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可溪 作品
第二章 笑問書從何處來
如今的侯龍書院雖名為書院,書院中的學生卻不過三五十人。
武家本家子女佔了大半,其餘則是附近鄉民的子弟。
每年加入或離開書院的也不過區區十餘人而已,只是今年離開的人卻要多一些。
其中既有在書院苦讀十餘年的武卿人、周拂靜二姝,也有先前匆匆走過,已在書院晃盪了六年的楊天兵和楊天兵的“陽哥”。除此之外,還有十餘人也將因三年已滿,離開侯龍書院。
那自稱楊天兵的少年,是武家二老爺武鎮奉名下莊園高樂莊中,一戶楊姓道士的獨子。這猥瑣而貪吃的小胖子或許是每年在三月三上巳節最歡快的。
那被稱作“陽哥”的黑衣少年,則並非武家莊園所在的朝陽村村民。黑衣少年本名韓陽,家住五里外的曉月村。
其父韓鐵匠乃村中有名的獨眼龍,雖單目意外失明,卻力氣過人打得一手好鐵具,頗受村民歡迎。家中有兄弟姐妹七口,茅屋三大間,日子過得頗為清苦。
所以他跟小胖子一樣,也是最期盼每年三月三正大光明從書院往家裡帶吃食的人。
其實不僅武家大小姐和周家大小姐,還包括書院的其他人,又何嘗不是如韓陽、楊天兵二人這樣期待每年三月三的到來?只不過韓陽、楊天兵二人是誇張的期待吃食,其他人則各有所圖罷了。
武家和書院會在每年三月三的“謝師宴”上,在離開書院的眾學子中,選拔出若干可造之才,並用信札舉薦給學子的所在村甲,一來彰顯書院的教化之功,二來意在為學子領一條或者可能的出路。
雖然更多時候,這樣的舉薦信象徵意義更多一些。各個村甲的鄉老們收到這樣的舉薦信時,往往也口頭表揚多過於其他,但這畢竟是書院為數不多的傳承儀式之一,倒也頗受書院眾人的重視,每每總會有幾分傷感而又莊重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