,但是也略微有些曬傷了。
原本再過幾日就能消退了,而且她還塗粉遮掩了,本不太顯眼。
可是被方錦書這麼一點,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那有些起皮掛霜的臉頰上了。
那等風臊的豔紅,倒是有幾分村婦味道, 於是有那不矜持的,居然忍不住悶笑起來。
韓瑤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一直在梁州嬌養, 哪裡受得了這個?當時就面頰發燙, 有些說不出話來,臉頰顯得愈加紅了。
偏偏周圍不乏拍馬捧屁者, 也是看準了方二小姐看著北鎮王府的人不順眼,於是又是接二連三, 以著好言相勸的口吻, 品評著韓瑤不合京城事宜的穿著打扮。
言語嬉笑, 全然當小郡主是現成的靶子,逗樂解悶的引子了。
最後連方家大姐都聽不下去。
就在方二又不依不饒地刁難人時, 恆王妃不動聲色地咳嗽了一聲,轉而說起了六皇子為了彥縣水災, 開壇守齋,為百姓祈福的事情,才算是將眾人話題引到了別處。
可是魯國公府二小姐如此下臉子的場景,峻國公府的人如何看不出來?
韓瑤未來的婆婆峻國公夫人雖然面帶微笑,其實已經心內如野火燒灼了。
可恨公公當年自作主張,給老三定了這門依靠不上的親事。
這韓瑤還沒過門呢,就不招方家姐妹的喜歡。
將來一旦這二姐妹之一登上了後位,那峻國公府豈不是也要粘連著倒黴?
所以當有人再問起兩家何時完婚時,峻國公夫人當著韓瑤的面,清冷說道:“現在這世道不甚好,下面的百姓連年災荒,國公憂國憂民,還跟我說要將兒女的事情都往後推推,等世道好了再說。這幾日,我也要給北鎮王府寫信,商量著要不要推遲婚期。”
世道雖然不太平,可是韓瑤已經提前入了京,便是準備完婚之意。沒想到峻國公夫人竟然絲毫沒有跟北鎮王府商量,便當著眾人的面提出推遲婚期。
明眼人都知道,這就是峻國公夫人不甚滿意這姻緣,隱隱有悔婚的苗頭。
被一眾貴女當笑話品頭論足了半天的韓瑤這次再也忍不住了,強忍著奪眶而出的淚水,起身說自己身子有恙,提前告退了。
還沒等出駙馬府的大門,小郡主便已經以袖遮臉,痛哭失聲,待入了馬車時,已經哭得喘不過氣來。
奚嬤嬤在一旁也是上火著急,柔聲安慰著郡主,可是韓瑤卻恨恨道:“別說了,且讓我靜靜!”
等回了青魚巷子,她便下了馬車,甩開身後一眾丫鬟婆子,一個人跑回屋子裡,關上房門哭。”
總之,韓瑤郡主來京城後,正式參加的第一場盛宴,就這樣黯淡收場。
那日回去後,郡主在房裡哭了甚久,甚至連飯都沒吃。
晚上一起泡腳的時候,蘇落雲問韓臨風要不要過去看看小姑子。
韓臨風讓丫鬟擦了腳,又穿上便鞋,便讓人去將妹妹請到他的書房裡。
兄長來叫,韓瑤不能不去,不過她的嗓子也啞了,一時說不出話來,只能坐在椅子上抽噎。
一旁的奚嬤嬤便將宴會上發生的事情說給韓臨風聽。話裡話外的意思,又是將小郡主手的委屈算在了世子這門低配的婚姻上了。
若是當初他肯娶魯國公府的二姑娘,小郡主何至於被人如此奚落?
聽了奚嬤嬤這話,韓臨風倒是撩起眼深看了她一眼,不緊不慢道:“你現在不光是要做郡主的長輩,甚至連我和世子妃的事兒也都能管了。就然如此,奚嬤嬤要不要上一上韓家皇室家譜,徹底名正言順做了主子?”
奚嬤嬤原本是想借此提醒世子,有個這樣的世子妃,以後前路坎坷,帶累滿府。沒想到世子居然開口斥責起她來,自然是滿心不悅。
不過世子發火,她也只能跪下,依舊端著兩朝元老的架子,不卑不亢道:“老奴知道自己逾矩了,可是忠言逆耳,為了北鎮王府,就算拼死,也要直言勸諫。如今因為那世子妃,我們算是徹底得罪了魯國公府,連帶著峻國公府也不樂意。世子若是不想辦法讓方二小姐消氣,以後您和小郡主可怎麼在京城裡安度?”
