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魏5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正月十二日,鎮東大將軍毋丘儉、揚州刺史文欽起兵聲討司馬氏,二十五日,大將軍司馬師督師征討淮南。經過幾番激戰,毋丘儉戰死,文欽逃往孫吳,然而,司馬師在這場戰爭中被文欽之子文鴦驚得眼球掉落,病上加病。“叛亂”平息不久,司馬師在許昌已奄奄一息。他自料性命難保,就派人從洛陽叫來了司馬昭,對他說:“我估計自己不行了,你接掌我的大將軍印。”話未說完,司馬師一命嗚呼。消息傳到宮中,曹髦大喜。他意識到這是奪權的好機會,於是一面下詔命司馬昭留守許昌,讓尚書傅嘏“率六軍還京師”,一面著手籌劃宮廷政變。不料,司馬昭識破了曹髦的計策,他率領軍隊回到了洛陽。這樣一來,曹髦的計劃落了空。為避免引起更嚴重的禍亂,他只好接受既定事實,於二月初五封司馬昭為大將軍。從此,司馬昭獨掌大權。一次寶貴的翻身機會,就這樣與曹髦失之交臂。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二月十二日,東吳大將孫峻率軍號稱十萬開至壽春。鎮東大將軍諸葛誕率部迎擊,斬殺吳左將軍留贊,並將捷報送到京都。三月,冊封皇后卞氏,大赦天下。四月三日,封皇后卞氏之父卞隆為列侯。二十三日,任命徵南大將軍王昶為驃騎將軍。七月,任徵東大將軍胡遵為衛將軍,鎮東大將軍諸葛誕為徵東大將軍。[15] 八月二日,西蜀大將姜維率師進犯狄道,雍州刺史王經領兵在洮西迎戰,大敗,只好退守狄道城。二十三日,朝廷任命長水校尉鄧艾代理安西將軍,與徵西將軍陳泰聯兵抗蜀。九月十九日,派太尉司馬孚率精銳部隊增援。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九月二十一日,曹髦學完《尚書》,對執經講課的司空鄭衝、侍中鄭小同等人分別予以賞賜。二十五日,姜維引兵退回蜀地。十月,曹髦下詔說:“我由於年幼,仁德不足,不能遏止敵寇的暴虐,以致蜀賊進犯和洮西之敗。將士們在此役陣亡者數以千計,或拋屍於疆場,冤魂難返;或戰敗被俘,流落於異域。念及於此,我深感悲痛,心中每每為陣亡將士們哀悼。現特令陣亡將士家庭所在各郡的典農和安撫夷二護軍以及各部官員到他們家中去慰問,給予撫卹,免除其家庭一年的賦役。在戰鬥中英勇殺敵壯烈犧牲者,按先例申報予以嘉獎,不得遺漏。”十一月二十七日,鑑於隴右四郡及金城等地連年兵災,不少人叛逃到蜀地,留在本土的家人和親戚又恐懼不安的情況,朝廷宣佈對這些人一律赦免無罪。

 十二月十六日,曹髦又下詔說:“數月前洮西大戰的時候,我方將士有的英勇戰死沙場,有的不甘被俘跳入洮水溺亡,其屍骨都無人收拾,棄於荒野。我常為這件事難過。今特告徵西、安西兩將軍,各令部下到戰場舊地和附近河道中清理尋找我方將士屍體,一一收殮安葬,以慰死者,以安生人。”

 曹髦常與司馬望、王沈、裴秀、鍾會等大臣在太極東堂講經宴筵並作文論,並稱裴秀是“儒林丈人”,王沈是“文籍先生”,司馬望和鍾會各有名號。曹髦性急,請人前來就希望快點到達,因為司馬望在宮外任職,就特地賜給他一輛追鋒車和勇士五人,每當有集會,就奔馳而至。

 甘露元年(公元256年)二月丙辰日,曹髦在太極東堂宴請群臣,並和諸位儒生討論夏少康與漢高祖劉邦的高下,最終定論以少康為優。[20] 一開始,曹髦與侍中荀顗,尚書崔贊、袁亮、鍾毓,給事中中書令虞松等一起講述禮典,說著便談到了帝王優劣之差。曹髦仰慕姒少康,於是問荀顗等人:“夏已衰敗,相被殺害,少康聚集夏的遺老遺少,光復禹的功績;高祖在田地中超拔於眾人,驅使豪傑俊才,消滅秦、項,包舉宇內;這兩位君主可以說都是有特殊才略的舉世大賢。考察他們的功德,誰應該排在前面呢?”

 荀顗等人回答:“那天下的鎮國重器,是由王者接受天的授予,聖賢般的美德順應時機,這樣之後才能接受天命創立基業。至於承接前代的功業,重興舊功績,創造和因襲,難易是不同的。少康功德雖然美好,仍然是中興之君,和漢世祖(光武帝劉秀)相提並論是可以的。至於說漢高祖,臣等認為他優於少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