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夢 作品

212章 晴雯不給林黛玉開門

 在崇禎十七年一開始,大順就已經發布詔書要奪取北京了,當時崇禎雖然做了一些應對,但是他和一些大臣已經預感到了此次的危機,會不同於以往。

 在之前一年,明朝廷對於入關的清軍毫無辦法,好在清軍不善於攻城,他們才能保住京城,但是大順軍不同,他們在攻打開封,襄陽,西安等大城時,已經證明了自己的攻城能力。

 因此,在李自成向北京進軍的同時,他開始私下裡與左中允李明睿商議,南遷圖存。

 因為南方還基本掌握在明朝的手中,所以整個南方,明朝所控制的地方,都可以屬於“怡紅院”所在。

 這就是黛玉想進入怡紅院,但是此時卻是晚上。

 以明朝二百多年的剛烈性格,放棄北京遷都到南京,這就是逃跑,所以是一件不太好說出口的事,就相當於黛玉半夜去找寶玉。

 歷史上崇禎帝也是如此,他並沒有公開說要南遷,而是先同李明睿具體商量,南遷的路線、護衛、餉銀和留守事宜,然後讓李明睿上疏請示御駕親征。

 他做這些,主要還是為了得到大臣們的支持,好敲開南遷的大門,可惜李明睿的這個提議,立即遭到了清流的反對。特別是左都御史李邦華為首的所謂清流,竟然直接說隨他誰來,皇帝自然守社稷。

 這就是黛玉敲門,晴雯卻沒有聽出來是她的聲音,以為是李明睿自己的提議。

 所以這裡有段脂批:

 【甲戌側批:想黛玉高聲亦不過你我平常說話一樣耳,況晴雯素昔浮躁多氣之人,如何辨得出?此刻須得批書人唱“大江東去”的喉嚨,嚷著“是我林黛玉叫門”方可。又想若開了門,如何有後面很多好字樣好文章,看官者意為是否?】

 便使性子說道:“憑你是誰,二爺吩咐的,一概不許放人進來呢!”

 批語的言外之意,是崇禎帝如果直接高調的表明,自己主張南遷的意思,也許大臣們就同意了,現在他們一致唱高調,主張堅守到底。

 後面黛玉說:“是我,還不開嗎?”就是後來崇禎表明了,是自己的意思,但是他們話已經放出來了,此時崇禎再說話時,他們也就不好改口了,所以就堅持之前的說法。

 批語中再次提到了,如果開門,將會改變歷史走向,那麼後面的文章就不是這樣的了。

 晴雯說的一概不許放人進怡紅院,其實是不放林黛玉離開北京,到南方的“怡紅院”裡去!

 林黛玉聽了,不覺氣怔在門外,待要高聲問他,逗起氣來,自己又回思一番:“雖說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樣,到底是客邊。【甲戌側批:寄食者著眼,況顰兒何等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