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當年俞廷玉父子三人追隨朱元璋,三人屢立戰功。
俞通海在至正二十七年的時候,進攻桃花塢之戰身中流矢,傷勢嚴重而亡,年僅三十八歲。
後朱元璋贈俞通海為光祿大夫,追封豫國公,配享太廟,由於俞通海沒有子嗣,其官位由俞通源承襲。
待誇讚完俞廷玉父子,明教教主在信中又例數了朱元璋的刻薄寡恩,冷酷無情。
“昔年巢湖水師投奔朱元璋,如雪中送炭,侯爺父子三人、廖永忠兄弟二人,率水師鏖戰長江,為朱元璋拓土開疆,勞苦功高,然天下大定,朱元璋卸磨殺驢,天下僅德慶侯一人貪財耶?
非也!朱元璋營造中都,貪墨之徒數不勝數!為何獨懲治德慶侯?無非是認為,元朝覆滅,北元餘孽龜縮北方,而水軍無用,無用之兵為何要以金錢養之……”
明教教主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告訴俞通源,你若還死心塌地地跟著朱元璋,等他空出手來,一定會對付你的,廖永忠就是前車之鑑!
俞通源也在擔心,自從廖永忠被斬首之後,他就沒有睡過一個踏實覺。
廖永忠祠堂裡有免死鐵券都被斬了,可見朱皇帝要殺誰,免死鐵券擋不住。
廖永忠膽大包天放縱水師販賣私鹽,俞通源雖然沒有參與,但要說他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畢竟這水師也有他俞家的一份子,頂多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若朱老闆真要深究,那他俞通源的人頭也要緊隨廖永忠其後了。
廖永忠死後,朱元璋讓俞通源接管水師,明面上,俞通源是大權在握,但內心卻是心驚膽戰,就怕朱老闆哪天翻了老賬,但自始至終,他都沒想過造反。
然而,這明教教主的一封信卻是陽謀,若是當沒見過,一旦朱老闆知道了,以他對水師的芥蒂,還不知道怎麼收拾自己呢!
但若真的造反,別說自己,就算這巢湖水師,也不一定會有幾個人跟著,甚至有可能綁了自己交給朝廷,立功贖罪呢!
雖然因為廖永忠的死,他們對於朱老闆心有不滿,但真要讓他們去造反,那太難了。
俞通源長吁短嘆,左右為難,忽聽外面傳來腳步聲,俞通源的獨子俞祖端著一壺茶來了。
“祖兒?你這幾日身子不爽利,怎麼不好好休息?”
俞通源一子三女,平時兒子俞祖的身子骨不好,俞通源對他甚是關愛。
“孩兒聽說父親在書房快半日沒出來,知道父親一定有煩心事,所以過來看看。”
俞祖生的眉清目秀,與俞廷玉、俞通源年輕的時候有些像。
見到他,俞通源的心情好了些,將書信遞給俞祖,道:“為父怎麼能不為難呢?你看看吧。”
俞祖接過書信瀏覽了一遍,臉色微微一變道:“父親,這書信您還留著作甚?燒掉書信斬了使者,就當沒有這事才好。”俞祖身體病弱腦子卻不糊塗。
“信可以燒,但知情人又不止你我,可若是陛下知道了此事,他會怎麼辦呢?廖永忠可是前車之鑑呀!”俞通源的話語中還是有些憤憤不平,兔死狐悲,對於廖永忠的死,他依舊還是心存芥蒂的。
隨即,他更是低聲說道:“而且這巢湖水師是我俞家家業,為父想要為巢湖水師留一條後路,為咱們俞家留一條後路啊……”
父子二人正交談間,有侍衛來通稟:“大人,親軍都尉府指揮僉事、兵科都給事中、吏科給事中楊帆,來了!”
“誰?!”俞通源嚇得一哆嗦,下意識地將書信搶過來,塞到了書架上的兵書中。
侍衛又說了一遍,末了道:“而今楊帆大人就在府外等候,大人您看?”
俞通源驚駭不已,他第一反應是朱元璋是不是發現了什麼?派人來拿他?
隨即俞通源又向侍衛確認了一番,楊帆是自己來的,還是與許多親軍都尉府的官軍一起來的?
當得知楊帆身邊就兩個隨從,毛驤沒來之後,俞
通源才稍稍放下心。
“你速去請楊大人入府,祖兒,你去代為父接待楊大人,吾換一身衣裳隨後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