韓臨風也是被嬤嬤這死諫老臣的架勢給氣樂了,他輕笑兩聲,開口問向韓瑤:“今日世子妃找人叫你過去,你緣何不過去?”
奚嬤嬤又搶著道:“是老奴阻了郡主,她當時正跟峻國公府的大兒媳婦說話呢。”
韓臨風靠在椅子上繼續對妹妹道:“你遠道而來,不知京城交際場合的進退。你嫂子本好意想提醒你跟她一起走,避開魯國公府的人。可是你身為府裡的主子,全然不能自己拿定主意,更不顧你嫂子的好意。既然決定留下了,你又受不得別人的言語奚落,失態離開,哪裡像個堂堂郡主?韓瑤,你覺得就算峻國公府不悔婚,你自己能在京城立穩腳跟嗎?”
韓瑤不由得抬起哭得紅腫的眼,抬頭看著哥哥。
聽了這麼氣人的事情,可哥哥依舊是寵辱不驚的樣子。她不由得想起父王懲戒少時頑皮的哥哥,那麼長的皮帶子抽在少年的身上,他的臉上也掛著這樣淡漠不動的表情……
韓瑤的心裡是很敬服自己的這位兄長的,她雖然在梁州短了些見識,卻不缺心眼。
如今在魯國公府這一遭,她也算是知道身邊的嬤嬤有多麼不識時務了。
自己聽個梁州老嫗的話,不光讓外人看了世子府姑嫂不和的笑話,更因為自己受了奚嬤嬤的攛掇,一味逢迎巴結峻國公府的人,失了北鎮王府郡主的矜持氣節。
所以兄長的話點到了這裡,她總算是止住了哭,嘶啞著嗓子道:“原也怪不到嫂嫂,是我不懂事,貪玩留下,自取其辱……能否勞煩兄長給父王寫信,陳明今日之事,不必等峻國公府悔婚,我們自己先解了婚約吧!”
這話一出,一旁的奚嬤嬤先驚了,她覺得小郡主太孩子氣,難道她不知王妃當年為了攀上這門親,花費了多大的氣力?
所以有這標記的, 大都不是什麼顯貴人家,多是務農,或者跑船子弟。
韓瑤本是嬌生慣養,自然肌膚嫩滑。可惜從梁州來的這一路上,雖然有馬車遮日,但是也略微有些曬傷了。
原本再過幾日就能消退了,而且她還塗粉遮掩了,本不太顯眼。
可是被方錦書這麼一點,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那有些起皮掛霜的臉頰上了。
那等風臊的豔紅,倒是有幾分村婦味道, 於是有那不矜持的,居然忍不住悶笑起來。
韓瑤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一直在梁州嬌養, 哪裡受得了這個?當時就面頰發燙, 有些說不出話來,臉頰顯得愈加紅了。
偏偏周圍不乏拍馬捧屁者, 也是看準了方二小姐看著北鎮王府的人不順眼,於是又是接二連三, 以著好言相勸的口吻, 品評著韓瑤不合京城事宜的穿著打扮。
言語嬉笑, 全然當小郡主是現成的靶子,逗樂解悶的引子了。
最後連方家大姐都聽不下去。
就在方二又不依不饒地刁難人時, 恆王妃不動聲色地咳嗽了一聲,轉而說起了六皇子為了彥縣水災, 開壇守齋,為百姓祈福的事情,才算是將眾人話題引到了別處。
可是魯國公府二小姐如此下臉子的場景,峻國公府的人如何看不出來?
韓瑤未來的婆婆峻國公夫人雖然面帶微笑,其實已經心內如野火燒灼了。
可恨公公當年自作主張,給老三定了這門依靠不上的親事。
這韓瑤還沒過門呢,就不招方家姐妹的喜歡。
將來一旦這二姐妹之一登上了後位,那峻國公府豈不是也要粘連著倒黴?
所以當有人再問起兩家何時完婚時,峻國公夫人當著韓瑤的面,清冷說道:“現在這世道不甚好,下面的百姓連年災荒,國公憂國憂民,還跟我說要將兒女的事情都往後推推,等世道好了再說。這幾日,我也要給北鎮王府寫信,商量著要不要推遲婚期。”
世道雖然不太平,可是韓瑤已經提前入了京,便是準備完婚之意。沒想到峻國公夫人竟然絲毫沒有跟北鎮王府商量,便當著眾人的面提出推遲婚期。
明眼人都知道,這就是峻國公夫人不甚滿意這姻緣,隱隱有悔婚的苗頭。
被一眾貴女當笑話品頭論足了半天的韓瑤這次再也忍不住了,強忍著奪眶而出的淚水,起身說自己身子有恙,提前告退了。
還沒等出駙馬府的大門,小郡主便已經以袖遮臉,痛哭失聲,待入了馬車時,已經哭得喘不過氣來。
奚嬤嬤在一旁也是上火著急,柔聲安慰著郡主,可是韓瑤卻恨恨道:“別說了,且讓我靜靜!”
