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沈家門
“沈家門之名源自於宋,以居民多沈姓而得名,如今已然零落。”
“前朝至元年間,人口已多,稱之為岙。” “不過本朝太祖年間,舟山先由州降縣,再由縣降鄉,又先後隸昌國衛、定海衛,人口漸漸凋零。” “少時還曾聽老人提及,百年前尚有航船來回,漁民售賣海物。”徐渭輕聲道:“不過倭寇漸起,建沈家門水寨,雖無大用,但卻使得沈家門港漸漸廢棄。” 一行人站在半山腰處,遙望海天一色,聽著徐渭細細講述沈家門港的前世今生。 有海風勁拂而來,夾雜著絲絲水汽,讓這兩日都保持著沉默的唐順之精神為之一振。 “為何不選定海?”唐順之有些疑惑陳銳的選擇。 所謂的定海,就是後世的舟山鎮海,位於主島,在金塘島的東側,乃是寧紹門戶,兵家必爭之地,同時也是唐宋舟山唯一的縣,翁縣所在地,也是之前昌國衛所在地。 “天順初年,沈家門水寨被裁撤,唯留近海巡哨,但也不過形同虛設。”徐渭細細講解道:“定海雖地勢險要,兵家必爭之地,但不及沈家門便利。” 唐順之轉身環顧,徑直看向陳銳,“西至大小榭島,東南乃是普陀,但若有倭寇盤桓,出兵的確便捷,但也易受侵擾。” 陳銳收回了視線,“其一,擇海島立基,首要避風。” “沈家門背山面海,有黃大岙、嶺頭山,可擋四面颶風。” “其二,沈家門港外有馬峙數島為屏障,海道狹長,只要堵住東西兩側,港口難受侵襲。” 唐順之微微搖頭,“其實沈家門最易被侵襲的地點在南側,距離普陀等數島太近,若是敵襲,難以約束。” “水師尚未籌建,堵住東西兩側,是為了使碼頭不受損,是為了不起海戰。”陳銳挑了挑眉頭,“若有敵從南側而來,你以為,他們有幾人能生離舟山?” 這等帶著強烈信心而霸道的話堵得唐順之胸口有些悶,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一旁的周君佑補充道:“沈家門港四周群山環繞,往內地勢略為平坦,但南矮北高,若有倭寇從普陀方向來襲,地勢不利,難有作為。” 徐渭又補了句,“作坊、家眷等等都會設在北側。” 唐順之沉吟片刻後還是搖了搖頭,“說不通,僅因此,選故昌國衛所在,不比沈家門差。” 陳銳看向唐順之的眼神略有些奇特,半響後才道:“足下以為,解海禁通商,朝中可會許?” 唐順之愣了下,側頭看了眼徐渭和沈束,嘴唇微張,但半響未開口。 陳銳也懶得繼續追問,徑直道:“韃靼佔大半北地,山西、陝西苦苦支撐,本朝財用源不足兩宋,必會許通商,但必不會解海禁。” 唐順之苦笑點頭,這也是他的判斷,許通商,是因為朝廷沒錢……這是迫於形勢。 而不開海禁,這是因為不肯違背祖制……在其他朝代違背祖制是無所謂的,即使明朝這些皇帝也無所謂,但絕不能坐在明面上。 這是永樂大帝朱棣的鍋。 徐渭指了指西南側,“那邊是大小磨山,再過去就是雙嶼島了。” “噢噢!”唐順之恍然大悟,他當然知道大名鼎鼎的雙嶼島之戰,“若是許通商,必在左右。” 陳銳點頭道:“雙嶼島一戰後,朱紈命盧鏜堵塞港口,走馬溪一戰後,番商再不會也不敢隨意來大明沿海販貨。” “而遣使者入京請通商的汪直向來是與倭國交易,不可能選閩地沿海,必在舟山。” 唐順之徹底聽懂了,番商自南洋而來,原先是至雙嶼島這個東亞最大的海貿交易市場,但雙嶼島被攻破後,番商只能在福建、廣東一帶。 走馬溪一戰之後,番商絕跡,而汪直是走倭國這條航線的,從距離上來看,只可能在舟山。 唐順之回想了下昨晚看的地圖,遲疑問道:“金塘島?” “約莫是吧。”徐渭點點頭,“距離原昌國衛太近了,所以我們才會選沈家門。” 看唐順之還要問,徐渭補充道:“許棟四兄弟、金子老、李光頭先後於雙嶼島、走馬溪被斬首,餘下的海商約莫三四股,其中最大的一股就是汪直。” 唐順之實在是個聰明絕頂的人物,登時醒悟過來,“汪直難控海商?” “汪直原先是許棟的管庫,雙嶼島被攻破後,被餘黨推為舶主,因禁海不得不遠去倭國。”陳銳仔細的解說道:“但為舶主,有上下之別,各個船主擁船數艘或十數艘,聽其號令,但並非隸屬。” 唐順之是個一點既透的人物,脫口而道:“若有海商因巨浪船毀人亡,劫掠沿海的話……” “那自然是大好局面,毀之一旦。”徐渭冷冷道:“說不得,朝中還會再次厲行禁海呢。” 陳銳想了想,又說:“汪直其人,早在十餘年前便在閩地、粵地違禁出海,在倭國多有人脈,麾下多有倭人。” 不願意在昌國衛原在地立基,很大程度上就是考慮到不願意與或海商或倭寇的群體距離太近……因為敵友不明。 唐順之在心裡這麼想著,按照陳銳的說法,若要能海貿持續下去,那麼只有兩種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