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未央 作品
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
但作為兄長,劉榮對劉德、劉餘等一眾手足兄弟,卻抱著‘弟弟們有事兒,為兄護著,將來為兄有難,弟弟們可也得搭把手’的態度。
兩種態度南轅北轍,卻又互不衝突。
而對於這一點,劉德、劉餘二人,顯然也有著充分的認知……
“先帝駕崩,獨留陛下於長安,以面朝堂內外宵小;”
“——臣弟等,心如刀絞……”
“然祖宗制度在先,臣弟等縱有心,亦不敢有違祖制,擅朝長安。”
“故只得於各自之國,為先帝戴孝三月,靜候國喪期罷。”
“直至夏五月,方得以上表請奏,朝長安以奔父喪……”
本就是兄弟眾人中最年長、最早熟,最穩重的兩個;
又做了幾年諸侯,如今的劉德、劉餘二人,儼然已經成長為了合格的政治人物。
對於劉榮的表態,無論是客套性質的寒暄,還是真情實感的流露,兄弟二人都應對的滴水不漏。
與這二人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劉淤、劉非兩個神經大條的,更多了幾分純質如初。
“是極是極!”
“得知先帝駕崩,寡人當時就打算上表請奏,以朝長安!”
“若非二哥…咳咳;”
“若非河間王攔著,寡人早就……”
便見臨江王劉淤義憤填膺的站起身,話才剛出口,便被河間王劉德清冷的眼神一掃,只得委屈巴巴的坐了回去,愣是都不敢把話說完。
另一側,江都王劉非也是一副深以為然的模樣,卻也是怯生生撇了眼身旁的兄長:魯王劉餘;
待劉餘不懂身側的斜眼一撇,劉非便也如劉淤一樣,嘟囔著低下頭去。
看到眼前,這好似複製粘貼的一幕,與東、西兩側同時顯現,劉榮也不由得搖頭失笑。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當年住在鳳凰殿的劉榮、劉德、劉淤兄弟三人,與住在宣明殿的劉餘、劉非、劉發、劉端兄弟四人,相處模式幾乎是如出一轍。
——都是各自以長兄為首,由劉榮、劉餘拿主意,並引導、約束著弟弟們。
而在劉榮獲立為太子儲君,無法再面面俱到的照顧弟弟們——尤其是三弟劉淤之後,這個重擔,便自然而然落在了老二劉德身上。
這麼多年手把手的教下來,劉淤在二哥身上,也算是學到了一些東西。
雖然天資實在愚鈍,沒能得到劉德的‘真傳’,卻也起碼摸索出了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
——遇到不懂得事,聽兄長的準沒錯。
至於江都王劉非,本就沒有劉淤憨直,只是武人的性子多少有些直來直去,沒那麼多花花腸子;
對於兄長劉餘的敬畏,幾乎是刻入了劉非骨子裡的……
“就藩江都三年,愣是沒能和那趙佗老兒痛痛快快打上幾場;”
“老五,怕也是憋壞了吧?”
短暫的沉默過後,劉榮含笑發出一問,也終是讓落寞低頭的江都王劉非再次抬起頭。
那雙已有些麻木的雙眸,也在劉榮這一問發出之後,肉眼可見的多了幾分精亮!
若是放在三年前,吳楚之亂剛結束的時候,劉榮毫不懷疑這個五弟會當朝跳起來,請求劉榮給自己一個打仗的機會!
