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魏7

曹魏政權通過建立屯田管理系統,設立專門的農官職位,如典農中郎將、典農校尉和典農都尉等,體現了制度建設的重要性。這些農官的設置,使得屯田制度得以有效運作。屯田制度的實施,為大量無地農民提供了生存條件,有助於社會穩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屯田制度出現了諸多問題,如政府的腐敗、官宦豪族的侵奪以及屯田部民的負擔加重等。這些問題導致了屯田制度的衰落。

鹹熙元年(公元264年)二月初一日,特赦益州境內的“土著”。同年五月,相國、晉王司馬昭奏請恢復五等爵位制。[

伐滅蜀漢

景元二年(公元261年)十月,蜀漢將領姜維帶兵進犯魏國的洮陽郡。鎮西將軍鄧艾率部迎擊,在侯和擊敗蜀軍。姜維退回漢中。[2]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五月,曹奐詔令諸軍大舉進攻蜀漢,派徵西將軍鄧艾率領三萬人從狄道奔赴沓中、甘松地區,以牽制姜維軍隊;派雍州刺史諸葛緒率領三萬多人從祁山奔赴武都、高樓(《資治通鑑》作武街、橋頭),斷絕姜維的退路,與鄧艾形成兩面夾攻之勢。又派鎮西將軍鍾會統兵十萬餘人分別從斜谷、駱谷、子午谷奔赴漢中,向蜀漢展開進攻。自鄧艾、鍾會率師伐蜀,魏軍幾乎所向披靡。同年十一月,蜀漢後主劉禪到鄧艾軍中請降,蜀漢滅亡。

防備東吳

自魏國滅亡蜀漢之後,東吳軍隊進逼永安,魏國調動駐守荊州、豫州等地的軍隊成犄角之勢互相策應。鹹熙二年(公元265年)四月,東吳特遣使臣紀陟、弘璆來魏國求和。[2]

外交

景元二年(公元261年)七月,樂浪郡的外族三韓、濊貊等部落首領各率其部屬來朝進貢,表示歸附。

外交

景元二年(公元261年)七月,樂浪郡的外族三韓、濊貊等部落首領各率其部屬來朝進貢,表示歸附。[]

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四月,遼東郡官員上報朝廷說,肅慎國派使節不辭艱辛前來進貢,獻上他們國家制造的弓三十張,每張長三尺五寸;楛木製的箭矢長一尺八寸,另有石弩三百枚,牛皮加鐵製成的盔甲二十套,貂皮四百張。

奇人預言

鹹熙二年(公元265年)八月,襄武縣官員上報告朝廷說,在襄武縣出現了一個奇異人,身高超過三丈,腳印長達三尺二寸,白髮蒼蒼,身著黃色的單衣頭巾,拄著手杖。他向民眾宣告天下太平了,預言十二月時,魏國的天祿將會終結,而晉朝將繼承天命。[]不久後隨著曹奐退位,晉朝建立。[

出嗣降輩

曹奐在魏元帝景元元年(公元260年)被司馬昭立為皇帝,繼承了魏明帝曹叡的皇位,[]並尊曹芳的配偶郭皇后被尊為皇太后。[]作為魏明帝的遠房侄子繼承皇位,雖然在血緣上較遠,但在政治上卻滿足了司馬氏控制朝政的需求。[

陳留王恭己南面,宰輔統政,仰遵前式,揖讓而禪,遂饗封大國,作賓於晉,比之山陽,班寵有加焉。[](《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

奐知鼎命已移,垂拱仰成,永終天祿,甘於亡滅,孝獻之流爾。[](元代學者郝經評價)

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3月15日[2]),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一說本姓夏侯,[]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中國東漢末年的權臣,亦是曹魏政權的奠基者。太尉曹嵩之子。[]

曹操少年間任俠放蕩,到二十歲時舉孝廉為郎,授洛陽北部尉。後任騎都尉,參與鎮壓黃巾軍,調濟南相。董卓擅政時,散盡家財,起兵討董卓。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據兗州,分化誘降黃巾軍三十餘萬,選取其中精銳組建青州軍。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迎漢獻帝至許縣,從此用獻帝名義發號施令,總攬朝政。在此前後相繼擊敗袁術、陶謙、呂布等勢力。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在官渡之戰中大敗割據河北的袁紹,隨後削平袁尚、袁譚,北擊烏桓,統一北方。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進位丞相。同年率軍南征,收服荊州,但在赤壁之戰中敗於孫劉聯軍。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取漢中,次年(公元216年)自魏公進爵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死於洛陽,享年六十六歲。[]曹魏建立後,被追尊為太祖,諡號武皇帝,[]葬於高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