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襄子 作品

第472章 濟北末日 終於能離開了

 其實就算牛牧野前世的那個現代世界,在接連兩次世界大戰後,雖然看似迎來了和平年代,但事實上戰爭並沒有遠離。 

 只不過是他所生活的那個國家在強大之後,讓戰爭遠離了而已。但在全球範圍內,仍然不時有各種熱戰衝突與戰爭爆發。甚至在他穿越之前,已經有被稱作全球武力排名第二的國家親自下場了。 

 而且那還是五常之一,一旦戰爭不斷持續的擴大下去,說不定極有可能發展為第三次世界大戰。 

 所以戰爭其實從未遠離,只是他生活一個和平的國家而已。 

 而在眼下的這個時代,這個世界,戰爭更是距離極近,每一段和平都是來之不易的。所以古代的治世,才被史學家們稱頌。 

 漢武伐匈奴,看似熱血激烈,揚人漢人國威。但對於底層百姓而言,卻是生活的很苦,遠不如文景時代的百姓們更加幸福。 

 陽間的攻城戰仍在繼續,柴武對於攻打東平陵,採取的是標準的圍三闕一戰術。即大軍包圍了三面城門,留下一面沒圍。 

 這種戰術,看似是給敵人留下一條逃跑的道路,留有一線生機。如果真被破城的話,還能有機會逃走。但事實上,這卻是種更加高明的心理戰術。 

 在留

有退路的情況下,城內的守軍便不會死守。哪怕主將下了命令死守,在看到有逃生之路的情況下,士兵們的心裡便免不了會生出守不住還能逃的想法。 

 對於一些意志不堅定的,甚至有可能會選擇提前逃跑。而一旦有第一個人先逃了,這個口子便很難收住。 

 而對於攻城方而言,也正希望敵人逃跑。逃走的越多,剩下的便越少,他們打起來也會越順利,增加破城的成功率。 

 在古代的這種戰爭模式下,攻打城池是以佔領為目的,而不是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如果守城方願意從留下的缺口處全部撤退,把城池拱手讓出來,許多時候攻城方也樂意放他們一條生路。 

 眼下東平陵留出的那個缺口,正是東面的城門,是可以逃往齊國的退路。 

 只看柴武特意留出了東面的退路給劉興居,就代表柴武,又或者柴武背後的天子劉恆,未必沒有希望劉興居逃往齊國的想法。然後他們便正好有藉口,可以順便連齊國一起收拾了。 

 但劉興居似乎也看出了他們的意圖,為了表示據城死守,已經把前用大石把東城門給堵死了。 

 這一招,也可以說是應對圍三闕一的標準戰術。如果真打算據城死守的話,守城方的通常都會提前堵死闕一的那座城門,自絕退路,表示要與城池共存亡。 

 下面的士兵們見退路已絕,主將也跟他們一起困在了城裡,便也只能下力死亡。這種情況下,只有打退進攻的敵人,才能有活路。 

 碧霞元君的那面水鏡中,展示的是從天空上望下去的俯瞰圖,所以牛牧野等人都能一覽全景,也能看出東城門已經被堵死。 

 柴武麾下有十萬大軍,兵力充足,所以此時的攻城戰是直接三面城牆都一起進攻。 

 這些應對,根本都不用碧霞元君親自指揮發令,都是提前做好的各種預案。 

 東嶽大帝派碧霞元君前來坐鎮,主要是為了防止有意外情況的發生,以策萬全,要做到萬無一失,並不代表濟北各地的城隍完全沒能力應對這等事。 

 畢竟在人類世界,尤其是這種古代世界,戰爭爆發的其實還是挺頻繁的。更別說現在尚是漢初,距離楚漢爭霸時的連年大戰還沒過去多少年。 

 所以各地城隍對於如何應對人類戰爭時大量陰魂湧入陰間,其實都多多少少有些經驗,並不是完全沒經歷過的生手。 

 其實就算牛牧野前世的那個現代世界,在接連兩次世界大戰後,雖然看似迎來了和平年代,但事實上戰爭並沒有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