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上加狂 作品
第92章 第 92 章
能讓這麼多的兵卒在敵人靠近時一動不動,平日裡就必須有過硬的訓練,才能熬煉出這一批軍紀嚴明的鐵甲戰士。
這一仗,讓趙棟心服口服。
等趙將軍再見到韓臨風時,目光灼灼,上下不斷打量,彷彿好色之徒剛發現了絕世傾城的佳人,怎麼看都看不夠……
不過等韓臨風表明來意的時候,趙棟卻再次蹙起眉頭。
因為韓臨風這次說的卻是要為曹盛正名,要朝廷歸降招安的事宜。
韓臨風心知趙棟為人,不是搬弄口舌權術之輩,所以也跟他開誠佈公道:“曹盛在民間久負盛名,他掌管義軍時,只一心收復故土,未曾動過百姓一分一毫。至今民間仁人義士提起曹盛,也是讚不絕口。然而現在裘賊竊取義軍,不斷對大魏攻城掠地。雖然野豬嶺一戰,我僥倖大獲全勝,挫了叛軍的銳氣,但是若不能一鼓作氣收復所有失地,一旦鐵弗人趁虛來襲,接下來的戰局便有些不受控了。”
趙棟沉吟道:“這跟招安又有何關係?就如你所言,曹盛已經在義軍中失勢,就算我肯應下,朝廷也未必能應。”
韓臨風穩穩道:“他若一人歸降,朝廷必定不肯應,可他若能帶動義軍一同歸降,這份量不就夠了嗎?曹盛在義軍中積攢的威望遠超你我想象,若是能利用好了,便可早些止住這場內亂……如今眼看就要到了春季,牛羊也要放牧遊蕩了,將軍覺得那貪婪成性的鐵弗人會不會蠢蠢欲動,想要在大魏的內亂裡分一杯羹呢?”
這話一下子觸動了趙棟的心坎,他一直都是堅定的主戰派。每每夜裡夢醒,也是眼望地圖上失去幾十年的故土喟然長嘆。
現在,趙棟好不容易重掌兵權來到了前線,若是隻是用來殺一殺反賊,有何意思?
現在裘振率領的義軍雖然潰逃,但是他們的地盤甚廣,一旦休整下來,再進行對峙,還是要花費些時間。
若是能徹底收復義軍,便意味著也收復了義軍佔領下來的將近十州。若是再一鼓作氣向北推進,收復餘下的十州指日可待!
纏繞在大魏子民心中幾十年的噩夢,便可以一朝破散了……
這麼一想,趙棟的心也忍不住悸動。
不過,他想了想道:“那義軍如今的首領可是裘振,你怎麼有把握他們會接納曹盛,更會聽從曹盛的號召歸附朝廷呢?”
韓臨風笑了笑,揮手讓身後的慶陽遞過來一個木匣子,然後示意給趙棟看:“上將軍請看,此人為誰?”
趙棟定睛一看,只見一顆用石灰包裹的人頭,赫然正躺在其中。
趙棟曾在城牆上遠遠看過裘振,只是那時的男人相貌甚是英俊,為何這顆人頭的臉上卻有數道劍痕?
不過看那眉眼的確無誤,再找來軍中老將辨認,也確鑿是裘振本人無益。
趙棟確定之後,不由得大喜過望,急問韓臨風這是從何而來。
韓臨風沉默了一下,道:“這是曹盛之女臥薪嚐膽,潛伏在裘賊身邊,趁著他負傷之際,砍下人頭獻呈給將軍的投名狀。”
有了這個投名狀,足以證明曹盛與裘振之流並非同流合汙。而裘振冒犯朝廷的種種惡行,也可以跟義軍做個切割。
趙棟滿意地點了點頭,覺得有了這顆人頭,再跟朝廷進言,細談招安義軍共同對抗鐵弗人的事情總算有個眉目了。
可就在這時,一封八百里加急的文書送到了趙棟的營帳裡來。
趙棟展開文書之後,眉眼愈加嚴峻,看到最後,他抬頭慢慢道:“你提議的事情……還是莫要再提了,恐怕眼下,你還有一場麻煩的官司……”
原來跟著八百里加急文書而來的,還有陛下特命的督營巡使,就是從惠城調配而來的幾位官員,重點查詢遷西糧草營的那一大批來路不明的金銀。
這次朝中來者不善,聽聞那那些督營巡使已經先到北鎮王府,詢問了王爺和家眷的供詞。
而趙棟這邊,這會才得了信兒。他以前不會相信這些話,可是現在……他覺得韓臨風與曹盛可能真的私交匪淺,若是朝廷追究起來,韓臨風的麻煩不小。
若是以前,趙棟對此無感,可是現在他才發現韓臨風是個絕頂帥才,卻要捲入這種狗屁倒灶的事情裡,這也讓趙棟生出了一股憤懣無力之感,甚至有些惱這韓臨風不拘小節,被人抓了這等把柄。
