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上加狂 作品

第105章 第 105 章

    可不知為什麼, 陛下被皇后所害,活活餓死在宮中的傳聞不脛而走,一時間民怨更加沸騰。

    不過京城的驚變消息, 還未傳到遙遠的北地。

    當陛下的親筆求救的密信來到北地的時候,趙棟正帶兵配合著韓臨風攻打著北地最後兩處被鐵弗人佔領的州縣。

    雖然趙棟當初一口拒絕了韓臨風通力協作的請求。

    可是在隨後的幾場戰役中, 有那麼幾次,鐵面軍和鐵弗人激戰焦灼, 一時難分勝負的當頭, 大魏王師都不請自來, 恰到好處地幫著鐵面軍圍堵合擊, 連打了幾場漂亮的勝仗。

    鐵弗王庭因為趙棟與韓臨風的聯手,已經兩次被迫後撤千里。

    昔日鐵弗橫行的幾處州城,幾乎看不到鐵弗人的身影了。這在最近幾十年來,實屬罕見。

    今日, 二人相約,一路馳騁來到了一處地方。

    此時,他們二人正好站了當年聖德先帝被包圍的丘台山之上。

    過去了幾十年, 當年被戰火燒得光禿禿的山坡已經是草木繁生。

    韓臨風在一片草木中, 找到了鐵弗人在此立下的石碑, 在這石碑上刻著密密麻麻的鐵弗文字,應該是在炫耀當年圍困大魏皇帝的歷史。

    而在石碑的背面居然還刻下了幾個碩大的漢字——大魏皇帝在此受降。

    明明是鐵弗人雕刻的碑文, 卻偏故意用了一串漢字,羞辱的意味十足!

    趙棟看了看韓臨風,而韓臨風則朝著身邊的侍衛彎了彎手指, 侍衛立刻心領神會, 遞給了韓臨風一把鐵鎬,

    韓臨風脫了戰甲和上衣, 露出了緊實的肌肉,舉起鐵鎬,朝著那刻滿屈辱的石碑狠狠砸去。

    趙棟也脫了戰甲,揮手也要來了一隻鐵錘,幫著韓臨風一起砸。這一下下砸去,砸得石子橫飛,卻讓周遭的將士心中無比亮堂。

    就在韓臨風一腳踹掉剩餘的石碑碎塊時,周圍的將士齊聲呼和,響徹凌霄。

    待砸碎了石碑,兩個男人又互相看了一眼,不由得相視大笑。

    男兒生在世間一遭,要的就是這種酣暢淋漓,抱負成真之感!

    趙棟雖然日日夜夜思念收回故土,可是站在丘台山上,夢境成真的時候,卻還有如夢似幻的恍惚感。

    此時四下望去,萬里疆土被青草覆蓋,到處都是融融生機。

    趙棟長長出了一口氣,卻不能不提醒韓臨風道:“有人已經跟朝廷奏報,說你與鐵面軍聯繫緊密,大約過不了多久,朝廷會派人查你的底細……”

    韓臨風倒是不介意這些,而且他也預料到世間沒有不透風的牆。如今,他佔領的地盤整整擴大三倍,手裡的兵將上萬。一個武裝到牙齒的猛獸,難道會怕身上爬上幾隻跳蚤?

    所以韓臨風摟住了上將軍的肩膀,從容道:“今日不提這些掃興之事,你我能踏在丘台山上,此生應無憾事了!”

    說完,他命人拿來水酒,敬奉天地後,鄭重澆在了丘台山的土地上:“大魏韓氏列祖列宗在上,我韓臨風不負祖宗遺訓,終於率領軍隊打到了丘臺,如今雖還剩兩州尚未光復,但光復山河指日可待!還請祖宗保佑我和趙棟將軍旗開得勝,凱旋而回……”

    就在這時,不遠處有驛站的馬匹一路跑來。

    原來是京城傳遞來了書信,

    趙棟收到了信,只看了幾眼,神情立刻大變,不過他抬眼看向韓臨風時,卻力持鎮定,與韓臨風告辭之後,便匆匆上馬離去。

    而韓臨風雖然沒有看到陛下的求救密函,但不久後也猜到了那封信函的內容。

    因為僅隔半日,他也收到了京城李歸田大人的信。

    信裡少了客套寒暄,只細說了宮變的細節,眼下陛下被妖后挾持,九皇子被殺,而六皇子無昭傳位,雖有登基的野心,恐難上位。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大人只言簡意賅寫了一句:正位承襲須德行兼備之皇嗣,眼下宮中無龍首,各地宗親蠢蠢欲動,遵循祖訓,紛紛要入宮勤王。他和群臣都逃出京城,人心惶惶。

    韓臨風不動聲色地合上了信件。

    因為皇族內鬥,現在群龍無首,那逃逸行宮的六皇子雖然匆忙登基,可是宣讀的那份陛下傳位的詔書,所有人都知是假的。

    而魏宣帝其實已經死了的傳聞也宣揚得到處都是,現在李大人都不知道陛下是死是活。

    像六皇子這樣殺害至親,篡權奪位之人,哪配得帝位?

    而且隨著京城周遭的動盪越來越大,許多藩王也紛紛打著勤王護駕的名義紛紛朝著京城挺進,再加上各色起義的農民軍,已經亂成一片。

    若是沒有強有力的王師入京穩定時局,也許大魏篇章到這裡就要告一段落了!

    李歸田的學生遍天下,自然也聽聞了北地鐵面軍收復失地振奮人心的消息。

    就在朝廷動盪前,就一直有人影傳北鎮王府世子似乎跟那義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有人言之鑿鑿,說北鎮世子就是那隱身在後的魁首。

    李歸田雖然不盡信,不過也是在匆忙逃亡前,給韓臨風寫了一封信。

    他並未領到聖旨,也不清楚此時朝廷時局變化,自然無法向掌控兵權的趙棟救助。要知道趙棟娶的可是王皇后的女兒,誰能清楚,他若回來是勤王救駕,還是要助紂為虐?

    所以李歸田不能搬請趙棟救駕,請了便是越權逾矩。

    可是他給韓臨風的信,乃私人交情。

    李歸田雖也是大儒,可是為人哲學與在宮門前死去的孔老又有些不同。

    就如他的名字一般,從農田裡出來的人,天生帶著一股務實的為人之道。在李歸田看來,陛下的幾個兒子都太不成器,從彥縣之災,到京城之亂,其實都是人禍!

    聽到了關於韓臨風的傳言後,李大人一時想起了那個與他共度難關,在洪水絕境裡也一直樂觀坦然的那個英偉青年!

    以至於再聽聞關於北地義軍擊退鐵弗人的捷報時,李歸田都是心有感慨——皇室韓家不是沒有帝王之相的人,只是那人離京城和王座都太遠。

    這次京城劇變時,李大人也是鬼使神差,就是想給北方的那位小友寫信告知一下。

    至於接下來如何,便如地裡播種,稻田插秧,收成好壞也要看一看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