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襄子 作品

第38章 平平無奇孫守義

 所以就算現在的雷被,其實眼光也頗高,不是所有人都能入得了他眼。他能看中孫守義,自然更加說明孫守義的不凡之處。 

 牛牧野則是現代思維,雖然也覺著孫守義不錯,長得也挺帥,有可取之處,但各方面條件實在很一般,完全理解不了織女為何會看上這麼平平無奇的的牛郎。 

 還有則是太過習慣便會只當尋常,正因為他一過來就在孫守義身邊,日常相處

的太多,過於習慣,也就更加覺著不足為奇。 

 卻不知古人品評人物,是以品性為先。甚至科舉取仕,都是先考察品性,其次才是學問才幹。所以有人感嘆,古代貪官多,清官也不少,但能吏卻最少。一個品潔高尚的人,未必一定有能力。 

 古人言“百善孝為先”,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孝道。漢朝時尚無科舉,取仕是察舉制,而其中最基礎的便是“察孝廉”,優先察選本地的孝子,其次才是廉吏。 

 甚至漢朝皇帝的諡號,自高祖以下,都會加一個“孝”字。比如漢孝惠帝、漢孝文帝、漢孝武帝,以示重孝。 

 孫守義父母已故,這方面倒是沒法有太多表現,但品性這方面確實沒得說,可謂有仁有義。而且每逢清明或其他節日,也必會拜祭父母,從未有一次落下。 

 古人更看重一個人的品性,但牛牧野現代思維慣了,則更加看重實際。認為孫守義要房沒房,要田沒田,要錢也同樣沒錢,除了樣貌長得還行,性格也不錯外,實在是全無可取之處。 

 這也不能說他錯,只是兩種思維方式的不同。 

 何況他一個穿越者,在這裡無親無故,沒有任何牽掛,自然考慮問題時都更加從實際利益出發。做某件事是不是對自己有利,又是否有危險。 

 如果是對自己無利的事,他為什麼要上趕著去做?明知是有危險的事,他為何不去避過,反要迎難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