韓臨風也接過文書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然後說道:“既然巡使們先去了王府,我自當也要回遷西糧草營接受詢問……至於我方才之言,還請我容後與上將軍再議。”
說完,他便與趙棟告辭,一路快馬加鞭趕往梁州。
再說梁州這邊,果然來了大批惠州的官員,分成兩路徹查北鎮世子私下通敵之事。
一路去了遷西糧草營查抄銀兩物冊,而其中兩個主理巡使則來到了王府,先找王爺問話。
當一隊人馬封住了王府大門,然後兩位巡使手握聖旨表明自己是奉旨查案的時候,整個王府都有些震動了。
一病不起的宗王妃被嚇得再次冒了冷汗,只急著叫落雲帶著侍女丫鬟打聽前廳的動靜。
北鎮王恭聽了聖旨以後,心裡也是咯噔一下,不過表面卻不動聲色,只是表示韓臨風從來不曾從遷西糧草營往家裡運過什麼金銀,他並不太瞭解其中的詳情,兩位巡使若有疑問,還請等世子回來,再細細盤問。
主理此事的一個巡使名喚王瑁,乃長溪王家的本家,據說同王昀將軍是堂兄弟。
而另一位巡使則叫孟興學,並非世家子弟,是寒門清流的出身。
王瑁一聽王爺推說不知情,也不惱火,只面帶三分笑,有意提點道:“王爺,你應該知道陛下對這北地反賊的深惡痛絕,若是世子不懂事,受了賊人妖言蠱惑,總歸是先講出來,這樣一來,我與孟巡使也好斟酌著辦事,給王府留一份體面不是?”
北鎮王臉上帶著不解疑惑道:“敢問兩位巡使,究竟是從何處傳來的風頭,說我兒與反賊有瓜葛?”
孟興學剛要說話,又被王瑁不緊不慢打斷:“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有人將世子的事情已經寫成信告知官府了。我等在惠城負責督軍巡營,也不敢隱瞞不報,這就呈給了陛下……聽說那叛軍成車的金銀都運到了遷西糧草營,現在我的人已經在遷西糧草營裡開始清點了。剛才還有人來報,說是錢銀的數目太多,一時點數不過來呢……王爺,您該不會說,是世子將王府的錢銀都搬去了吧?”
這一仗,讓趙棟心服口服。
等趙將軍再見到韓臨風時,目光灼灼,上下不斷打量,彷彿好色之徒剛發現了絕世傾城的佳人,怎麼看都看不夠……
不過等韓臨風表明來意的時候,趙棟卻再次蹙起眉頭。
因為韓臨風這次說的卻是要為曹盛正名,要朝廷歸降招安的事宜。
韓臨風心知趙棟為人,不是搬弄口舌權術之輩,所以也跟他開誠佈公道:“曹盛在民間久負盛名,他掌管義軍時,只一心收復故土,未曾動過百姓一分一毫。至今民間仁人義士提起曹盛,也是讚不絕口。然而現在裘賊竊取義軍,不斷對大魏攻城掠地。雖然野豬嶺一戰,我僥倖大獲全勝,挫了叛軍的銳氣,但是若不能一鼓作氣收復所有失地,一旦鐵弗人趁虛來襲,接下來的戰局便有些不受控了。”
趙棟沉吟道:“這跟招安又有何關係?就如你所言,曹盛已經在義軍中失勢,就算我肯應下,朝廷也未必能應。”
韓臨風穩穩道:“他若一人歸降,朝廷必定不肯應,可他若能帶動義軍一同歸降,這份量不就夠了嗎?曹盛在義軍中積攢的威望遠超你我想象,若是能利用好了,便可早些止住這場內亂……如今眼看就要到了春季,牛羊也要放牧遊蕩了,將軍覺得那貪婪成性的鐵弗人會不會蠢蠢欲動,想要在大魏的內亂裡分一杯羹呢?”
這話一下子觸動了趙棟的心坎,他一直都是堅定的主戰派。每每夜裡夢醒,也是眼望地圖上失去幾十年的故土喟然長嘆。
現在,趙棟好不容易重掌兵權來到了前線,若是隻是用來殺一殺反賊,有何意思?
現在裘振率領的義軍雖然潰逃,但是他們的地盤甚廣,一旦休整下來,再進行對峙,還是要花費些時間。
若是能徹底收復義軍,便意味著也收復了義軍佔領下來的將近十州。若是再一鼓作氣向北推進,收復餘下的十州指日可待!
