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波靜 作品

第381章 秦國曆代君主10 .org

 在位期間,秦獻公對內採取廢除人殉制度、遷都櫟陽(今陝西西安閻良區武屯鄉附近)、建立商市等措施對奴隸制度進行改革,同時採取編制戶籍、推廣縣制等措施對行政制度進行改革,打擊奴隸主貴族勢力,削弱奴隸制度,改變了秦國“國亂兵弱而君主卑弱”的局面。對外積極備戰東伐,與中原的魏國、韓國、趙國進行了多次戰爭,並取得一些勝利,在石門之戰中取勝後,得到天子稱賀、六國致禮,提升了秦國的地位,史稱“獻公稱伯”。

 秦靈公元年(前424年),秦靈公之子公子連出生。 [2-3] [10]

 秦靈公十年(前415年),秦靈公去世,秦昭子之弟悼子被擁立為國君,即秦簡公。 公子連沒能即位,出居河西之地(今陝西大荔、華縣一帶),開始流亡。

 秦簡公十五年(前400年),秦簡公去世,其子秦惠公即位。

 秦惠公十三年(前387年),秦惠公去世,其子秦出公即位。 秦出公即位時年僅兩歲,因此由秦出公的母親秦小主夫人執政。

 秦出公二年(前385年),秦小主夫人用宦官專權,群賢心中不快,隱匿不出;百姓們憂鬱怨恨,指責君主。此時,公子連流亡已有三十年,河西之地被魏國所奪取而佔有。得知這種情況後,公子連打算乘機返回秦國,取代秦出公為君,於是借臣下和百姓的幫助到鄭所關塞(今陝西華縣東)去,想要從這裡進入秦國,但守塞的右主然不肯放他進去,說:“我要堅守道義,不能同時侍奉兩個君主,公子您快點離開吧!”公子連離開鄭所關塞,去往焉氏關塞(今甘肅平涼西北),由庶長菌改(即庶長改)迎接進秦國。秦小主夫人聽到這個消息後大吃一驚,命令將帥起兵去攔阻,接到的命令說:“敵寇在邊境上。”這些將士剛出發的時候,都說:“去迎擊敵寇。”走到半路,乘機發動譁變,說:“不是去迎擊敵寇,而是去迎接君主。”於是公子連與士卒一起回到雍城(今陝西鳳翔東南),殺死秦出公和秦小主夫人,把他們沉入深淵,而後公子連即位為國君,即秦獻公。

 對內改革

 秦獻公元年(前384年),秦獻公廢止秦國的人殉制度。次年(前383年),秦獻公遷都櫟陽(今陝西西安閻良區武屯鄉附近)。

 秦獻公六年(前379年),秦獻公把蒲、藍田(今陝西藍田西)、善明氏等邊境地區改建成縣,推廣縣制。次年(前378年),秦獻公建立商市。

 秦獻公十年(前375年),秦獻公下令重新編制戶籍。

 秦獻公十一年(前374年),秦獻公派胡蘇帶兵攻打韓國,韓國將領韓襄於酸水(即酸棗,今河南延津西南)打敗秦軍。

 秦獻公十四年(前371年),秦軍與趙軍在高安交戰,秦國兵敗。

 秦獻公十九年(前366年),魏惠王與韓懿侯在宅陽(今河南鄭州北)會盟,準備聯合攻打秦國,為此在武都(即武城,今陝西華縣東)築城。秦獻公得到消息後先發制人,派軍進攻武都,擊敗魏軍後,繼續向魏國進攻,在洛陰(今陝西大荔東南,《資治通鑑》誤作“洛陽”與魏國、韓國聯軍交戰,擊敗聯軍。

 秦獻公二十一年(前364年),秦獻公派章蟜帶兵和魏國的軍隊在石門(今山西運城西南)交戰,斬殺了魏軍首級六萬,周顯王將繡有花紋的禮服贈予秦獻公,表示祝賀,史稱“獻公稱伯”。

 秦獻公二十二年(前363年),秦獻公出兵攻打魏國少梁(今陝西韓城西南),趙成侯出兵救援魏國。

 秦獻公二十三年(前362年),秦獻公派庶長國帶兵再次攻打魏國少梁(今陝西韓城西南),秦軍取勝並俘虜了魏國太子、將領公孫痤,攻取了龐城(今陝西韓城東南)。

 大約同年,秦獻公去世,安葬於囂圉,諡號“獻”(又作“元獻”“元”)。

 ·

 廢止人殉

 ·

 秦獻公元年(前384年),秦獻公宣佈“止從死”,從法律上廢除了秦國曆史上長期存在的人殉制度。

 秦國的人殉習俗承襲自殷人,屬於厚葬陋習。當時,人們用人殉數量標明死者的身份和地位。而在中原各國,人殉在春秋時期已逐漸被廢止,取而代之的是用木製或陶製的偶人殉葬。秦國的人殉制度,一定程度上成為其野蠻落後的象徵,嚴重阻礙了秦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秦獻公廢除人殉制度,達到了“一石三鳥”的目的:一是改善了勞動力無謂消耗的局面,有利於社會生產的發展。二是維護生存權,得到社會各階層廣泛的支持與擁護。三是沒有對奴隸主貴族的利益造成直接的損害。

 總體上,秦國人殉制度的廢除,對內重振秦國國君威望,爭取了民心,對外樹立了秦國的新形象。

 ·

 遷都櫟陽

 ·

 秦獻公二年(前383年),秦獻公把都城從雍城(今陝西鳳翔東南)遷到櫟陽(今陝西西安閻良區武屯鄉附近),實現了以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