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我生煩 作品

第166章 王槐的三維,桓盛的暴力鎮壓。

 可是在桓盛組織起官軍,將這些叛亂的地方包圍起來後,有裝備精良的官軍控制區域,白袖軍很快就陷入了混亂之中。

 桓盛偏偏還不主動攻城。

 他斷糧。

 打仗消耗的是糧食,起義軍起事,大多倉促,沒有什麼存糧的準備,這些人一般就像是綠林劫匪一樣,打到哪算到哪。

 這一座城打下來,就把這座城裡的糧倉盡情享用,而且這些叛軍的將領素質良莠不齊,未必能控制得住這些叛軍在糧食上的消耗。

 很多人餓瘋了,第一次見到那麼多的糧食,難免是要狼吞虎嚥,頓頓吃飽喝足。

 謀反這種事情,就是有上頓沒下頓,這樣消耗下去,以桓盛的判斷,缺糧就是時間問題。

 不過桓盛這對敵的方式,還得看這些叛軍攻陷地方的速度。

 快的話就不頂用,要是攻陷地方的速度慢,就容易解決的多。

 而且桓盛還讓其他地方的官軍嚴陣以待,避免其他地方也出現所謂的義軍響應起事。

 桓盛當然很怕其他地方也竄出來幾個流寇舉著起義軍的旗幟,多點開花,但是他更相信這些叛軍是時機主義者。

 大周王朝局勢不好,他們就會跟著白袖軍一起起事,但白袖軍辦不了事,這些人可能就沒那麼敢響應了。

 但桓盛錯估了大周王朝吏治的腐敗,錯估了大周王朝對百姓的壓迫。

 他的方針和思路是沒有問題的,可人心是最難窺視的,不是說大周王朝表面上的局勢好,就有人會靜觀其變,不響應起義之事。

 事實就是,大周王朝的百姓生存很苦,苛捐雜稅猛如虎,白袖軍的起事,哪怕沒有成功,他們都打出了起事的第一槍,有這樣的表率,只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會覺醒。

 宋珣,一個小小的走私鹽商,帶著一百多人從海上登陸,趁著南方諸郡的注意力都在邳州、潁州方向,趁虛而入攻下上虞,襲破會稽郡。

 他在城內雷霆手段,得到很多農民和奴客的擁護,將城內的官僚全部殺了一個乾淨,那些懼怕家產被奪的地主同樣響應宋珣的起事,表露願意出糧支持,直接讓宋珣有了一席立足之地。

 這樣的變化,讓做好周全算盤的桓盛不得不改變方針。

 桓盛這套手段,其實是沒有問題和漏洞的。

 大周王朝佔地面積大,打持久戰,打消耗,不可能讓義軍有絲毫的機會,拖得時間久了,脫離生產的賊軍怎麼可能有糧食持續作戰,到了一定階段,這些賊軍就會死於缺糧,深陷內亂。

 可屋漏偏逢連夜雨。

 這邊剛剛有了起色,另一邊又要起事,而宋珣輕易攻下了會稽郡,就會形成一個帶頭作用,其他待時而動,靜觀其變的人,也會覺得這會是一個好時機,立刻參與起義。

 果不其然,在宋珣打下會稽郡的第三天,其他不滿大周王朝的窮人也跟著起事了。

 這迫使桓盛不動也得動,不打也得打。

 不然的話,朝廷就要懷疑桓盛養寇自重,沒有處理問題的能力,這就破壞了楚世昭的事業。

 桓盛不得不調遣官軍猛攻白袖軍所佔領的城池,而官軍裝備相對於起義軍的武器要精良的多,加上很多人有過軍事訓練,不同於起義軍先前大多都是農民,僅是兩日的功夫,桓盛就打下了三座縣城。

 桓盛可沒有楚世昭做事那麼深遠,他是臣,不是君,不需要考慮什麼實際不實際,也不需要深思熟慮什麼百姓和大族之間的深層矛盾

,這不是桓盛該做的事情。

 百姓和豪強大族之間的矛盾,不該由他處置。

 對於那些被俘獲的白袖軍,桓盛不留任何俘虜,全部因為謀反之罪當場格殺,以儆效尤。

 這才是他職務之內的事情。

 等到楚世昭從長安抵達應天府的時候,整個南方起事的郡縣多達二十九處,桓盛各地奔波平叛,但是義軍就像是春筍般連綿不絕地湧現。

 一到應天府,楚世昭馬上就找到了桓盛詢問情況,立刻接管了東南的全部事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