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未央 作品
第127章 請周亞夫開始表演
早先,坊間確實有過申屠嘉私下上奏,請乞骸骨的輿論。
但大多數人對此,都是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
即便是信的那一半,也更多是認為申屠嘉此番,是又被天子啟做的什麼事給惹惱了,才又犯了倔脾氣,想要拿辭官來威脅天子啟。
但當下,看天子啟這非但沒有絲毫怒意,反而還滿帶著感懷、唏噓,更甚是不捨的架勢……
“難不成申屠嘉,當真捨得下這滔天權柄,寧願告老歸鄉?”
“要知道當年,北平侯被罷相,可是惹得天下人無不嗤笑,北平侯羞憤之下,至今都沒來過長安吶?”
“——何止北平侯?”
“——就連北平侯的族親,都再沒人來過長安!”
“——沒發現這些年,朝堂內外,都沒剩幾個姓張的官員了嗎?”
殿內,百官公卿暗下交頭接耳起來,無不為申屠嘉‘居然真的要辭官’而感到震驚。
更讓人震驚的,是天子啟那非但不惱,反而還滿帶著不捨的反應。
——看這架勢,申屠嘉,是真的要辭官了?
陛下不捨歸不捨,但看這反應,也似是不打算硬留……
一時間,朝臣班列——尤其是西席的功侯班列之內,頓時便多出好幾道蠢蠢欲動的身影!
至於東席,御史大夫陶青更是陡然鼻息粗重,脊背卻也不由挺得更直了些——好似丞相之位,已經是陶青的囊中之物。
對於申屠嘉甘願告老,大多數人都感到驚詫。
但對於那些有資格角逐丞相之位的功侯而言,驚詫歸驚詫,唏噓歸唏噓;
可最要緊的,還是趕緊盯住這好不容易空出來,下一次又不知道要等多久的丞相之位!
天見可憐~
如今漢家,別說是丞相之位了,就連那些稍微有點實權的九卿職務,其輪轉週期,都基本是以十年為單位的……
除非特殊情況,要想做丞相,除了要有徹侯——至少也得是關內侯的爵位之外,還得先在‘亞相’御史大夫的位置上,坐到上一任丞相老故,或是被罷免;
而要想成為‘亞相’御史大夫,又得在九卿之首的內史之位上,先證明一下自己。
這個邏輯很簡單:內史的職權範圍,覆蓋關中的軍、政、農、商,乃至於治安等種種方面;
毫不誇張的說:內史,幾乎就是權力限於關中範圍內的小一號丞相。
而‘亞相’御史大夫,又是天然的丞相候選人;
當丞相或因老故、或因被罷免而出現空缺時,除非有人半路殺出,否則,御史大夫幾乎就是丞相的第一順位繼任者。
所以,要想坐上御史大夫的位置,成為丞相之位的第一順位繼任者,就得先在內史任上證明一下自己——證明自己能做好‘關中的丞相’。
做得好‘關中的丞相’,才有成為整個漢家的丞相的能力。
除此之外——除了在內史任上證明自己,能做好‘關中的丞相’之外,內史要想升任御史大夫,也同樣要等職務出缺;
而要想成為內史,除了同樣要等內史職務出缺外,還要先成為九卿。
做了九卿,並且做出了成績,甚至還要展露出相宰的潛能,才有資格小升半級,成為九卿之首的內史……
這麼一連串前置條件算下來,先做九卿,再做內史,然後升御史大夫,最後再等丞相老死——於此同時,還要祈禱不會有人意外殺出……
毫不誇張的說:這一套職務輪轉流程,完全是以‘丞相老死/被罷免’為啟動信號的。
——現有的丞相沒了,御史大夫才能去掉‘亞相’的‘亞’字;
——御史大夫做了丞相,證明過自己能做‘關中的丞相’的內史,才能遞補為御史大夫;
——內史做了亞相,九卿其他位置的人,才能角逐空出來的內史一職……
而這套運轉流程中,唯一可能讓御史大夫,無法如願去掉‘亞相’的‘亞’字的,則是漢家另外一個政治傳統。
凡丞相正常離任(過去基本是故老任上),都是可以在離任之前——即臨終之際,向天子舉薦自己的繼任者的。
絕大多數情況下,天子也會採納這個人選。
至少有漢以來,還沒有發生過丞相辭世前舉薦的人,卻沒有被天子拜為丞相的先例。
在這個前提下,一旦丞相離任前舉薦的人,不是現任御史大夫,那便是御史大夫們最擔心的‘有人意外殺出,搶了我的相位’的狀況。
意識到這一點,百官朝臣又紛紛將各異的目光,撒向東席次坐的御史大夫:開封侯陶青身上。
能力一般,德行一般,哪兒哪兒都突出一箇中庸。
若單只是如此,那倒也沒什麼。
——當年,北平侯張蒼被先帝罷相,先帝拿出申屠嘉這個備選方案時,朝野內外也都覺得御史大夫申屠嘉怎麼看怎麼平庸;
好歹比起當年,僅僅只是關內侯的爵位,還得先帝臨時進封為徹侯,才能順利拜為丞相的申屠嘉,陶青至少本身就是徹侯。
但讓此刻的陶青,不免有些忐忑的是:陶青這個御史大夫,是當今天子啟當年,專門給內史晁錯找的提線木偶……
天子啟要削藩,內史晁錯衝鋒陷陣,卻無法僅憑一己之力,與身為百官之首,卻反對《削藩策》的丞相申屠嘉抗衡;
於是,天子啟就給晁錯找了個提線木偶:御史大夫陶青。
以九卿之首+亞相的組合,才勉強得以和丞相申屠嘉分庭抗爭,從而順利推動《削藩策》。
但大多數人對此,都是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
即便是信的那一半,也更多是認為申屠嘉此番,是又被天子啟做的什麼事給惹惱了,才又犯了倔脾氣,想要拿辭官來威脅天子啟。
但當下,看天子啟這非但沒有絲毫怒意,反而還滿帶著感懷、唏噓,更甚是不捨的架勢……
“難不成申屠嘉,當真捨得下這滔天權柄,寧願告老歸鄉?”
