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177章 讓人眼熱

元旦過後,燕京各大高校進入了考試季。

陶玉書最近為了準備考試,回到家中便悶頭學習,經常一學就到晚上十點、十一點多鐘,然後第二天早上六點多吃了早飯又精神抖擻的去學校上課。

跟她這種天生就帶著學霸基因和卷王屬性的人比起來,林朝陽就鹹魚多了。

不過再怎麼鹹魚,臨近期末這段時間,他還是不得不緊張起來。

他現在好歹也是燕大圖書館系的函授生,平時曠課、摸魚就算了,考試要是再不過,那就說不過去了。

這段時間裡,燕大的學生們也都在忙著準備期末考試,校園裡的喧囂也因此沉寂了下來。

圖書館的人比平時更多了,不過比往日多出來的這些學生都是來自習的,林朝陽他們借書處的工作量倒是一如既往,沒有增加多少。

這天他正抱著教材啃的時候,傳達室謝師傅到借書處來說有電話找他。

林朝陽接到李曙光的電話,聽他在電話裡說了一會兒,面露沉吟之色。

“筆名這個問題我之前確實沒考慮。你們出版社那邊如果覺得用‘許靈均’這個筆名好的話,那就用許靈均吧。”

得到了林朝陽的許可,李曙光很高興,又在電話裡說起了《梵高之死》的手稿在人文社內引起的強烈反響。

李曙光在電話裡滔滔不絕的說了好幾分鐘,直到最後被旁邊著急用電話的同事攆走才罷休。

林朝陽面帶笑容的掛斷了電話,其實李曙光在電話裡說的那些話,早在前兩天祝昌盛就已經向他透露過了。

算起來,《梵高之死》算是林朝陽第二部長篇,寫這部他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對於的質量是很大信心的。

但人文社編輯們的反饋還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畢竟人文社的編輯們可是中國文學行業最見多識廣的一批編輯了。

能夠得到他們這群人一致的交口稱讚,足以說明《梵高之死》的優秀。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梵高在國內的名氣還遠沒有後世大,他真正被中國的廣大民眾所熟知,是在1983年。

因為在這一年,滬上人民美術出版社引進了美國著名傳記作家歐文·斯通的一部代表作——《渴望生活》。

《渴望生活》是歐文·斯通為梵高所寫的傳記文學作品,也是他身為傳記文學作家最為經典的代表作。

1927年春天,當歐文·斯通還是個大學生的時候,他在巴黎偶然接觸到梵高的畫,這個時候距離梵高去世已經近三十年。

此時梵高已經小有名氣,他的畫作也受到了許多收藏者的喜愛,但他的藝術成就並沒有得到主流的承認,歐文·斯通被梵高繪畫中呈現出來的巨大的生命力所感動,深深的被他的繪畫所震撼。

於是他有了為梵高創作一部傳記作品的念頭,但他的這部作品創作出來後卻遭到了幾乎所有出版社的拒絕。

彼時彼刻,梵高仍然是個不知名的畫家,沒有出版社會為一個默默無聞的畫家樹碑立傳。出版社是要賺錢的,這樣一位毫無名氣的畫家,他的傳記作品哪裡會有讀者買單呢?

直到1934年,英國的杜朗格林出版社同意出版這部作品,但也只印刷了5000冊。

《渴望生活》出版之後,很快便在讀者群體引起了反響,銷量與日俱增,出版社不得不多次加印。

此後多年時間,《渴望生活》被多個國家的出版社引進出版,翻譯成了80種文字,銷量超過2000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