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我生煩 作品

第166章 王槐的三維,桓盛的暴力鎮壓。

 你只能聯合百姓去壓制中間的統治階層。

 可是人家也能聯合百姓啊!

 無非是給錢給地。

 楚世昭平定起義之事,從官家的角度,首先就是要儘可能地去鎮壓這些起義軍。

 想辦法把這批人抓起來。

 避避風頭。

 不能起手就招撫這些義軍。

 不然就會形成路徑依賴,這些義軍覺得這一次我被詔安了,拿到了好處,下一次我再起義,可以再拿一次好處。

 這就跟侯君集一樣,他以為他幫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從龍之功拿到了天大的好處。

 幫自己女婿李承乾再來一次玄武門之變,還能成功。

 先把禍亂的表象解決了,再去考慮根源。

 放任這些義軍做大,帶來的問題只會更多。

 而這些人都是勞動力,要是能收為己用,帶來的實際收益更大。

 講個冷笑話,大清僱傭農民幹活是不給錢的,還要因為他們辦事不利毒打一頓,但是八國聯軍僱傭農民,是會給報酬的,這就導致出現了很多百姓給八國聯軍當帶路黨。

 大周王朝現在缺少的就是這股公信力。

 老百姓們覺得你官府說話不算話,每次都說要做什麼,可真到了要做事情的時候,卻又什麼都做不了,還要欺負他們,這都是被逼急了所致的。

 楚世昭估算了一下時間,順著水路到江南,最快時間半個月就能到了地方。

 桓盛早他半個月就出發了,應該正正好好碰上這股義軍,以桓盛的能力,鎮壓起事是不難的。

 但桓盛這人對百姓的態度並不溫和,他自己就是豪強大族出身的代表。

 舊時代的官僚,又怎麼可能和真正的基層共情。

 不過,有桓盛這樣的強硬派頂在前頭,等楚世昭到了,很多談不攏的事情,他就能談攏了。

 此時的桓盛。

 確確實實已經在應天府就職東南總督。

 在大周王朝,節度使這個位置是有實權的,總督這個位置更多的是名義上的地方最高長官,得看朝廷給不給兵權。

 不給兵權的話,在地方上,也就是名義上的地位和職務要比地方官員高一頭,說話未必頂事。

 而桓盛被永晉帝派遣到東南這塊地方的時候,永晉帝是給他任意調遣東南兵權的權限。

 只不過,話是那麼說的,那也得看地方配合不配合。

 有本事的人,沒有兵權,也能讓地方官員頭上找補,驅使他們辦事。

 沒本事的人,縱使有兵權,底下的人也能陽奉陰違,不聽使喚。

 桓盛深知他在東南方向的重要性,所以到了應天府,就積極和這邊的官員接洽。

 強龍不壓地頭蛇。

 桓盛到了應天府,沒有去觸碰地方官員的利益,他過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闡明態度,他要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他要這麼說,應天府的官員當然積極配合,只要不是來查辦他們,刁難他們的,什麼都能商量。

 這一趟,白袖軍的起事,直接是將南方這一片區域的官員嚇了一個半死。

 叛軍在他們管轄的地方出現,這是要定罪的。

 無論平定沒平定,事後肯定是有人要為這樁事情買單,而桓盛很清楚,這個時候,就是他獲得權力的最好時機。

 他直接出來頂缸了。

 出事,他桓盛扛,但是你們這些地方官員要積極配合他,桓盛要兵要糧要權。

 大周王朝的吏治腐敗,有人主動頂缸,這些人自然樂於看到,權力的給出是暫時的,他們肯定不信出了這檔子事情後,桓盛還能全身而退。

 指不定就會被調遣回京,有這麼一個領導願意出來接過責任,他們立刻響應。

 到時候,你桓盛有多大的權力,就要接多大的責任,別看他們配合很熱忱,等到出了問題,大夥聯名彈劾,所有的問題那就都在桓盛的頭上。

 奈何,桓盛是出了名的瘋。

 這人要的就是高收益高風險,他不這麼做,能那麼快收攏權力在自己手上嗎?

 而且,現在所有地方官員都那麼配合他,無非是事關頭頂上的烏紗帽。

 桓盛把這些人的利益都捆綁在了一起,自然不怕有人出工不出力。

 白袖軍的起義,最開始的確呈現出勢如破竹的趨勢,連日攻克九城,形成了很大的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