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未央 作品

第232章 孝景皇帝

“諸公,免禮。”

君臣對拜過後,殿內百官便自顧自回到了各自的座位,又分別坐下身。

御榻前,劉榮卻是帶著禮貌而又不失尷尬的微笑,側身瞥了眼母親和祖母;

目光雖是落在御榻上,嘴上的話,卻顯然是說給殿內眾人聽。

“朕新君即立,大行皇帝屍骨未寒,甚至還不曾蓋棺定論。”

“又國朝有太皇太后、太后兩位長者。”

“國之長者當面,朕縱受命於天,以治天下元元,也斷然沒有安然落座的道理”

一番花團錦簇的場面話,算是給足了祖母竇太后,以及母親慄太后體面;

同時又為自己接下來,並不落座於御榻之上,而對殿內百官做出了簡單的解釋。

家裡大人在,朕這個小輩,就站著主持這場朝議吧!

劉榮此言一出,殿內眾人暗下不由得長鬆了一口氣,同時也為劉榮的成熟而感到欣慰。

東西兩宮矛盾,幾乎貫穿有漢至今!

孝惠皇帝、前後少帝與呂太后;

太宗孝文皇帝,與薄太后;

乃至大行天子啟,與當朝竇太皇太后。

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形容漢家二元政體下的東西兩宮關係,那無疑便是:鬥,而不破。

無論怎麼明爭暗鬥,表面上都維持著平和;

反過來說:無論表面上有多麼平和,但暗下,卻也無時不刻在爭鬥

對於兩宮矛盾,或者說是東西兩宮之爭,朝野內外自然是早有心理準備。

對於竇太皇太后,與新君劉榮之間的爭權奪利,長安朝堂雖有些擔憂,卻也是早已預見。

今日,劉榮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緩和至少是表面上緩和了兩宮關係,自然是讓朝堂高高懸起的心,稍稍落回去了些許。

至少劉榮這番表態,說明劉榮也認為:東西兩宮之間的矛盾,不應該擺上檯面;

至少新君劉榮,願意維持東西兩宮鬥而不破的政治默契,願意維持兩宮之間的表面和平

“今日朝議,太皇太后、太后所心繫,乃大行皇帝蓋棺定論、入葬陽陵一事。”

“及,遵大行皇帝遺詔,於未央宮內宮人、後宮姬嬪,又朕諸手足兄弟、關東諸王生母之事。”

正題開始,劉榮話音剛落,便有郎官畢恭畢敬的捧著一封詔書,亦步亦趨自殿側走出。

走到殿中央,先是對御榻方向的竇太后、慄太后、天子榮三人一拜;

而後又回過身,背對著御榻,面向殿內百官朝臣,無比莊嚴的攤開手中逐漸。

“大行皇帝遺詔!”

一聲高呼,殿內眾人又是齊齊起身,再於座位前嘩啦啦跪倒一地。

“朕嘗聞:天子者,富擁天下也,代天牧民也”

“太宗皇帝畢生簡樸,四季常服不過五件”

“朕德薄,於宗廟無功、於社稷無益”

“願效太宗皇帝簡樸之風”

“乃令:凡朕左右宮人,皆釋之於宮外,各賜錢財以立身;”

“宮中良人姬妾,程、唐、賈、王諸姬,各為其長子之王太后;”

“得朕臨幸而無子者,若欲出宮改嫁,則賜錢貨,出內庫錢以置陪嫁,若不願,則由少府安置於陽陵邑,月給錢貨,以安身立命。”

“未得幸者,各賜錢財而釋之”

遺詔宣讀完畢,殿內百官公卿自然是叩首納拜,口稱陛下仁慈。

緊隨其後的,便是新君劉榮在這封遺詔基礎上,進行一定修改的補充詔書。

“大行皇帝仁及天下,澤及鳥獸,今即大行,朕甚哀之。”

“乃奉大行皇帝遺詔,盡釋未央宮人,各與萬錢;”

“尊:大行皇帝夫人程氏,為魯太后;”

“尊:大行皇帝良人唐氏,為長沙太后;”

“尊:大行皇帝夫人賈氏,為常山太后;”

“尊:大行皇帝夫人王氏,為膠東太后;”

“尊:大行皇帝夫人,王氏諱兒駒,為廣川太后。”

“”

這麼一套程序走下來,算是劉榮根據老爹的遺願,將老爹的姬妾們都給安置妥當了。

弟弟們的生母,各自去長子的封國做王太后;

得到過臨幸,卻沒有誕下子嗣的姬嬪良人,原則上允許選擇,但實際操作中,為了維護老爺子的身後名譽,劉榮決定強制遣散出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