“要知道當年,北平侯被罷相,可是惹得天下人無不嗤笑,北平侯羞憤之下,至今都沒來過長安吶?”
“——何止北平侯?”
“——就連北平侯的族親,都再沒人來過長安!”
“——沒發現這些年,朝堂內外,都沒剩幾個姓張的官員了嗎?”
殿內,百官公卿暗下交頭接耳起來,無不為申屠嘉‘居然真的要辭官’而感到震驚。
更讓人震驚的,是天子啟那非但不惱,反而還滿帶著不捨的反應。
——看這架勢,申屠嘉,是真的要辭官了?
陛下不捨歸不捨,但看這反應,也似是不打算硬留……
一時間,朝臣班列——尤其是西席的功侯班列之內,頓時便多出好幾道蠢蠢欲動的身影!
至於東席,御史大夫陶青更是陡然鼻息粗重,脊背卻也不由挺得更直了些——好似丞相之位,已經是陶青的囊中之物。
對於申屠嘉甘願告老,大多數人都感到驚詫。
但對於那些有資格角逐丞相之位的功侯而言,驚詫歸驚詫,唏噓歸唏噓;
可最要緊的,還是趕緊盯住這好不容易空出來,下一次又不知道要等多久的丞相之位!
天見可憐~
如今漢家,別說是丞相之位了,就連那些稍微有點實權的九卿職務,其輪轉週期,都基本是以十年為單位的……
除非特殊情況,要想做丞相,除了要有徹侯——至少也得是關內侯的爵位之外,還得先在‘亞相’御史大夫的位置上,坐到上一任丞相老故,或是被罷免;
而要想成為‘亞相’御史大夫,又得在九卿之首的內史之位上,先證明一下自己。
這個邏輯很簡單:內史的職權範圍,覆蓋關中的軍、政、農、商,乃至於治安等種種方面;
毫不誇張的說:內史,幾乎就是權力限於關中範圍內的小一號丞相。
而‘亞相’御史大夫,又是天然的丞相候選人;
當丞相或因老故、或因被罷免而出現空缺時,除非有人半路殺出,否則,御史大夫幾乎就是丞相的第一順位繼任者。
所以,要想坐上御史大夫的位置,成為丞相之位的第一順位繼任者,就得先在內史任上證明一下自己——證明自己能做好‘關中的丞相’。
做得好‘關中的丞相’,才有成為整個漢家的丞相的能力。
除此之外——除了在內史任上證明自己,能做好‘關中的丞相’之外,內史要想升任御史大夫,也同樣要等職務出缺;
而要想成為內史,除了同樣要等內史職務出缺外,還要先成為九卿。
做了九卿,並且做出了成績,甚至還要展露出相宰的潛能,才有資格小升半級,成為九卿之首的內史……
這麼一連串前置條件算下來,先做九卿,再做內史,然後升御史大夫,最後再等丞相老死——於此同時,還要祈禱不會有人意外殺出……
毫不誇張的說:這一套職務輪轉流程,完全是以‘丞相老死/被罷免’為啟動信號的。
——現有的丞相沒了,御史大夫才能去掉‘亞相’的‘亞’字;
——御史大夫做了丞相,證明過自己能做‘關中的丞相’的內史,才能遞補為御史大夫;
——內史做了亞相,九卿其他位置的人,才能角逐空出來的內史一職……
而這套運轉流程中,唯一可能讓御史大夫,無法如願去掉‘亞相’的‘亞’字的,則是漢家另外一個政治傳統。
凡丞相正常離任(過去基本是故老任上),都是可以在離任之前——即臨終之際,向天子舉薦自己的繼任者的。
絕大多數情況下,天子也會採納這個人選。
至少有漢以來,還沒有發生過丞相辭世前舉薦的人,卻沒有被天子拜為丞相的先例。
在這個前提下,一旦丞相離任前舉薦的人,不是現任御史大夫,那便是御史大夫們最擔心的‘有人意外殺出,搶了我的相位’的狀況。
意識到這一點,百官朝臣又紛紛將各異的目光,撒向東席次坐的御史大夫:開封侯陶青身上。
能力一般,德行一般,哪兒哪兒都突出一箇中庸。
若單只是如此,那倒也沒什麼。
——當年,北平侯張蒼被先帝罷相,先帝拿出申屠嘉這個備選方案時,朝野內外也都覺得御史大夫申屠嘉怎麼看怎麼平庸;
好歹比起當年,僅僅只是關內侯的爵位,還得先帝臨時進封為徹侯,才能順利拜為丞相的申屠嘉,陶青至少本身就是徹侯。
但讓此刻的陶青,不免有些忐忑的是:陶青這個御史大夫,是當今天子啟當年,專門給內史晁錯找的提線木偶……
天子啟要削藩,內史晁錯衝鋒陷陣,卻無法僅憑一己之力,與身為百官之首,卻反對《削藩策》的丞相申屠嘉抗衡;
於是,天子啟就給晁錯找了個提線木偶:御史大夫陶青。
以九卿之首+亞相的組合,才勉強得以和丞相申屠嘉分庭抗爭,從而順利推動《削藩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