等回了青魚巷子,她便下了馬車,甩開身後一眾丫鬟婆子,一個人跑回屋子裡,關上房門哭。”
總之,韓瑤郡主來京城後,正式參加的第一場盛宴,就這樣黯淡收場。
那日回去後,郡主在房裡哭了甚久,甚至連飯都沒吃。
晚上一起泡腳的時候,蘇落雲問韓臨風要不要過去看看小姑子。
韓臨風讓丫鬟擦了腳,又穿上便鞋,便讓人去將妹妹請到他的書房裡。
兄長來叫,韓瑤不能不去,不過她的嗓子也啞了,一時說不出話來,只能坐在椅子上抽噎。
一旁的奚嬤嬤便將宴會上發生的事情說給韓臨風聽。話裡話外的意思,又是將小郡主手的委屈算在了世子這門低配的婚姻上了。
若是當初他肯娶魯國公府的二姑娘,小郡主何至於被人如此奚落?
聽了奚嬤嬤這話,韓臨風倒是撩起眼深看了她一眼,不緊不慢道:“你現在不光是要做郡主的長輩,甚至連我和世子妃的事兒也都能管了。就然如此,奚嬤嬤要不要上一上韓家皇室家譜,徹底名正言順做了主子?”
奚嬤嬤原本是想借此提醒世子,有個這樣的世子妃,以後前路坎坷,帶累滿府。沒想到世子居然開口斥責起她來,自然是滿心不悅。
不過世子發火,她也只能跪下,依舊端著兩朝元老的架子,不卑不亢道:“老奴知道自己逾矩了,可是忠言逆耳,為了北鎮王府,就算拼死,也要直言勸諫。如今因為那世子妃,我們算是徹底得罪了魯國公府,連帶著峻國公府也不樂意。世子若是不想辦法讓方二小姐消氣,以後您和小郡主可怎麼在京城裡安度?”
韓臨風也是被嬤嬤這死諫老臣的架勢給氣樂了,他輕笑兩聲,開口問向韓瑤:“今日世子妃找人叫你過去,你緣何不過去?”
奚嬤嬤又搶著道:“是老奴阻了郡主,她當時正跟峻國公府的大兒媳婦說話呢。”
韓臨風靠在椅子上繼續對妹妹道:“你遠道而來,不知京城交際場合的進退。你嫂子本好意想提醒你跟她一起走,避開魯國公府的人。可是你身為府裡的主子,全然不能自己拿定主意,更不顧你嫂子的好意。既然決定留下了,你又受不得別人的言語奚落,失態離開,哪裡像個堂堂郡主?韓瑤,你覺得就算峻國公府不悔婚,你自己能在京城立穩腳跟嗎?”
韓瑤不由得抬起哭得紅腫的眼,抬頭看著哥哥。
聽了這麼氣人的事情,可哥哥依舊是寵辱不驚的樣子。她不由得想起父王懲戒少時頑皮的哥哥,那麼長的皮帶子抽在少年的身上,他的臉上也掛著這樣淡漠不動的表情……
韓瑤的心裡是很敬服自己的這位兄長的,她雖然在梁州短了些見識,卻不缺心眼。
如今在魯國公府這一遭,她也算是知道身邊的嬤嬤有多麼不識時務了。
自己聽個梁州老嫗的話,不光讓外人看了世子府姑嫂不和的笑話,更因為自己受了奚嬤嬤的攛掇,一味逢迎巴結峻國公府的人,失了北鎮王府郡主的矜持氣節。
所以兄長的話點到了這裡,她總算是止住了哭,嘶啞著嗓子道:“原也怪不到嫂嫂,是我不懂事,貪玩留下,自取其辱……能否勞煩兄長給父王寫信,陳明今日之事,不必等峻國公府悔婚,我們自己先解了婚約吧!”
這話一出,一旁的奚嬤嬤先驚了,她覺得小郡主太孩子氣,難道她不知王妃當年為了攀上這門親,花費了多大的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