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夜火不眠 作品

第163章 你們的訓練方式不對

 “還有,你們的訓練形式過於單一了,我剛才也說了,康復訓練要針對個人情況,訓練也是一樣。” 

 “根據球員的位置,開展不同的訓練,比如內線中鋒,集中在力量和爆發力的訓練。鋒線球員,他們會有很多快速急停,起動的動作,應該側重於離心,還有超等長收縮的肌肉練習,用於提升爆發力。” 

 “最後就是外線後衛群,他們在有爆發力需求的同時,還應該兼顧身體形態,靈活性,以及冠狀面的訓練。也就是說,不同的場上位置,訓練的側重點是不同的。這方面,你們做的區分還不夠。” 

 姚松平聽的不斷點頭,望向身邊一個助教,問他有沒有都拍下來。 

 助教拿著小型dv,用力點頭。 

 “老李,你覺得怎麼樣?”另一個助教低聲問李秋平。 

 李秋平表情嚴肅,沉聲道:“很厲害,他是真懂,而且人家在這方面的研究,比我們透徹多了。” 

 國內這一塊兒,認知很簡單,訓練就是訓練唄,沒想的那麼深,也沒做過系統性的研究。 

 這時,陳宇又道:“然後就是最後一個問題,也是最大的問題,你們的訓練強度太低了。” 

 這話一出,李秋平臉色微變。 

 訓練強度低? 

 開玩笑呢吧,在國內這些教練,李秋平覺得自己算是訓練很嚴格的那一批人,而且很多時候,真是往死了訓練那種,練到球員叫苦不迭,經常抱怨,要死要活的。 

 沒想到到了陳宇面前,卻成了訓練強度低。 

 “陳醫生,我覺得我們訓練強度挺大的啊,很多時候訓練結束,他們直接都爬不起來了。”李秋平試著反駁道。 

 陳宇搖頭:“不,還是強度低了,至於你說訓練完之後爬不起來,那更應該說是訓練方式不對,沒有把有限的體能用在正確的訓練上。在我們看來,就算要進行高強度的極限訓練,也應該是訓練完覺得很累,感覺到體能被耗盡,同時會明顯感覺到訓練效果,而絕不應該出現趴在地上起不來這種情況。” 

 nBA的訓練強度一點兒都不低。 

 像去年在魔術,普萊西往死了訓練蒙蒂他們,也沒見他們訓練完累的動彈不了。 

 正確的方式提升身體極限,應該是在反覆的在極限邊緣去試探,最終達到突破提升。 

 李秋平沒說話,陷入沉思之中。 

 旁邊李耀明翻譯完,想了想道:“李教練,我覺得陳醫生可能說的真對,我記得去年巴特尓去美國試訓,當時媒體就報道過,說巴特尓根本跟不上人家的訓練強度,這不就是差距嘛。” 

 姚松平也若有所思的道:“我想他的意思是,我們所謂的訓練強度高,只是看著高,實際上卻是龍頭不拉拉馬尾,用力不對路,沒用在正確的地方。” 

 就那麼多力氣,你悶頭跑步,跑了個昏天黑地,甚至於要吐血,而人家卻能針對性的練很多地方,最終反映到賽場上,效果還不如人家呢。 

 李秋平也醒悟過來了:“說白了,就是訓練方法的問題。” 

 地方省隊的訓練方法,和國家隊的訓練方法,那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很多時候都是瞎練,對成績提升有限。 

 陳宇也不知道幾人在討論什麼,道:“我想你們肯定會說,人種之間是有差異的,但我認為就算有差異,差異也不會那麼大,科學的訓練,加上足夠的能量支持,都應該得到理想的訓練效果。” 

 “這樣吧,我結合實際,給你們講一下。” 

 球隊訓練,陳宇雖說不是一手管吧,但全程盯著,水平真不比尼爾森他們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