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9章 漢39

 愛民為本

 劉肇體恤民眾疾苦,多次詔令理冤獄,恤鰥寡,矜孤弱,薄賦斂,告誡上下官吏認真思考造

成天災人禍的自身原因。而他也常常以此自責,如永元八年(公元96年)京城洛陽地區發生蝗災,他下詔首先說:“蝗蟲之異,殆不虛生,萬方有罪,在予一人。”憂民之心,殷殷可見。[] 嶺南(今廣東地區)出產生龍眼、荔枝,為了滿足朝廷需要,往往“十里一置,五里一候,晝夜傳送”,經風歷險,勞民傷財。唐羌上書,請求停止,劉肇批示:“遠國珍羞,本以薦奉宗廟,苟有傷害,豈愛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復受獻!”愛民之意,發自肺腑。[]

 宦官政策

 在劉肇奪回政權的過程中,參與者除了清河王劉慶與大臣丁鴻之外,宦官鄭眾也幫助劉肇在《漢書·外戚傳》中尋找皇帝誅殺外戚的故事,為劉肇的決策提供了更多參考[] 。雖然鄭眾提出“亟行其誅”的建議並未被劉肇採納[] ,但當時大多宦官都依附竇氏外戚,唯獨鄭眾一心忠於漢室,不巴結竇氏一黨,得到了漢和帝的信任。

 劉肇奪回權力後,派鄭眾到皇后所居的長秋宮任職,擔任大長秋,成為陰皇后的近侍。而在策勳班賞的過程中,鄭眾總是推辭的多,接受的少,這種謙遜仁愛之心,很得劉肇的讚賞。因此,劉肇常與他商量事情。《後漢書》作者范曄認為東漢“中官用權,自(鄭)眾始焉”[] ,但也有學者提出異議,指出和帝時期宦官鄭眾並無多大權力,鄭眾擔任的大長秋僅僅是管理後宮事務,鄭眾本人直到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才被封為鄲鄉侯,食邑也只有一千五百戶[] ;且宦官封侯並非劉肇首創,西漢時期呂后就曾給宦官封侯[] 。

 經濟

 經濟上,劉肇多次下詔賑濟災民[] 、安置流民[] ,並減免賦稅[] ;要求勿違農時,以保證農業生產時間[] 。在他統治時期,東漢墾田面積達732萬多頃(公元105年),為東漢一代之最;戶籍人口達5325萬多人[] 。

 撫卹百姓

 永元五年(公元93年)二月,劉肇下令將京師洛陽上林苑、廣成苑的果園借給貧民,讓他們隨意採摘,不收稅。[] 永元十一年(公元99年)二月,劉肇派人巡視各郡國,下令讓受災不能養活自己的人到山林池澤中捕撈採集食物,不收稅。[]

 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春正月,劉肇下詔對有田業卻匱乏不能自農的貧民,發放糧食種子。夏四月,派三府掾分行四州,為沒有耕牛的貧民,提供一定費用為其僱牛耕種,從而促進了牛耕的普及。[]

 懲辦豪強

 永元五年(公元93年)二月,劉肇考慮到去年秋麥收成不好,擔心百姓糧食不夠,便要求各郡國上報貧困不能自給的戶口人數。同時指出“以前郡國上報的貧民,用衣鞋和炊具當飯錢,而豪強卻以此謀利。”於是劉肇下旨查辦。如果有郡國長官不能親自耕種,反而愁擾百姓,若有再犯的,二千石的長官先坐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