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清源
顧炎武指向自已:“還有老夫,君主專天下之大利,以至弊病橫生,故而人君之於天下,不能以獨治也,當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
顧炎武又朝湖南方向一指:“汝師的理論,想來不用老夫多說了,‘以天下論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即便是想要反對獨尊儒學,前明溫陵先生也有‘四民平等’之論,‘耕稼陶漁之人即無不可取,則千聖萬賢之善,獨不可取乎?又何必專門學孔子而後為正脈也’,孔聖不過庸眾人也,儒學之道又何必獨尊?”
顧炎武將手收了回來,淡淡的笑著:“還是那句話,‘孔子為聖之時者’,儒學從來就不是什麼規矩死板的東西,只要抓住一個‘仁’字,什麼理論都能往裡面添,就算輔明你自已有什麼想法,只要是符合儒家的‘仁’道的,也可以歸於儒學之中。”
侯俊鋮點點頭表示同意,後世紅色的理論思想在華夏生根發芽,是建立在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中華文明極速滑坡、跌入谷底的大背景下的,從林則徐、嚴復這些開明的地主官紳階級開始,清末的有識之士用盡了傳統儒學體系中所有的方法,卻依舊無法改變華夏陸沉、百姓困苦的局面,這才不得不拋棄儒學、轉而尋找其他的思想。
這是滿清對華夏的“貢獻”之一,將傳統的思想體系砸了個粉碎。
可如今清初之時卻是完全不同的局面,滿清入關,照樣是推崇儒家理學的,不管滿清是如何的斷章取義、是如何的扭曲儒家先賢的原意,表面上還是披著儒家這層皮的,天下的讀書人並沒有像清末一樣三觀盡毀,對於儒家的地位還是具有無與倫比的信心的。
在這種情況下要推翻儒家的地位,就是要和天下所有的讀書人對抗,包括侯俊鋮的師傅王夫之和如今正支持著他的顧炎武和黃宗羲,偉人說“政治是把敵人搞得少少的,朋友搞得多多的”,侯俊鋮自然不會蠢到反其道而行之,上來就把天下讀書人的桌子給掀了。
更何況,他也沒有憑空創造一種新的思想理論的能力,他對紅色的思想有一定的瞭解,對後世的理論體系也知曉不少,但要他一個人將馬恩列斯毛近百年的成果一口氣整理出來,並且在此基礎上再根據清初的實際情況創造一種全新的思想理論,侯俊鋮不是神仙,拿鞭子抽也不可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