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室廢人 作品

第二卷:八路軍節度使——第二十章:向北(6)

 “三橫兩豎,橫上豎下,一粗一細,粗短細長,這是打揹包的十六字真言,要記在腦子裡,說夢話都不能說錯!揹包再大再沉,橫三道豎兩道,三橫壓住兩豎,你就能背起來,兩條背索,一條捆紮揹包一條用來肩背,粗帶子上肩,細帶子上包。很簡單,但是要練好卻很不容易……”

 李文革在盤膝坐好的士兵隊列中緩緩走動著,口中不厭其煩地詳細闡述著打揹包的注意事項。

 這年代的工藝,做不出單兵攜行具,能夠給一千名步兵每人配備一塊長寬大小都相對一致的帆布,已經把剛剛接管州務不久的高紹元折騰得不善了。這種帆布一般是帆船船帆上用的,結實厚重,展開了晚上可以當做被子蓋。也因為結實,摺疊就不大容易,要將這塊帆布捆好,需要不小的手勁。

 一千步兵當中有四百多折家老兵,還有一百多八路軍老兵,剩下的三百多人就都是從慶州州兵當中抽調選拔出來的補充兵了,這些補充兵只經過了大約不到半個月的隊列訓練和簡單刺殺練習,根本上不得戰場,連延州的廂兵都比他們強的太多了。然而李文革卻不得不如此,他的軍隊擴充速度實在太快,風林山上新兵營訓練出的新兵在上一輪的整編中已經全數補充進了延安膚施兩個主力團,如今他手上能夠拿來補充部隊的只有這些慶州雜兵。

 這是一支臨時成軍的部隊,但是部隊中老兵的比例卻出奇地高,無論是折家老兵還是八路軍老兵。都是不折不扣的久經沙場的強兵,除此之外,則是不折不扣的新兵。

 折家兵與這些延州兵並肩作戰的時間也不算短了,但是真正令八路軍官兵得到了這些沙場老手認可的,卻還是實打實地十棵樹之戰。在那場小規模戰鬥中,兩百延州步兵面對敵軍騎兵正面攻擊針鋒相對一步不退的悍勇和小部隊變陣等臨戰戰術地靈活運用讓折家軍大為感慨。在這些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看來。能夠面對敵軍騎兵的衝鋒不轉過身去逃跑,就已經是這個年代難得的好兵了。而那些八路軍什長伍長們從頭到腳表現出地進攻精神和迅疾地臨戰反應卻令兩名折家兵的營官都覺得汗顏——他們自認,面對同樣情況做出同樣判斷自己或許不會比這些延州兵慢,但是從自己下達命令到命令被執行,不可能在如此短暫的瞬間完成。在折德璜折德闞兩人看來。這些延州什伍軍官的指揮水平幾乎和自己差不多。這是件很恐怖的事情。

 在戰場上,基層軍官團隊的軍事水平對於部隊在關鍵時刻的反應速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著一個素質極高的基層士官群體地部隊,在臨戰時能夠發揮出一倍甚至數倍於自身兵力的作用,這是戰爭的常識。若是整支八路軍都是由這樣一些基層骨幹組成的話,那麼八路軍的真正實力將是目前地兩倍還要多。

 他們當然不會知道,像延安團左營甲都這樣地部隊,在整支八路軍中也才有一支而已。一個步兵都中有八個是經過了六韜館培訓的軍官,李文革就是再奢侈。也還不至於給全軍地步兵都都配備這種編制。

 他這次出兵慶州帶來了二十名六韜館培訓出的陪戎副尉軍官,其中一個戰死十棵樹,令他心痛之極。

 他帶這麼多軍官學員兵前來,實際上是有其他目的的。

 就在沈宸的北伐方略快馬送抵慶州的第二天,李文革就向延州的折家大營飛馬派出了信使。就在幾天前。同一個信使帶來了折從阮給他的回信和給折御卿等折家將領的親筆信。

 這幾封信中寫的是同一個內容,要折家上下無條件服從李文革的命令。就地進行整編。林雷

 就在這幾日之內,四百多折家兵在補充進了一些八路軍軍官士兵之後整編為五個滿編制的步兵都,編為延川獨立團左營,由折德璜任指揮,折德闞任副指揮,狄懷威任營監事兼指揮參軍;而以原先的延安團甲都和剩下不多的膚施團戊都老兵以及李護帶來的延州兵作為骨幹,加上數百選拔出來的慶州雜兵,李文革建立起了延川獨立團右營,以荊海為營指揮,李護兒為副指揮兼指揮參軍,原延安團右營副監事魯澶任營監事。

 延川獨立團編入了一個騎兵大隊,下轄三個騎兵都,共三百名延州騎兵,大隊指揮暫時闕置,由騎兵丙都都正張桂芝暫時檢校。

 延川團指揮使由折御卿擔任,監軍由魯澶檢校,虞侯由荊海檢校。

 這樣的配置完全是出於兩軍聯合混編的考慮,作為嘗試著與折家軍建立聯合指揮系統的第一步,李文革向折家軍內部派駐了狄懷威等一批老兵作為監軍和虞侯軍官,只要折從阮默認這一事實,折德璜和折德闞自然不會有什麼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