纏繞在大魏子民心中幾十年的噩夢,便可以一朝破散了……
這麼一想,趙棟的心也忍不住悸動。
不過,他想了想道:“那義軍如今的首領可是裘振,你怎麼有把握他們會接納曹盛,更會聽從曹盛的號召歸附朝廷呢?”
韓臨風笑了笑,揮手讓身後的慶陽遞過來一個木匣子,然後示意給趙棟看:“上將軍請看,此人為誰?”
趙棟定睛一看,只見一顆用石灰包裹的人頭,赫然正躺在其中。
趙棟曾在城牆上遠遠看過裘振,只是那時的男人相貌甚是英俊,為何這顆人頭的臉上卻有數道劍痕?
不過看那眉眼的確無誤,再找來軍中老將辨認,也確鑿是裘振本人無益。
趙棟確定之後,不由得大喜過望,急問韓臨風這是從何而來。
韓臨風沉默了一下,道:“這是曹盛之女臥薪嚐膽,潛伏在裘賊身邊,趁著他負傷之際,砍下人頭獻呈給將軍的投名狀。”
有了這個投名狀,足以證明曹盛與裘振之流並非同流合汙。而裘振冒犯朝廷的種種惡行,也可以跟義軍做個切割。
趙棟滿意地點了點頭,覺得有了這顆人頭,再跟朝廷進言,細談招安義軍共同對抗鐵弗人的事情總算有個眉目了。
可就在這時,一封八百里加急的文書送到了趙棟的營帳裡來。
趙棟展開文書之後,眉眼愈加嚴峻,看到最後,他抬頭慢慢道:“你提議的事情……還是莫要再提了,恐怕眼下,你還有一場麻煩的官司……”
原來跟著八百里加急文書而來的,還有陛下特命的督營巡使,就是從惠城調配而來的幾位官員,重點查詢遷西糧草營的那一大批來路不明的金銀。
這次朝中來者不善,聽聞那那些督營巡使已經先到北鎮王府,詢問了王爺和家眷的供詞。
而趙棟這邊,這會才得了信兒。他以前不會相信這些話,可是現在……他覺得韓臨風與曹盛可能真的私交匪淺,若是朝廷追究起來,韓臨風的麻煩不小。
若是以前,趙棟對此無感,可是現在他才發現韓臨風是個絕頂帥才,卻要捲入這種狗屁倒灶的事情裡,這也讓趙棟生出了一股憤懣無力之感,甚至有些惱這韓臨風不拘小節,被人抓了這等把柄。
韓臨風也接過文書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然後說道:“既然巡使們先去了王府,我自當也要回遷西糧草營接受詢問……至於我方才之言,還請我容後與上將軍再議。”
說完,他便與趙棟告辭,一路快馬加鞭趕往梁州。
再說梁州這邊,果然來了大批惠州的官員,分成兩路徹查北鎮世子私下通敵之事。
一路去了遷西糧草營查抄銀兩物冊,而其中兩個主理巡使則來到了王府,先找王爺問話。
當一隊人馬封住了王府大門,然後兩位巡使手握聖旨表明自己是奉旨查案的時候,整個王府都有些震動了。
一病不起的宗王妃被嚇得再次冒了冷汗,只急著叫落雲帶著侍女丫鬟打聽前廳的動靜。
北鎮王恭聽了聖旨以後,心裡也是咯噔一下,不過表面卻不動聲色,只是表示韓臨風從來不曾從遷西糧草營往家裡運過什麼金銀,他並不太瞭解其中的詳情,兩位巡使若有疑問,還請等世子回來,再細細盤問。
主理此事的一個巡使名喚王瑁,乃長溪王家的本家,據說同王昀將軍是堂兄弟。
而另一位巡使則叫孟興學,並非世家子弟,是寒門清流的出身。
王瑁一聽王爺推說不知情,也不惱火,只面帶三分笑,有意提點道:“王爺,你應該知道陛下對這北地反賊的深惡痛絕,若是世子不懂事,受了賊人妖言蠱惑,總歸是先講出來,這樣一來,我與孟巡使也好斟酌著辦事,給王府留一份體面不是?”
北鎮王臉上帶著不解疑惑道:“敢問兩位巡使,究竟是從何處傳來的風頭,說我兒與反賊有瓜葛?”
孟興學剛要說話,又被王瑁不緊不慢打斷:“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有人將世子的事情已經寫成信告知官府了。我等在惠城負責督軍巡營,也不敢隱瞞不報,這就呈給了陛下……聽說那叛軍成車的金銀都運到了遷西糧草營,現在我的人已經在遷西糧草營裡開始清點了。剛才還有人來報,說是錢銀的數目太多,一時點數不過來呢……王爺,您該不會說,是世子將王府的錢銀都搬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