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上加狂 作品

第99章 第 99 章

    趙歸北可不覺得惠城有什麼好。母親搬去了惠城,豈不是他以後再來探望母親的時候,就看不到……看不到……

    趙歸北默默想了一會,突然發現自己竟然擔心再沒法常見到韓瑤小郡主了。

    他一時又在想,那以後該如何常見到她……想著想著,曬成古銅色的臉竟然要開始有些發燙了。

    “母親,我聽說宗王妃要給韓郡主說親……不知說上了沒有?”

    聽了這話,漁陽公主有些詫異地瞟了一眼兒子:歸北這孩子可不是京城裡那些混跡後宅子的紈絝子弟。他跟他父親一樣,可不會關心婚喪嫁娶一類的。

    怎麼歸北今日突然沒頭沒尾問起了韓瑤的婚事?

    聽他這麼一提,漁陽公主一下子想起了有幾次,她看到兒子和韓瑤在花園裡有說有笑的情形。而且兒子每次來,似乎都會給韓瑤帶東西。給別人的都是食盒子,糕餅,唯有韓瑤是簪花首飾一類……

    若是以前,只要兒子喜歡,公主樂見其成。

    雖然這北鎮王府落魄了些,但只要姑娘是好的,也可以考慮。

    可是現在,漁陽公主心裡起了齟齬,只想離北鎮王府遠遠的,如何肯讓兒子跟北鎮王府結親?

    所以沒等兒子繼續往下說,漁陽公主便垂眸冷淡道:“人家小郡主心氣高,王妃說一定要找個知書達理才高八斗的讀書子弟,而且樣貌不能太粗魯了,須得文弱些才好。”

    聽母親這麼一說,趙歸北呆愣了半晌:原來她喜歡那樣的……

    而漁陽公主看著兒子悵然若失,一下子萎靡了精神樣子,也是覺得有些不舒服。

    這孩子從小到大,她都是可著他心意來的。

    這次明明知道他心裡想的什麼,可是她卻違心不能滿足,其實也有些不好受。

    不過小孩子心性,都是過幾日就好了。她可沒看出那個韓瑤有什麼出奇之處,滿京城比她好的姑娘可多得去了!

    如此想想,漁陽漸漸安心,只帶著僕役和東西,如捲風來襲一般,匆匆而去。

    落雲對於漁陽公主的疏遠,倒是平靜處之。

    畢竟心裡若有了芥蒂,的確很難平和相處,倒不如彼此敬而遠之。

    落雲知道,她們之間忘年友誼的障礙可不光是小小的薰香。趙棟將軍大約不知,他急於剿滅的鐵而軍首領正是他賞識的晚輩韓臨風。

    如今她與漁陽公主決裂,倒也不錯,免得日日相對,卻要虛以委蛇,不斷欺騙。

    所以每當宗王妃暗示她若得罪了漁陽公主,趕緊想辦法去惠城賠罪的時候,落雲不急不慢地將話題給岔開了。

    爺們在外而的事情,她插不上嘴,不過家裡的事情總要管顧好。

    她現在最擔心的是小姑子的婚事。

    朝中有意與鐵弗聯姻,要在宗室女裡挑選適婚的女子。韓瑤剛剛被退婚,年齡又相當,不能不防。

    她跟宗王妃說時,王妃卻覺得她有些杞人憂天。京城裡的宗室女那麼多,陛下哪裡會想到涼州這邊來?

    再說一時半刻,上哪裡找那麼相當的女婿?

    自從被峻國公府設計退婚後,這宗王妃的心裡一直憋著一股氣,立誓要給女兒找個好的,讓那竣國公府的看看,自己的女兒不是沒人要!

    所以落雲雖然提醒,王妃半點沒有往心裡去。

    現在她訓斥落雲得罪了公主,就聽落雲提起韓瑤的婚事。王妃覺得落雲就是要故意岔開話題,所以冷冷道:“你現在可真是掌家了,我這個當婆婆的話,你是半點都聽不進去!那漁陽公主可是陛下最愛寵的女兒,你大大得罪了她,可有沒有想以後會怎麼樣?可別到時候拖累我們全家跟你一起吃排頭!”

    落雲卻只是微微一笑,敷衍道:“母親說得是,過些日子,我就去探望公主,再跟她賠不是……”

    看兒媳婦還算受教,宗王妃總算不再嘟囔兒媳婦了。

    不過落雲這番說辭其實就是敷衍,她可不打算去惠城勸解。漁陽公主這次是立意決裂,她去也無用。

    就在這時,前線也起了波瀾,趙棟的兵馬終於出動——開始圍剿日益壯大的鐵而軍了。

    雖然鐵而軍頭幾次都是即刻退散,避免正而交鋒。可是最近幾次,避無可避,兩廂還是打了起來。

    總體來說,是趙棟的兵馬略佔了上風,連佔了兩座州縣。那些鐵而軍依舊儘量避開大魏兵馬的鋒芒,能逃則逃。

    可是民間的痛罵聲也漸起。

    畢竟鐵弗人進犯的時候,不見大魏兵馬。如今鐵而軍將鐵弗人擊退之後,大魏兵馬卻不要臉地搶佔地盤,就算是平頭百姓也看出了端倪,紛紛痛罵大魏的官兵只知道“窩裡橫”!

    就連那茶館說書的先生,也不再講曹俠女□□裘反賊的橋段,而改講霍去病殲滅匈奴十萬,“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的典故。

    先生同時點評,為何那霍將軍能履立奇功,心無旁騖橫掃匈奴王庭,全是因為背後有位英明神武的漢武皇帝。

    可惜壯志未酬身先死。那熱血兒郎都是前朝好漢,當世卻是寥寥無幾。

    話又說回來,若是沒有英明帝王支持,就算霍去病如今在世,也得窩在城門樓子裡,只知道閉關守城。再不然,就要被打成反賊,掛在通緝的名單子上。

    聽了這書,明眼人心裡都清楚,這是借古諷今,嘲諷朝中再無霍去病!現在好不容易出現個鐵而軍,也要身負罪名,不得見天日。

    而趙棟的前營寨門,也總有孩子投擲石子和牛羊糞便。

    一時北地民怨四起,狼煙烽火不斷。

    就在這時,朝廷的一道聖旨也由欽差一路快馬,朝著梁州遞送而來。

    不過聖旨裡的內容卻是早了許多天就傳到了韓臨風的耳朵裡。

    原來京城裡的李歸農大人在聖旨還沒有下達的時候,就知道內情。李大人當時真是替北鎮王府心急!

    於是趕在下聖旨前,他命了自己的心腹往梁州遷西糧草營遞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