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將軍又在爬攝政王牆頭(37)
說著,他又追加了懲罰,“此乃禍國重罪!來人,將其收押入獄,流放北原,服苦役十年!”
底下朝臣都聽愣了。
光聽攝政王那幾句,還真當他是忠君之臣了。
朝臣正心裡嘀咕著呢,小皇帝給他們背上法典了。
老太師一派是有些欣慰的,皇帝長大了,也許攝政王也沒那麼不可理喻。
但下一刻,這加責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偏偏小皇帝還有理有據。
對的呀,沒問題啊,法典上是這樣寫的,危害也確實是有這麼嚴重。
但加上黎安先前那幾句,怎麼就那麼不對勁兒呢?
過了一會兒,有朝臣反應過來了。
這不就是在教小皇帝鑽律法的空子,光明正大地徇私嗎?!
關鍵,他們還不能說他枉法。
他張口能給他們背一段兒法條。
這一出之後,想借著黎安對小皇帝放權之事,打算教唆小皇帝跟黎安對立的世家大族,立時歇了心思,轉而給老太師上眼藥。
老太師看著趴在奏章上,蔫兒了吧唧地說不想當皇帝的小皇帝,轉頭看向一旁悠閒喝茶的黎安。
這才是他不想當皇帝的原因吧?
察覺到老太師的視線,黎安抬眸瞅了龍案,無情提醒,“中書省還有一批摺子,陛下如此懈怠,下午的遊園怕是得推後了。”
小皇帝倏地爬了起來,“不用推後!這些摺子,朕馬上看完。”
他好不容易有一天不用寫作業,可不想把時間都花在批奏章上。
見小皇帝又有了幹勁,黎安繼續低頭看自己的話本子。
老太師在一旁看得臉皮直抽抽。
自從當了這天子帝師,他已經不勸小皇帝提防黎安奪權了,他只盼小皇帝能別撂挑子,讓黎安當這皇帝。
就黎安這奏章多看一眼都嫌的人,真不敢想,這國到了他手裡,會是什麼模樣。
見多了黎安躲閒的懶散樣,老太師都快忘了這人把持朝政時是什麼模樣了。
回想起來的,都是跟如今沒什麼兩樣的萬事莫沾邊。
可當他真的收起那懶散時,便是這朝堂變天的時候。
……
渝州水患緊跟著旱災而來。
乾旱了許久的土地,突逢連綿大雨,山體各處滑坡,一時間殃及多處村落鄉鎮。
渝州七城,有五城堤壩被山洪摧毀,大水順河而下,淮州臨近三城皆受災殃。
水災往往連著瘟疫。
事情的起因,便是一處受災鄉鎮爆發瘟疫,其地方官卻瞞而不報,私自出逃,導致疫情流散。
等消息傳到京城時,已有三座城池因瘟疫空城。
其中包含渝淮水道,往全國多個城鎮運輸物資的交通樞紐,雲舟城。
雲舟城城主深知疫情流散的危害性,在發現疫病的第一時間就封鎖了雲舟城往各處的水道、陸路,閉城求援。
大城往往都有應對天災的預案,只是這次水災瘟疫來勢洶洶,朝廷的賑災隊伍還在半道上,就被雨勢攔下了,也是難以深入災區。
加之各地流民外逃,朝廷不得不調集軍隊整頓秩序。
自遼金歸返的嚴季初在被召回京的路上,收到臨時的通知,轉道渝、淮,協助賑災。
一支在黃沙大漠裡打了一兩年仗的隊伍,被徵調去水鄉賑災,這多少是不合理的。
但現在各城各鎮都在防備攜帶瘟疫的流民偷溜進城,城防戒嚴,很難從別處調集兵馬,唯有這支本就是從全國徵調的遠征軍,是現下可活動的。
不出意料,這支在大漠裡久待的軍隊,在南下到渝州地界時,便有人因水土不服出了狀況。
嚴季初思慮再三,重新編整了隊伍,帶著適應良好的人南下賑災,其餘人休養之後,按原本計劃,或役滿歸家,或前往各自該去的駐地。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