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泥潭之惑
上元那夜,汝空在眾目睽睽之下與柳姒舉止親密,此事百官皆知;可顧忌柳姒身份,沒人當面議論。
但終究還是傳得滿城風雨。
有人說當初早在涼州,汝空便對鎮國公主心生愛慕,破了戒。
更有甚者暗指柳姒水性楊花,與清水縣子也曾有一段情,如今更是褻瀆佛門子弟,私德不休。
有人藉以此事告了柳姒一狀,聖人只當不知。
不過謠言在城中散播了幾日後,就猛然變了風向。
說其實是汝空佛子妄動凡心,勾引鎮國公主,而公主向來與駙馬恩愛,曾委婉拒絕,奈何佛子執迷不悟,才會在上元之夜一時衝動,冒犯公主。
這次,聖人不再裝聾作啞,下旨賜了汝空笞刑。
其實這些傳聞針對的究竟是誰,不言而喻。
汝空不過是受柳姒牽連,何牧那老賊本想敗壞柳姒名聲,卻被柳承明順勢全推到汝空身上。
如今汝空替柳姒受了罪,她心中有愧。
之前火藥坊中抓到的奸細受了刑,將知道的一切全都吐了個乾淨。
莊別辛指使他炸燬火藥坊,那是證據確鑿的事。
柳姒也早曉得他們會暗中下手,之所以沒有阻止,就是為了抓住確切把柄。
而那夜曹守發現的摻了銅粉的火藥,乃是清淨所為,其目的是為了迷惑太子。
但曹守不知真相,才會火急火燎想闖宮將消息告知與她。
經過此事,他們才算是徹底得到信任,可以委以重任。
柳姒拿著那奸細的口供,交給了聖人,並說明當夜汝空之所以會有冒犯舉動,是因為從曹守口中以為那火藥會出意外。
他是佛門子弟,菩薩心腸,自然見不得有人受傷,情急之下才會舉止失禮。
得了寬恕汝空的口諭,柳姒準備出城去趟弘慈寺,路上遇見剛好自御史臺下值的蘇黎生。
見往日神采奕奕的她此刻耷拉著眉眼,周身縈繞著沮喪之氣。
“蘇御史。”柳姒出聲喚她。
蘇黎生聞言,尋聲望來,隨後朝她恭敬地作了一揖:“下官見過公主。”
柳姒關心:“我見御史心緒不佳,可是在御史臺遇上了不快?”
御史臺那群老匹夫,頑固不化,一開始對蘇黎生一介女子當上監察御史的職位很是反對。
要不是柳姒力排眾議,在聖人面前舉薦她,只怕也不能成功。
所以那群老匹夫,很可能在私底下給蘇黎生臉色瞧,給她使絆子。
因此柳姒才會囑託裴簡,多加照看她。
只是蘇黎生搖頭:“多謝公主關心,下官只是想起近日所遇幾樁案子,心中感慨。”
周圍人來人往,不是細聊之處,柳姒招手,將人邀上馬車。
等上了馬車,蘇黎生才道出自己的苦惱。
原來近日京中出了一樁命案,殺人者乃是一八品小官,名曰——趙休。
死者正是他的妻子王氏。
案發當日,趙休與其妻王氏之間產生爭執,雙方怒極之下動了手。
趙休身為男子,力氣比王氏大上許多,兩人動手間,他失手將王氏給打死了。
見妻子斷氣,趙休很是害怕,於是主動上大理寺投案自首。
非因鬥爭、無事而殺,是名故殺。
故殺:便是故意殺人。
但趙休與王氏互有爭鬥,非是“無事”,所以此案當定為“鬥殺”。
鬥殺:既因鬥爭而失手殺人。
“故殺”與“鬥殺”雖一字之差,可判刑上卻相差甚遠。
大理寺見趙休是失手殺人,誠懇坦白,且按律:夫殺妻,當罪減二等。
於是只將其罷官,判他交付罰金,賠償王氏孃家白銀百兩。
殺了人,卻連牢都不用坐,只消賠銀子了事。
此案很快引起蘇黎生的注意。
自覺其中必有蹊蹺,於是她私下去調查了一番,果然發現異樣。
原來這趙休是個經常毆打妻子的人渣,只是平日裡裝得衣冠禽獸,所以不曾有人發覺。
按他所言,他與王氏是互鬥,才致失手殺人。
可蘇黎生勘驗傷口,發現王氏屍身上滿是淤青,而趙休連一點皮都沒破,這又如何算是互鬥?
應當算作趙休對王氏的惡意毆打。
非是互鬥,又只為口角之爭,便算不得“鬥殺”,當定趙休為“故殺”,判杖刑處死。
可當蘇黎生將此事告知同僚後,同僚卻置若罔聞,只叫她不要多管。
又言此案乃大理寺與刑部審理,與她無關。
此話一出,蘇黎生頓時不忿。
既在御史臺為官,就當監理不法之事,上書彈劾。可他們視若無睹,豈有此等為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