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墨涵 作品

第232章 《黑客帝國》的宗教與哲學

 恰恰相反,能夠讓《黑客帝國》從一眾經典的科幻電影當中殺出來的,就是因為其宗教隱喻和哲學思辨,還有賽博朋克文化的體現。

 可以這麼說,沒了這些東西,《黑客帝國》就是一部出色的科幻動作片電影,遠遠稱不上封神。

 但是加上這些東西,那意義立馬就不一樣了。

 舉個例子,飛船尼布甲尼撒號源於《聖經:但以理書》的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

 他曾經征服地中海東岸地區,還為妻子建造了古代七大奇蹟之一的巴比倫空中花園。

 尼布甲尼撒二世做過一個怪夢,找人解夢,可他又不記得夢見了什麼,最後還是上帝恢復了他做夢的內容。

 並且告誡他,強勢的國家不會持久。

 飛船的船名,就對應矩陣覺醒者的信念:矩陣不會強大太久,人類總有一天能夠復興。

 而倖存者們抱團取暖,在地下建立了錫安根據地,這個名字同樣來源於《聖經》,一般是指耶路撒冷,因為耶路撒冷老城南部的錫安山得名。

 在魷魚教義裡,錫安山是上帝的居所,也是上帝立大衛為王的地方。

 一直以來,魷魚們都希望上帝帶領他們重返錫安,重建家園。

 而人類把最後的根據地命名為錫安,也期盼著他們的救世主從天而降,帶領他們推翻人工智能的統治。

 這還只是基督教部分的宗教隱喻,此外還有斯嘉剃光頭飾演小沙彌那段,則是化用了《六祖壇經》裡的小故事。

 此外,這段戲還有點像中國明代哲學家王陽明的心學,宣揚心外無物的主觀唯心主義。

 這段戲可以理解為,外部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主觀精神所派生的。

 而主角等人通過軟件快速學會各種技能,則對應了《清淨道論》中,運用觀想,來獲得技能的方法。

 矩陣世界中的種種幻想,則對應了佛教講究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原理。

 而墨菲斯在片場教導尼奧的時候,讓他打破規則,看透虛擬,則對應了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等原理。

 不過這畢竟是一部商業片,關於這些內容,影片也只是稍作探討。

 如果深入的探討,其結果必然是和前世《黑客帝國》後兩部曲一樣,影評人是狂歡了,但票房絕對不會很高。

 太高深的電影,在暑期檔一直行不通。

 往往賣弄高智商都能大賣的電影,都會發現一個共同的點,那就是有吸引觀眾的元素,而這個元素絕對不是燒腦。

 燒腦只是錦上添花的部分,而不是影片得以受到歡迎的原因。

 小吉伯特很好的把握了各種元素,把它們雜糅在一部電影裡,並沒有失衡。加上功夫元素和特效,構成了這部相當特殊的電影。

 影片在三月初就完成了全部的製作,最終被定為r級片。

 相比之下《絕世天劫》被定為pg—13級,兩部影片還沒有開打,似乎就要在分級上分出了勝負。

 眾所周知,分級的優勢能很大程度上抵消掉兩部影片之間的差距。

 邁克爾·貝信心滿滿,似乎看到了自己在夏天擊敗小吉伯特,被媒體吹捧的時刻。雖然他是憑藉分級優勢戰勝小吉伯特的,有點勝之不武。

 但是能戰勝小吉伯特是邁克爾·貝一直以來的願望,所以能勝利就好。

 小吉伯特則不會去在意分級上的劣勢,r級片拍得好,未見得會比pg-13級的影片票房差。

 《絕世天劫》是最近很流行的末世電影,但老實說,如果是《變形金剛》,小吉伯特絕對會躲開。

 但面對《絕世天劫》,小吉伯特覺得完全沒有那個必要。

 於是兩部影片就這樣誰也不撤,誰也不改,相約一起在五月八號上映。

 緊隨其後的,就是《哥斯拉》。

 但是讓索尼哥倫比亞影業的島國高管失望的是,北美本地對這頭來自島國的大怪獸缺乏興趣,討論的熱度始終沒有《絕世天劫》和《黑客帝國》高。

 雖然《哥斯拉》的導演是羅蘭·艾默裡奇,拍過《獨立日》的那個。

 但也因為羅蘭·艾默裡奇拍過《獨立日》,這次又拍的是《哥斯拉》,所以關注度才不高。

 《獨立日》票房是高,但拍完這個之後,觀眾對羅蘭·艾默裡奇的那種感覺總是好不起來。

 按理來說,一個拍出全球九億美元票房電影的導演,早該受到電影公司的追捧此案時。但羅蘭·艾默裡奇不一樣,這就很讓人奇怪。

 可能是有人覺得《獨立日》票房高,但是口碑爛,認為羅蘭·艾默裡奇不會有後續了。

 但是索尼哥倫比亞不一樣,它正好缺導演,島國母公司又一直想拍《哥斯拉》,於是羅蘭·艾默裡奇投入了索尼哥倫比亞影業旗下。

 只不過,面對同公司的《絕世天劫》,還有小吉伯特的《黑客帝國》,這個外來怪獸在北美的命運,已經成了一個未知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