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
這,才是唐祖李淵被‘封’為太上皇之後,就此隨遇而安,不做抵抗的原因。
“太子解決了東宮——至少是讓東宮不再敵對太子,館陶主能拿捏太子的籌碼,可就又少了一個。”
左右劉榮做了太子儲君,也不需要祖母竇太后,能給自己提供什麼情緒價值。
對於劉榮並沒有和自己做出同樣的選擇——並沒有通過聯姻來構建政治同盟,天子啟倒也並沒有因此,而覺得劉榮‘不類父’,或是不夠理智之類。
——天知道這麼些年,天子啟為了不讓薄皇后生下個嫡長子,而付出了多少努力。
“還是擔心館陶主?”
“就不怕這麼做會痛失好局,再度惹來東宮的不滿,更甚是動搖儲位根基?”
“不喜歡阿嬌?”
“——如此說來,太子妃的事,殿下當是有了決斷?”
“不好的決策,無論決策者多麼喜歡、多麼心動,也應當冷靜的駁回。”
···
“兒,確實做出了決斷:不急於拿出太子妃的位置,來拉攏館陶姑母。”
“但兒做出這個決定,即不是因為厭惡阿嬌,也不是因為擔心館陶姑母。”
“僅僅只是因為在兒看來,一個出身堂邑侯府的太子妃陳氏——甚至是陳皇后,對於我漢家的宗廟、社稷而言,終還是弊大於利的。”
“相較於短期內,可以得到館陶姑母,乃至東宮皇祖母的支持,阿嬌皇后為我漢家日後埋下的隱患,遠大於曾經的薄太子妃、如今的薄皇后。”
“故而,再三權衡之後,兒終還是決定放棄‘聯姻’這個捷徑,打算用其他的笨辦法,來構建自己和東宮之間的關係。”
看著自己的太子劉榮,在身旁不急不緩的侃侃而談,天子啟莫名生出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曾幾何時,先帝是否也曾像現在的自己一樣,看著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太子,拿出一個個荒誕的想法或方案;
卻並沒有急於開口阻止,而是慈愛的丟出一句:太子想做,那就試試看吧?
彼時的太子啟,是否也像現在的太子榮這般,意氣風發,朝氣蓬勃……
“說說看。”
天子啟最終,只丟出這麼輕飄飄三個字。
因為天子啟翻遍了記憶,卻根本沒有翻到過這樣一幕。
——先帝對天子啟,總是無比嚴苛;
對於天子啟的突發奇想,先帝不是破口大罵,就是冷言嘲諷。
最樂觀的狀況,也是罵罵咧咧的讓天子啟滾下去——就連默認的時候,先帝都不忘順嘴罵天子啟兩句。
在天子啟心中,先帝是偉岸的,也是從始至終都正確的;
即便在怎麼不願意承認,天子啟心裡也依舊清楚:自己總是在本能的模仿先帝,並試圖證明自己不比先帝差——至少是不比先帝差太多。
人,終究會被年少不可得之物困擾一生。
天子啟沒有得到過;
所以,天子啟很樂意給予劉榮。
無關乎劉榮想不想要;
僅僅只是天子啟想給。
僅僅只是天子啟給了,才能讓過往在心中留下的傷痛,在某個瞬間得到片刻緩解……
“大膽說。”
“我漢家的儲君,不怕犯錯。”
“唯獨就怕孝惠皇帝那般,因為怕做錯,便什麼都不做。”
“瞻前顧後,畏首畏尾——看似是從來沒做錯什麼,實則,卻也是從來都沒有做對過什麼。”
從回憶中緩過神,天子啟又如是補充了一句。
倒是讓劉榮想起後世,某知名遊戲中的人物金句。
——我寧願犯錯,也不願什麼都不做。
漢家的太子儲君,便極需要有這樣的覺悟……
“兒想了想當年,薄太后非要讓自己的族孫,給父皇做太子妃的原因。”
“——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如果沒有一個姓薄的太子妃,那在薄太后駕崩後,薄氏一族,便將徹底消失在漢家的朝野之上。”
“換而言之,薄太后伸手向父皇要個太子妃的位置,是為了填補軹侯薄昭死後,薄氏在朝堂之上的影響力空缺。”
“如果彼時薄昭還在,那父皇想要尋求東宮的支持,當也不至於拿出太子妃作為籌碼了?”
看似不大確定,實則信心滿滿的一語,引得天子啟不無不可的點下頭;
本能的想要接過話頭說些什麼,卻又不知是想到了什麼,將感到嘴邊的話原路咽回,示意劉榮繼續往下說。
便見劉榮又沉吟片刻,再道:“相比較而言,如今的竇氏外戚,局面比當年的薄氏要好許多。”
“——薄氏當年,除了東宮薄太后外,外戚便只有軹侯薄昭;”
“薄昭一死,薄太后當即勢單力薄,便只能投資未來,為薄氏謀求個太子妃的位置。”
···
“而如今,竇氏除了皇祖母,還有南皮侯竇長君、章武侯竇廣國,以及即將班師的大將軍:魏其侯竇嬰。”
“——南皮侯竇長君雖然已經薨故,但襲爵的世子竇彭祖,也總還有中人之姿;”
“雖進取不足,卻也至少可保竇氏榮華如舊。”
“章武侯竇廣國雖年老,但在朝野內外威望甚高,更曾險些被先帝拜為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