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室廢人 作品

第三卷:一代天驕——第二十五章:君權神聖(5)

 “你並非食古不化之人,所謂漢胡之別夷夏之防在你心中更沒有半點分量,今日怎麼突然間深明大義起來了?”韓微的問話直接而尖刻,甚至有些無禮,即便此刻兩人密室獨對,這樣的語氣也殊少對上位者的尊重,若是對方不是李文革,只怕立時便要拂袖而去了。

 郭無為已經安排在了館驛安歇,對於這個北漢王朝的外交部長,李文革雖然沒有答應他的盟約要求,但在待遇上還是給予了足夠的尊重和優待的。

 “誰說我不在乎漢胡之別夷夏之防?”李文革皺緊眉頭反問道,被自己的親信幕僚如此誤解,他心中頗為不是滋味。

 “既能容得下細封獨自領軍,又為殺牛家和葉吉家劃分草場,這些事情,難道不是你做的?”韓微慢悠悠問道。

 李文革嘆了口氣:“這些事情,我原本也沒指望你們能夠看明白!”

 見韓微不解,他緩緩道:“若論漢胡,唐太宗李世民本是胡種,可也被漢人儒生奉為明君典範。妄分夷夏,西秦本是戎狄,只因代週一統,始皇帝遂得為諸夏祖龍。漢胡之別夷夏之防若是這麼從字面上做文章,經歷了春秋戰國秦漢交替,又經歷了五胡亂華東晉十六國,漢家血脈早已雜蕪難辨。所謂漢胡之別夷夏之防,根本就無從談起!”

 韓微聽得認真,李文革說得也懇切:“所謂漢胡,胡人若肯棄遊牧事農耕,便是漢家一體;總論夷夏,夷狄若肯讀詩書奉師聖,即為諸夏子民。我不是儒生。所謂英雄不問出身,說的便是血統族群一錢不值,貴如清河崔氏,千年望族名門,崔褒如今不一樣在這邊關一隅討生活麼?漢胡之別,不在語言服飾;夷夏之防,更非簡單的血統族群之分際!河北本是中國故地,卻被石敬瑭硬生生割去了一片變成了契丹人的草場,多少中產之家因而破產。多少良善之民因而流離?我家祖籍趙州,若非契丹佔據幽薊。我又怎會流落到西北來?使沃野良田,變成蠻族跑馬放牧之地,石敬瑭縱有千般德政,僅此一事千秋難脫漢奸之名。我並不歧視契丹人。若其肯事生產,能以農耕自力更生,不侵我土地,不擾我人民,我自可視其為一體,不吝扶助之,善待之。在此之前,其既然不以我族類自居,侵我土地戕我人民。自然是我不共戴天之敵……”

 韓微卻並不以為然:“你以君子之心待人,只怕人卻未必會以君子之行待你!”

 “你說得對!”李文革點頭。“所以前提是我們漢人首先要強大,自己強了,才不會被人家欺負。自己積弱,面對群狼,難道能以詩書禮儀教化他們不要嗜血麼“可惜自古以來便是三人成虎!”韓微嘆息,“自家內部掙來鬥去,分崩離析至如今局面,又怎能抵禦夷狄之侵掠?”

 李文革默然。

 韓微有道:“你有此心,首先還要將漢家回覆一統才好,否則一盤散沙。自強一說無從談起!”

 這是韓微這個外人第一次向李文革提出以天下為志向的話題。之前儘管有著種種潛流,都是在延州文武系統內部傳播。韓微今次提起這個話頭,雖然不無試探之意,卻也證明了一點,在當今形勢下,李文革自立的問題已經不再是一個簡簡單單地念頭,而是一種形式了。

 對於魏遜等人的勸進,李文革完全可以憑藉自己在軍中的威望強壓下去;對李彬秦固等人的暗示,他可以裝聾作啞;但對韓微的試探,他卻不得不給一個明確的說法,畢竟前些日子所發生的政爭,已經讓韓家在自己身上消耗了過多的政治資本,韓微需要為他的家族著想,自然要評估一下這些資本投注地究竟值與不值。

 李文革沉吟了片刻,反問道:“啟仁此論,是自家論點,還是人云亦云?”

 韓微皺起眉頭:“自古以來,先有內憂頻仍,後來外患紛擾,莫不如此!無論是東晉還是眼前的晚唐,都是活生生地例子,難道還要明說麼?”“也有反例!”李文革搖著頭道。

 “願聞其詳!”韓微來了興趣。

 “周室分封諸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天下無一日一統,書不同文,車不同軌,然則秦逐西戎,趙卻匈奴,楚收南越蠻夷之地,中原雖然分崩離析,戎狄蠻夷卻並無入寇之機。秦漢一統,雖有長城萬里,卻不能卻匈奴入寇,漢家天子被北狄圍困山野,漢家女兒須遠嫁塞外為國和親,這一長一銷,卻又如何解釋?”李文革侃侃言道。

 “這是特例……”韓微辯解道。

 “既然有特例,便說明啟仁所說的道理其實並不完全!”李文革毫不容讓,神色篤定地道:“春秋戰國天下大亂,然則諸子百家爭衡四方,白衣士子一朝得志,便可配六國相印。諸侯大夫無論貧富,皆不敢輕視士人,得士人者得天下,反之則國敗身死。正是這等局面之下,我諸夏中國方生出了五霸七