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徐光的安排

 校場戰事取得大體上的勝利以後,徐光調兵遣將更有信心了。 

 徐光派了麾下的幾位總兵共五鎮的兵馬分別牢牢地扼守住了金盆嶺、阿彌嶺和廣濟橋等戰略要地。 

 與此同時,那些駐紮在醴陵坡以及小吳門、校場一帶的城東一線清兵,則與之遙相呼應,形成了一種相互支援、互為掎角之勢的防禦佈局,目的就是防止太平軍從南線或者東線展開軍事行動。 

 鮑其豹親自率領軍隊在北門外安營紮寨,他肩負著一項重要使命——專門負責防守北面通往嶽州的交通要道,確保這條道路不會被敵軍突破。 

 而在湘江西岸的瀠灣市和漁灣市等地,計劃派遣一位統領管理包括黔軍、苗軍在內的共計 1400 名士兵在此處紮營駐守。 

 他們不僅要設法截斷太平軍的物資補給線路,還要嚴密防範敵人渡過湘江向北面進軍。 

 對於湘江的江防部署而言,水陸洲成為了重中之重。 

 在洲西的河道,採取了一系列極其嚴密的防禦措施:大量的船隻被沉沒用來壓住石塊,堅固的木樁深深地釘入河底,並且用鐵鏈和纜繩相互連接起來,總之要不惜一切代價將河道堵塞得嚴嚴實實,直到無法通行任何船隻為止。 

 然而,由於洲東的水域水深且水流湍急,想要完全堵塞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只能通過設置炮臺來進行火力封鎖,並嚴格禁止各類船隻在這一區域行駛。 

 反觀太平軍方面,他們在水上所擁有的力量相對薄弱,僅僅只有幾十艘烏江地區特有的倒劃小船以及若干數量的木簰而已。 

 對於他們而言,更為糟糕的是,這些木簰中的大部分已經落入了清軍之手,被擄獲的比例竟然高達十分之六。如此一來,太平軍的水上力量對於湘江江防所能構成的威脅也就變得微乎其微了。 

 綜上所述,城外清軍的總體兵力大約有 2.3 萬餘人。他們通過這種看似緊密相連的包圍態勢,給身處城中的太平軍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但是這些在袁秀成看來,則有些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