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臺灣名字的由來

在遠古距今11萬年前的大理冰期時期。

 臺灣島是與大陸聯結成一體的。

 但是大約在1萬年前的冰期結束後,海平面升高,海水淹沒陸地,繼而才形成臺灣海峽。

 到了我們小時候耳熟能詳的故事,大禹治水時期。

 他把天下分為“九州”而來治理水患。

 而這,就是中國最早的行政區劃。

 因此這也是華夏九州這個稱呼的由來。

 到了先秦時期,一部典籍叫做《尚書?禹貢》。

 書中有明確的文字記載的就是,自戰國以來九州,就成為古代中國的代稱。

 而九州中的“揚州”則是統轄東南一帶。

 裡面就也包括了臺灣這個東海島嶼。

 到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神話傳說最多的夏朝和商朝時期。

 那時候的中原王朝的核心統治區域都是集中在黃河流域。

 因為那時候那邊可以種植水稻等物。

 適合灌溉。

 到了周朝時期,中原地區的民族則是自稱華夏。

 並且把華夏周圍四方,分別稱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

 東夷也是泛指的今天的山東、江蘇、浙江、安徽等部分地區。其中,也就包括了臺灣島。

 在《尚書?禹貢》中原文記載的是:

 “島夷卉服。厥篚織貝,厥包橘柚,錫貢,沿於江海,達於淮泗。”

 意思便是:在東南海島上有夷人,穿著錦服,用竹器裝著綴有亮貝的布料,帶著橘柚特產,受旨命前來進貢。

 他們沿著長江大海,到達淮水泗水。

 而根據相關文獻的記載和考古學家論證,這個“島夷”就是指臺灣。

 到了公元280年,由西晉人陳壽所編寫的《三國志》這一本書,就是是歷代文獻中,首個描寫了與臺灣相關的首部正史。

 那時候起,臺灣才開始有了一個叫“夷州”(亦作“夷洲”)的學名。

 那就是關於中國歷史上,大陸漢人首次開闢臺灣的軍事行動。

 這次軍事行動則是以將軍衛溫、諸葛直為首,率甲士萬人渡過海峽,征伐夷州,得夷州數千人的俘虜而還的事情。

 彼時,吳國丹陽太守沈瑩把這次隨軍行動所見所聞都記錄起來,寫成了一本書,叫做《臨海水土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