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徐光的安排

 徐光想守住省城,又要堵住太平軍轉移運動,並對太平軍構成外線反包圍的態勢,兵力肯定不足。 

 最重要的是,袁秀成很清楚清軍素質是否足以承擔此戰略任務,一眼便能看出這種部署所存在的幾個弊端。 

 除了健銳營外,清軍的軍紀根本就不明晰。特別是經過這段時間和他們並肩作戰,袁秀成很清楚這些士兵的弱點,他們上陣殺敵時過度依賴槍炮武器,但凡稍有失利,便會不假思索地相互率領著逃離戰場,彼此間毫無照應可言。 

 軍中對於軍令一無所知,肆意妄為已成常態。如此一來,不僅難以攻克敵人,就連堅守陣地也變得異常艱難。 

 再加上軍隊長期以來紀律廢弛,想要整頓難於登天。 

 其次,在袁秀成看來,清軍大部分都是老油條、兵痞,這就意味著軍威和命令難以得到有效執行。 

 這些將領和士兵們非根本不懼怕國法,反而對敵軍心生畏懼。並且由於長久以來的寬鬆放縱管理,袁秀成不用想也知道,要是突然以嚴厲手段加以約束,根本不可能讓他們心悅誠服地聽從指揮。 

 前面的那些問題還好,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觀望遷延。 

 說得直白點,就是相互拖後腿,跟後來的果軍一樣,坐等友軍孤軍奮戰,自已只想著保存實力。 

 軍閥思想,此時已經在軍中蔓延開來了。這種現象嚴重影響戰局進展。 

 袁秀成現在才能夠透過表象看到實質,前線的文官武將數量眾多,但他們卻相互推諉責任、彼此牽制,各自為政,導致無人能夠有效地掌控全局,哪怕是徐光也不行。 

 其最終結果便是行動遲緩,貽誤戰機之事屢屢發生,可能十次之中得發生個六到七次。 

 儘管徐光這位經世派官僚認為可以通過四面埋伏圍剿之策,一舉殲滅敵軍。 

 但現在的袁秀成早就不是當年的愣頭青,這幾年的成長讓他有了自已的思考和判斷。 

 清軍面對如此嚴峻的現實狀況,這種豪言壯語究竟想要成真?袁秀成實在是心存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