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上加狂 作品

第95章 第 95 章

    韓瑤有些不好意思地搶過了嫂子手裡的被子:“我知道嫂子你疼我,這原也沒你什麼事情,若是你不管,只怕母親上來擰勁兒,還要跟峻國公府掰扯,到時候我的臉可就丟光了,倒像是死賴著他們家……嫂子,你眼睛剛好,這些還是交給我弄吧!”

    說完,她戴好了頂針,開始一針一線認真縫補起來。

    落雲笑看著小姑子,伸手替她掖好鬢角的碎髮。如今落雲能看得見了,發現韓瑤長得很漂亮。

    她五官隨了母親宗王妃,可見王妃年輕時也應該是個美人。

    只可惜現在宗王妃雖然精於保養,可到底人到中年,加上與王爺的感情並不順遂,眉宇間也自添了幾抹愁容。

    其實北鎮王就是個順毛的驢子,若是宗王妃少說幾句嗆人的話,這對中年夫妻能少爭吵許多。

    從他肯主動給岳父拿錢,就能看出是個有擔當的。

    可惜王妃從嫁入王府那天,就覺得王爺沒讓她過上好日子,積怨日漸增多。恰在這時,韓臨風的親母出現。

    據說那是個言語溫柔,善解人意的美人,倒是一下子寬慰了王爺的心。而這美妾又成了王妃心頭拔不下來的刺……

    後來美妾雖然病死,但是那根刺留下的傷疤已經去除不掉。王妃似乎覺得不暗諷夫君幾句,都沒法張嘴說話。

    落雲其實也想勸婆婆幾句,可是陳年宿積,難以消解,這夫妻二人,大約一輩子就這樣糊塗過下去了。

    再說宗家的那場官司,最後是北鎮王跟著宗瑾年親自前往了泰州一趟,說服了岳丈大人看清自己的處境,親自寫了請罰的奏摺,外加當初貪墨的軍資五倍錢額,一併呈遞給了陛下。

    韓臨風當年設賭局,可沒少賠給宮裡太監銀兩,所以這次北鎮王就算往上遞銀子疏通,有了兒子之前趟的路子,也算有熟悉靠譜的門路。

    所以皇帝身邊的太監都得了豐厚油水,也願意適時疏通一下。

    加之宗慶上呈的緣由是屬下貪墨,他疏於管束監督,所以自請其罪也算說得過去。

    現在陛下缺銀子缺得厲害,這等自願傾家蕩產主動認錯的官員,當真是極好的!

    再多來幾個,國庫就充盈了。陛下自覺“金銀赦”初見成效,倒也不能打消官員認錯的積極性。

    於是魏惠帝下旨申斥了一通,順便收了宗慶的的官印,這本該掉頭的死罪,居然就這麼輕拿輕放,利落結案了。

    再說竣國公府那邊,之所以出此下策,也是跟六皇子前一陣子徹查北鎮王府與反賊勾結的案子有關。

    當時,聽聞韓臨風要出事的時候,峻國公夫人就一直心急,惱恨國公重名節好而子,不肯主動解除逝去公公定下的婚約。

    那幾日,國公夫人光是嘴角都爛了兩次。

    後來那勾結叛黨的案子雖然證明是誤會一場,沒了下文,可是國公夫人愈加後悔三兒子的這門婚事。

    於是她偷偷找來府裡的二爺商量,這才設下了圈套,藉著宗慶落罪想要拿捏宗王妃,讓北鎮王府識相,趕緊自己將退婚的帖子送來。

    現在北鎮王府有求於己,自然要懂事些,退婚的理由大抵就是韓瑤生病不利姻緣一類的。

    這樣,峻國公的而子也算保住了,糟心的婚事也可以退了。

    可萬萬沒想到,左等右等,等來的卻是宗慶自己向陛下認罪領罰,同時還懇請陛下徹底清查運送軍資的人擅自更改運貨路線的事情。

    最後這事鬧來鬧去,差點牽扯出了竣國公府的二爺,幸好他推出了兩個門生出來擋了擋,這才堪堪脫身。

    因為宗慶已經過了明堂,這事兒查起來一點也不揹人,整個兵部都鬧得沸沸揚揚,害得二爺又花了不少關係才按壓下來。

    等北鎮王府拿出要求退婚的帖子時,恰好就是這個節骨眼。

    而且遞出退婚帖子時,是韓臨風託了京城的大儒李歸田大人為證,親自送去的。

    北鎮王寫退婚帖子時,絲毫沒跟峻國公府講什麼情而,只是硬邦邦地陳述峻國公府的三公子前程遠大,韓家小女自知不配俊才,道不同不相為謀,願三公子早日另尋歡喜,結下金玉良緣。

    結合著當前的官司,這就是將竣國公府的小心思擺在了明而上,誰也別給誰做臉了。

    峻國公爺之前並不知這事兒的來龍去脈。也是後來鬧大了,家裡老二才說給他聽,他才知道是自己的夫人揹著自己搞了這麼一出。

    當時峻國公聽了弟弟的話,氣得直翻眼睛,覺得這事兒辦得太下作,透著婦人的短視!

    他何嘗不知這婚事不配?可是既然先父應允了,他們再反悔就是不孝。

    所以只能一再拖延婚期,等著北鎮王府心疼女兒蹉跎了年華,主動退婚。

    可是用陷害人這等下作法子逼著人退婚,他這一世如白紙般珍惜的清名,全叫個婦人給毀了!

    不過不管怎麼樣,總算解了一件煩心的婚事。眼看著九皇子一天比一天得勢,那方錦書勢必要成為一國之後。

    依著方錦書對北鎮世子不可言說的桃花爛賬,自己能跟北鎮王府甩開關係,也算是可喜可賀了。

    峻國公府本以為,那私改軍資路線的案子已經壓了下來,也就水過無痕了。

    可是沒想到這退婚的隱情,不知道怎麼,在京城的各個府宅裡不脛而走。

    許多夫人湊在一起茶宴時,都在背後議論峻國公夫人,說她的心思實在太深沉!

    這結親退親的多了去了,若不滿意,隨便找個緣由直接退了便是,哪有這般故意坑害人的?

    居然千方百計地給人家王妃的父親栽贓罪名,害得人家辭官,還傾家蕩產的賠錢。

    若跟這樣的人結親家,關係要好的時候還無所謂,若是哪天不小心把峻國公一家子得罪了,真是自己死了都不知緣由。

    峻國公夫人起初也沒注意那些夫人們背後的竊竊私語。待傳聞從要好的夫人那入了她的耳朵裡,已經傳得不堪入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