但三年過去,曾經那個意氣風發,十五之年掛印出徵,陣仗關東的大好兒郎,卻更多了幾分被歲月侵蝕過後的老成。
“臣,惶恐……”
“年少之時,仰慕李牧、廉頗,以北上逐胡、開疆拓土為畢生之志。”
“如今年長了些,雖仍愚笨,卻也明白了自己的身份。”
“——諸侯之身,本就該代皇兄以牧一方之民,為國羽翼。”
“軍陣廝殺之事,卻是和臣弟無緣的……”
···
“唉~”
“就藩江都之後,臣弟也想過:要不要尋個由頭,與那趙佗老兒來過一場。”
“但做了幾年的王,臣弟總算是堪堪明白,皇兄當年那句‘國家興亡,皆百姓苦’,究竟,是什麼意思……”
(本章完)
兩種態度南轅北轍,卻又互不衝突。
而對於這一點,劉德、劉餘二人,顯然也有著充分的認知……
“先帝駕崩,獨留陛下於長安,以面朝堂內外宵小;”
“——臣弟等,心如刀絞……”
“然祖宗制度在先,臣弟等縱有心,亦不敢有違祖制,擅朝長安。”
“故只得於各自之國,為先帝戴孝三月,靜候國喪期罷。”
“直至夏五月,方得以上表請奏,朝長安以奔父喪……”
本就是兄弟眾人中最年長、最早熟,最穩重的兩個;
又做了幾年諸侯,如今的劉德、劉餘二人,儼然已經成長為了合格的政治人物。
對於劉榮的表態,無論是客套性質的寒暄,還是真情實感的流露,兄弟二人都應對的滴水不漏。
與這二人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劉淤、劉非兩個神經大條的,更多了幾分純質如初。
“是極是極!”
“得知先帝駕崩,寡人當時就打算上表請奏,以朝長安!”
“若非二哥…咳咳;”
“若非河間王攔著,寡人早就……”
便見臨江王劉淤義憤填膺的站起身,話才剛出口,便被河間王劉德清冷的眼神一掃,只得委屈巴巴的坐了回去,愣是都不敢把話說完。
另一側,江都王劉非也是一副深以為然的模樣,卻也是怯生生撇了眼身旁的兄長:魯王劉餘;
待劉餘不懂身側的斜眼一撇,劉非便也如劉淤一樣,嘟囔著低下頭去。
看到眼前,這好似複製粘貼的一幕,與東、西兩側同時顯現,劉榮也不由得搖頭失笑。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當年住在鳳凰殿的劉榮、劉德、劉淤兄弟三人,與住在宣明殿的劉餘、劉非、劉發、劉端兄弟四人,相處模式幾乎是如出一轍。
——都是各自以長兄為首,由劉榮、劉餘拿主意,並引導、約束著弟弟們。
而在劉榮獲立為太子儲君,無法再面面俱到的照顧弟弟們——尤其是三弟劉淤之後,這個重擔,便自然而然落在了老二劉德身上。
這麼多年手把手的教下來,劉淤在二哥身上,也算是學到了一些東西。
雖然天資實在愚鈍,沒能得到劉德的‘真傳’,卻也起碼摸索出了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
——遇到不懂得事,聽兄長的準沒錯。
至於江都王劉非,本就沒有劉淤憨直,只是武人的性子多少有些直來直去,沒那麼多花花腸子;
對於兄長劉餘的敬畏,幾乎是刻入了劉非骨子裡的……
“就藩江都三年,愣是沒能和那趙佗老兒痛痛快快打上幾場;”
“老五,怕也是憋壞了吧?”
短暫的沉默過後,劉榮含笑發出一問,也終是讓落寞低頭的江都王劉非再次抬起頭。
那雙已有些麻木的雙眸,也在劉榮這一問發出之後,肉眼可見的多了幾分精亮!
若是放在三年前,吳楚之亂剛結束的時候,劉榮毫不懷疑這個五弟會當朝跳起來,請求劉榮給自己一個打仗的機會!
但三年過去,曾經那個意氣風發,十五之年掛印出徵,陣仗關東的大好兒郎,卻更多了幾分被歲月侵蝕過後的老成。
“臣,惶恐……”
“年少之時,仰慕李牧、廉頗,以北上逐胡、開疆拓土為畢生之志。”
“如今年長了些,雖仍愚笨,卻也明白了自己的身份。”
“——諸侯之身,本就該代皇兄以牧一方之民,為國羽翼。”
“軍陣廝殺之事,卻是和臣弟無緣的……”
···
“唉~”
“就藩江都之後,臣弟也想過:要不要尋個由頭,與那趙佗老兒來過一場。”
“但做了幾年的王,臣弟總算是堪堪明白,皇兄當年那句‘國家興亡,皆百姓苦’,究竟,是什麼意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